首页 >> 水科专家 >> 院五大人才 >> 十四五支持人才名单
专家查询

为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和人才强院战略,按照院“123456”发展思路和发展规划总体部署,分类遴选支持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我院持续深化实施“五大人才”计划工程,充分发挥“五大人才”计划的示范引领效应和集聚效应,激发我院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进一步促进我院人才工作向纵深发展。自“十三五”以来, 我院已开展两期“五大人才”评审会,并支持创新领军人才、国际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三型人才”共118人次,创新团队共20个。

“五大人才”计划包括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建设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际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三型人才”培育计划和新人助推计划。

x

王玉杰简介

  王玉杰,现任中国水科院国际处处长,兼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土工程信息技术与应用分会副理事长、岩体数学物理模拟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委会委员,《岩土工程学报》、《地下工程灾害防治》和《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编委,《River》期刊副主编。
    主要从事边坡稳定、地下硐室围岩稳定、岩土锚固机理和长期耐久性、岩土工程智能化等方面的科研和咨询工作,先后主持与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及重大工程科研项目。研发了基于塑性力学上限定理的三维边坡稳定分析方法和相应软件;建立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精细化智能管控关键技术;提出了预应力锚索体系长期性能演化规律、安全评价及检测技术;建立了岩体力学特性参数数字钻进获取技术和平台。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合/编著6部,主/参编行业标准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以上10项。被授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水利部水利领军人才、水利部 “十佳青年”等荣誉称号。

 
x

王建华简介

  王建华,1972年生,正高,博导,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委会主任委员、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水问题专委会主任委员、国际水资源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亚洲水理事会水与气候变化特别委员会主席,是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水循环基础理论、综合节水、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等领域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课题、973计划课题、水利部重大问题研究等项目数十项,全面参与国家建设节水型社会、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生态文明建设等公共政策顶层设计与标准制定,参与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主持国家智能水网工程框架设计研究,负责雄安新区水资源安全保障规划,是北京“绿色奥运”水资源循环利用评估技术负责人。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译著16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全球人居环境绿色技术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4项。获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中国青年科技奖、钱正英水利水电科技创新奖等。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水利领军人才、全国水利青年科技英才等称号。

 
x

刘 毅简介

刘毅,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水工结构专家,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结构所)主任(所长),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能源水能高效利用与大坝安全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水利部水工程建设与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际大坝委员会大坝计算分析专委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理事、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力发电学会理事、水工及水电站建筑物专委会委员等职。2020年被评为“水电英才奖”,2019年被评为“第五届张光斗优秀青年科技奖”,2012年被水利部授予“第五届水利青年科技英才”。

长期从事高坝真实工作性态、水工结构仿真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与防裂等方面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973计划专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2项、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1项以及乌东德、白鹤滩、锦屏一级、溪洛渡、小湾、拉西瓦、黄登、丰满等十余项国内重大工程的科研和咨询工作。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23篇,EI53篇),授权专利67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10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4项)。

 
x

严登华简介

严登华,1976年生,博士,教高(二级),博导,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书记兼副所长,兼任南水北调后续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国青年科技奖,入选“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

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100余项重大研究和规划项目、110余项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咨询论证。参加了《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及“十四五”相关专项科技创新规划、《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中国气候与生态环境演变:2021》等的编制,担任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自评估(科技部分)专家组组长。研发了全球陆地水资源模拟器,创建了富自然-功能协调流域建设、旱涝演变机理识别与应对等多项技术。发表SCI/EI论文260余篇;授权国际专利4项、国内发明专利1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1项排名第1)、省部级奖16项。

 
x

吴文勇简介

吴文勇,1977年2月生于江苏射阳,男,节水灌溉专家,中共党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所长,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水利部水利领军人才,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非常规水灌溉专家工作组主席。

吴文勇教高长期从事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在智慧灌溉、再生水灌溉、水肥一体化、引黄灌溉等研究方向取得多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在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大规模推广应用。

 
x

汪小刚简介

 
x

贾金生简介

 
x

彭文启简介

彭文启,1967年生,正高级工程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兼任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水质分委会主席;国际水资源学会中国委员会常务理事。

长期致力于流域水生态环境过程机理与调控研究,主持完成大量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水利部重大课题及重大工程咨询项目,在河湖健康评估、生态流量管理、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流域水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主持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建立河湖健康评估指标、标准与方法,形成指导流域开展河湖健康评估的技术指导文件。针对生态流量“理论与内涵—确定方法—监测评价标准”的关键问题,探索形成生态流量科学确定与核算技术方法。建立适应我国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管理要求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围绕长期断流河流实现“流动的河”生态修复目标,创新提出“人工引导,自然发育”的河流生态廊道修复对策及生态修复技术,为相关部门永定河治理方案调整与优化实施提供了支持。出版专著24部,发表论文211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固化为行业技术标准及政策文件,在流域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科技支撑作用。

 
x

高土石坝长期真实工作性态及风险防控技术研...简介

  邓刚,1979年生,正高、博导,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监事、土石坝安全管理技术专委会秘书长、数值模拟专委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委会委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专委会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风险管理专委会委员。长期从事土的工程特性、土工构筑物性态模拟、大坝质量安全和应急管理等科研和工程咨询工作,负责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多座高土石坝安全性分析和咨询工作。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项,参编专著3部、规范3部,获省部级科学技术特等奖3项、二等奖2项,获水电英才奖1项,获汪闻韶院士优秀青年论文奖1项。

 
x

泥沙运动基本理论研究 (泥沙所 负责人:...简介

刘春晶,1974年生,教高,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河流泥沙与治理研究室主任,中国水科院泥沙运动基本理论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水利量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疏浚协会水库生态疏浚与资源化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江技术经济学会流域河湖保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水力发电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环境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特邀委员,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水库淤积工作组委员(Member,Working Group on Reservoir Sedimentation,IAHR)。
主要从事泥沙运动力学与河床演变基本理论及水利水电工程有关的水力学、泥沙工程技术问题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完成多项大型水利工程技术研究和技术咨询工作。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一等奖2项,中国水科院科技英才、“五大人才”计划之“创新团队”负责人。
 
x

山洪灾害风险防控理论和技术研究 (减灾中...简介

何秉顺,1980年生,硕士生导师,正高级工程师,现任水利部减灾中心(防御中心)防御事务三处召集人,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组建管部负责人,
主要从事山洪灾害防治技术研究、洪水监测预警和抢险应急装备研发等工作,在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模式、局地陡升洪水新型监测预警设施设备研发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的创新性成果,主编《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21-2023年)实施方案》和山洪灾害防治方面的多项行业标准,入选中国水科院“五大人才”计划创新团队负责人,多次作为国家防总、水利部专家组成员赴洪灾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及灾害调查,2021年作为国务院调查组专家参加河南郑州“7.20”暴雨洪水灾害调查,发表文章100多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2项(一项排名第2),二等奖1项(排名第1),三等奖1项,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项,厅局级奖6项,2008年被水利部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22年获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重点任务嘉奖。
 
x

现代灌区数字孪生与优化调控技术 (水利所...简介

张宝忠,男,1981年3月生,山西太原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副所长。全国“百篇优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水利部“现代灌区高效用水与数字孪生”水利人才创新团队带头人。兼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水利学会青年科技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利学会农村水利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主要从事农田蒸散发表征理论与方法、现代灌区数字孪生与优化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系统阐晰了蒸散发的时间维特征和空间维变异机制,创立了局部湿润灌溉、作物种植、土壤变异相协同的多套时空尺度拓展理论,构建了农田水效多尺度协同量化表征方法,提出了作物水肥实时诊断、精量控制灌溉和多维度协同提升技术体系,发展了区域作物需水测报和供水过程控制方法,揭示了规模化节水灌溉对农业水效的反馈作用机制,构建了区域适应性调控方法,为农业水效提升提供了新认知和新手段。
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40余项,已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EI收录30余篇;合(参)编学术专著8部;授权国家专利26件,其中美国发明专利3件;软件著作权9项;获省部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
 
x

城乡水系生态景观构建 (水生态环境所 负...简介

 
x

国家水网实施布局与关键技术 (水资源所 ...简介

赵勇,1977年生,正高,博导,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副所长、国重办副主任,兼任中国水利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水问题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流域空间规划分会副主任,是国务院南水北调后续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水利部“水利青年科技英才”和“国家水网工程布局与关键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发改委污水资源化利用专家组成员、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长期围绕我国北方水循环显著变异和严重缺水地区,开展水循环演变机理、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水网优化布局研究,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十三五”和“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京津冀水资源安全保障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应用”“区域水平衡机制与国家水网布局优化研究”以及“雄安新区水资源安全保障规划”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70余项,研究成果被雄安新区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华北地下水超采治理、宁蒙河套灌区综合节水实践等国家和区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采纳应用,提出的实施国家污水资源化、优化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与运行管理等政策与工程建议10余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发表SCI/EI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12部,获国际和国内发明专利50余项、软著20余项。
 
x

基于混合仿真试验的水工建筑物精准安全评估...简介

徐耀,1982年生,博士,正高,硕士生导师,现任科海利公司副总经理,兼任水利部水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筹)副主任委员、国际大坝委员会混凝土坝专委会委员、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大坝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主要从事水工结构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测试、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承担了我国茨哈峡、拉哇、阿尔塔什以及老挝南俄3等国内外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科研咨询项目20余项,在高面板坝面板与止水材料、水工结构修补加固与防护材料、微生物水泥等新型功能性材料以及配套应用技术方面取得创新成果,获得国际大坝委员会科技创新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2项,参编规范2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入选人事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人才计划以及中国水科院“五大人才”计划创新团队(为团队负责人),被授予水利部直属机关优秀青年、水利部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x

草地生态水文过程观测与修复调控技术 (牧...简介

郭建英,1979年生,正高级工程师,博导,现任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兼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植物资源专委会副秘书长、土壤侵蚀专委会委员、土壤风蚀专委会委员,中国林学会工程绿化委员会委员,水利部水土保持方案评审专家,内蒙古科技厅科技评审专家等。
主要从事黄河上游土壤侵蚀过程与治理、草地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清洁小流域与绿色矿山治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或正在主持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支撑、科技部国际基础资源调查专项、水利部水利技术示范项目等项目12项,组织编写完成公路、铁路、矿山等类型的水保工程设计、修复规划、水土保持方案、小流域治理等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 5篇),出版专著7部。获得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批“草原英才”、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一层次人才,中国水科院 “五大人才”计划基础型研究人才、中国水科院杰出青年。
 
x

河冰水力学模拟与冰害防治 (水力学所 负...简介

郭新蕾,1980年12月生于湖北竹溪,男,汉族,中共党员,正高级工程师。2008年毕业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现任水力学所副所长,担任IAHR冰工程专委会执委、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学专委会第十届秘书长、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工水力学专委会第八届副秘书长、Journal of Hydrodynamics、水利学报等期刊编委。郭新蕾教高主要从事河冰水力学与水力控制机理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多项大型工程的水力学问题研究项目。构建了多项管涵明渠长距离有压、无压输水系统复杂流动水力仿真模型及控制技术,应用于南水北调等重大输水工程的调度运行中,为冰期输水提供了直接支撑;识别了河渠冰凌生消演变的影响因子,创建了含冰凌生消全过程的冰水动力学模型,据此提出了防冰减灾的科学判据与调控方法,并应用于黄河、黑龙江等北方河流的冰凌灾害防治中,成效显著。发表SCI/EI论文90篇,出版专著3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项、美国专利2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9项,其中牵头1项省部级一等奖。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获第六届张光斗优秀青年科技奖。当选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央和国家机关青联常委。
 
x

智慧水利水电工程一体化平台技术研究 (中...简介

韩长霖,1982年生,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就职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现任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水科技党总支委员。兼任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信息化专委会秘书长、智慧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梯级调度控制专委会委员、自动化专委会委员,IEC/TC4/WG40工作组成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五大人才”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五大人才”三型人才。“科创中国”水风光多能互补产业科技服务团团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生创业导师。
多年来一直从事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流域梯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研发。H9000/iP9000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开发骨干成员,先后参加了装机世界排名前十的三峡电站、白鹤滩电站、溪洛渡电站、向家坝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以及世界装机最大的三个梯级集控中心电调自动化系统研制和投运工作。
金沙江下游巨型电站群远方“调控一体化”控制系统,分别获得2016年获得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5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出版专著4部,获得发明专利6项,编写行业标准3部、团体标准2部,获得7项软件著作权。
 
x

田 雨简介

田雨,1985年生,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201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专业。主要从事长距离调水工程智慧管控、复合灾害诊断与应急避险、梯级泵站群联合调度、泵站机组故障诊断、智慧水务建设等研究与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1项、青年基金1项、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课题1项、专题1项目;主持完成“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专项”课题和专题各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出版专著3部(一作2部,二作1部),相关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特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排名第4),省部级二等奖4项(排名第2,第4,第5,第5)。
 
x

刘 成简介

刘成,博士(后),正高级工程师。现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五级业务主管,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副主席兼执行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泥沙计划顾问委员会委员,《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期刊副主编,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中国分会执委,是《Journal of Hydrodynamics》《Catena》《水利水电科技进展》等国内外期刊编委或审稿人。入选中国水科院”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五大人才“计划国际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长期从事河流泥沙和水土保持的研究与国际合作交流,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江河水沙演变、流域综合泥沙管理、环境泥沙和水土保持机理等。科研上,主持和参与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水利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相关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20篇;主编英文国际会议论文集2部,合著专著5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刊印并收录至其数字图书馆技术报告2部;参编“中国河流泥沙公报”多期。参加30余次国际学术交流会并作主旨/特邀报告7次,主持大会和分会报告。国际合作交流方面,负责和参与“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和“河口海岸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重要国际会议的主办、协办和承办;主持和参与多次国际技术培训活动;参与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的发起与组建,并承担学会秘书处工作;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及其政府间水文计划活动,组织、指导、协调和参与其国际泥沙计划项目的开展。
 
x

张晓蕾简介

张晓蕾,1987年生,高级工程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减灾中心防洪工程技术部,中国水科院“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五大人才”计划国际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主要从事山洪灾害防御数据挖掘、风险分析、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等方面的研究及开发,提出了兼顾流域属性和物理机理的山洪灾害风险分析方法,开展了全国小流域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支撑水利部防御司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与管理,组织开展了多项专业涉水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深耕海南、福建、陕西、广东等省水旱灾害防御业务,完成 20 余项重要基础研究、专题研究与行业支撑。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3 项、国际涉水奖 1 项、专利 5 项、推广目录 3 项、 论文 20 余篇、国际交流超 20 余次。
 
x

张紫涛简介

张紫涛,1989年生,高工,硕导,兼任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TC105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第三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岩土材料时间效应、土石坝动力响应及岩土工程抗震加固措施、散粒体材料多尺度物理模拟与数值仿真等领域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中国水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1项,并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香港研究资助局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水利部基建项目“中国水科院大型土工离心机升级改造及试验研究平台建设”、水利行业标准编制项目等10余项,同时参与了拉哇水电站深厚软弱覆盖层上高围堰、玉龙喀什水利枢纽工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特高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等多项大型水利工程的技术咨询工作,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5篇,EI论文11篇,获得国家及国际专利10余项,在第20届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大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做报告20余次。2016年入选中国水科院“五大人才”计划“新人助推计划人才”,2018年获得中国水科院第十四届青年学术交流会一等奖,2021年入选中国水科院“五大人才”计划“国际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x

俞 茜简介

俞茜,1987年生,博士,高工,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战略研究人才创新团队骨干成员,入选水利部首批水利青年拔尖人才、中国水科院十四五“五大人才”,兼任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理事会成员(2021-2023,IAHR青年专家网络亚太区代表)和IAHR教育与职业发展专委会领导小组成员。
主要从事洪水风险管理与影响评价、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与运用评估、海绵城市建设效益评估、洪水韧性等方面研究。先后主持、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利前期、水利技术示范、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中欧水资源平台项目、亚行技术援助、全国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等30余项科学研究、国际合作和技术服务项目。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论文10余篇),出版专/译著3部(其中第一作者1部),英文章节1章,授权发明专利8项。
 
x

渠晓东简介

渠晓东,1978年出生,籍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获理学博士学位。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 水生态健康调查与评价研究室 主任。2014年当选亚洲底栖生物学会中国执委,2016年-2020年当选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生态水力学专委会委员,2018年入选中国生态学学会 流域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21年入选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底栖生物专业委员会 理事。2017年、2020年评选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际高层次复合型人才”,2022年获得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青年科技英才称号。
主要从事流域生态学与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研究,在河流生态学基本理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河流监测和健康评估技术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近年来已经累积发表相关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27篇,EI6篇),参与编著《河流生态调查技术方法》1部。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2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2项、主持国家重大水专项子课题2项,同时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研发基础专项、省部级科技攻关与国际合作项目等。
 
x

马苗苗简介

马苗苗,女,1984年出生,2013年博士毕业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水文地质专业,现任减灾中心(防御中心)正高工程师,中国水科院十三五“五大人才”计划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和十四五国际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主要从事防洪抗旱减灾研究,研究方向是水文预报、干旱监测预报与灾害风险评估、混沌系统与分形理论在水文预报的应用研究等。作为负责人主持项目10余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合作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英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省级重点项目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项目等;作为项目骨干参与省部级和厅局级项目30余项;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制国家、水利行业和团体标准5部;编写中英文著作6部,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5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5项,获得大禹二等奖、辽宁水利技术进步奖等奖励8项。
 
x

李姗泽简介

李姗泽,1988年生,高工,任River期刊和Watershed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期刊青年编委。主要从事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湿地生态修复、重大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水陆交错带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碳氮耦合循环等相关研究。
主持国家青年基金、重点研发计划专题、台盟中央长江专项、博后基金一等及特别资助、西藏河/湖长制、院国际人才项目、水利部三峡后续工作项目,以及技术骨干参与国家973计划、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外专局项目、水专项、国家重大计划、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等30余项;获大禹科技进步二等奖、院科技理论成果一等奖、二等奖;被评为院十四五“五大人才”国际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中国科学青年人才托举项目入选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SCI 34篇),著作3部,授权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2项;主持参加多次国际学术交流。
 
x

何 鑫简介

何鑫,1982年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丹麦科技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硕士,哥本哈根大学(University of Copenhagen)博士,归国前在世界著名的研究机构丹麦与格陵兰地质调查局(Geological Survey of Denmark and Greenland)工作5年。于2016年底通过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引进回国工作,就职于深圳南方科技大学;于2019年底调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获得中国水科院“国际学术领军人才”称号;2021年入选水利部“水利青年拔尖人才”。主要从事地下水水文学、地下水数值模拟、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知识成果。目前已发表SCI论文近50篇,第一/通讯作者11篇,涵盖了国际水文水资源领域全部顶级期刊,研究成果获得了良好的国内外反响,论文总引用量600余次。现任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Hydro-Environment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地下水专委会委员兼管理团队成员,成功组织4次国际大型地下水学术活动,观看人数超过2万人;现任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Global Water Partnership China)项目官员,多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水发展报告”贡献中国案例。
 
x

陈 鹤简介

陈鹤,1986年生,高工,主要从事遥感耗水理论、农业供用水管理、水旱灾防御、灌区信息化等领域研究。主持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区域规划、大型水利工程项目10余项,发表SCI检索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入选水利部青年拔尖人才,2021年被评为我院五大人才-国际高层次复合型学术人才。
 
x

赵水霞简介

赵水霞,1992年生,高级工程师,硕导,兼任Atmosphere,Water,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英文版)等多个期刊审稿人。兼任内蒙古自治区防汛抗旱专家库成员。
主要从事牧区生态水文、水旱灾害监测预警评估、黄河流域凌汛灾害模拟及水沙调控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规划设计等工作。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重大专项及科技计划等项目10余项,技术负责完成水旱灾害监测、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及防灾减灾对策等方面的科研与规划报告3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SCI/EI检索6篇),出版专著3部,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五大人才”计划国际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草地生态水文过程观测与修复调控技术”创新团队骨干成员。
 
x

潘佳佳简介

潘佳佳,1988年生,美国克拉克森大学博士,现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入选中国水科院“五大人才”计划。主要从事河冰水力学、河流动力学、冰湖溃决洪水、季节性岸滩崩塌侵蚀、寒区引调水工程输水安全等领域的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公益性研究、水利工程应急抢险专项和其它省部级重点专项20余项,在河流“失热-产冰-封河-开河-影响”的河冰动力学机理、寒区河流堤岸侵蚀和季节性冻融破坏机理、河渠水冰沙耦合数值模拟、冰湖溃决机理和洪水风险分析、黄河梯级骨干水库防凌与发电协同调度、南水北调中线防凌输水等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成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 15篇),参著高寒区低温输水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16项(包括美国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成果先后获得水力发电科学技术一等奖、加拿大地球物理协会拉里杰勒德奖、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应用一等奖、“第十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优秀青年论文奖、“第十届全国冰工程会议”优秀青年学者报告等。
 
x

杨春霞简介

杨春霞,1975年10月出生,女,汉族,正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1999年毕业于河海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现任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监控系统事业部副主任。一直从事水利水电自动化的理论研究、系统研发和工程实践的工作,是H9000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主要开发人员,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工程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力。作为技术骨干参加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巨型发电机实时数据采集与控制技术研究》,2009年通过科技部专家组验收。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长江三峡工程右岸及地下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项目,该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首次成功实现国产700MW机组自动化控制及商业化稳定运行的监控系统,推动了我国计算机监控技术的发展。项目获得水利部2010年度大禹奖一等奖。担任“四川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项目经理,该项目获得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12年度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溪洛渡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及主设备在线监测趋势分析系统》的建设,完成巨型水电站现地控制单元部分的设计开发调试。作为主要骨干参加《金沙江下游梯级成都区调中心电调自动化系统》,项目成果获2016年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作为主要编写者完成中电联行业标准《700MW及以上机组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技术条件》编写。公开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负责多项国外计算机监控系统工程合同,目前作为项目经理正在全力以赴执行三峡巴西伊利亚朱比亚电站改造工程2包项目。
 
x

隋 欣简介

隋欣,1973年生,正高,硕导,工学博士,瑞典皇家工学院和清华大学博士后,美国罗格斯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生态环境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能源研究会抽水蓄能专委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西藏多能互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水生态学杂志》编委会委员、小水电国际标准技术委员会专家、绿色小水电示范创建与期满延续专家,中国水科院国际复合型人才。主要从事水电可持续发展、水电基地可再生能源协同开发与运行、绿色小水电、生态光伏、光伏治石降盐与农业光伏等领域研究,全面参与水电基地与生态修复类新能源项目、全国小水电生态流量与数字孪生小水电等公共政策设计与标准制定,受水利部农水司委托负责组织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期满延续部级技术审核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出版专编著10余部,发表SCI/EI和中文期刊等100余篇,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等省部级奖励5项,获授权专利7项,主编能源行业标准2项,参编水利行业标准和生态环境行业标准各1项。
 
x

窦立玮简介

窦立玮,1980年生,正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水科集团公司科贸分公司副经理,经营部主任。主要从事企业营销的战略与策略研究,国际市场营销,经营与管理,产品的市场化开发,工程项目管理。负责开发和建设国内外工程及贸易项目百余项,合同额超千万美元。与孟加拉水利部水资源开发局、农业部农业发展公司、地方工程局,泰国皇家灌溉局,缅甸农灌部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推进橡胶坝、合页闸等水利技术及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开发。参与合页闸技术的研究及市场推广,获得国家专利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9项、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5篇),出版专译著2部。获水科院应用成果一等奖2项。入选水科院“五大人才”计划国际复合型人才。
 
x

潘罗平简介

潘罗平,男,1969年生,正高,博导,现任水利部机电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水电设备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能源行业水电水力机械标委会副秘书长、全国水轮机标委会委员,IEC/TC4专家组成员,IEC/TC4WG38(水力机组振动测量与评定)工作组召集人,IEEEPES能源发展与发电技术委员会水电分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水电站/泵站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的安全鉴定和安全评估,水力机组现场测试、状态监测与智能诊断技术研究,创建了基于健康大数据的水电机组智能评估与诊断方法,建立了多维度健康评估、异常检测和性能退化预测模型,主持完成三峡、岩滩、几内亚凯乐塔等国内外40余座电站的机组启动调试、性能验收试验及故障诊断分析,主持完成柬埔寨甘再、广东清远抽蓄等几十座电站的机电工程竣工安全鉴定,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0篇、EI检索论文17篇。主编或参编国家标准10余项,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3项,参编国际标准1项。出版专著6部,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8项。
 
x

王妍炜简介

30余场,连续4年担任中印跨界河流专家级机制谈判首席翻译,多年来共担任交传翻译逾200场,参与翻译水利行业标准1部,参与或牵头译著7部,总字数约158万字,内部资料翻译或审校逾30万字,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译文16篇。参与中国水科院组建50周年和60周年系列活动组织工作,参与第五届、第六届世界水论坛中国水利专家团组团出访工作,参与组织2023年联合国水大会中国水科院专家团出访工作,并在联合国总部为部长出席的多场边会活动担任同声传译工作。牵头编制了《因公出国(境)手续办理流程》、《外宾来访接待工作流程》、《邀请外宾来华手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部门工作流程。2010年,被水利部评选为“党员示范岗”。2011年,被评为“全国水利国际合作工作先进个人”(水利部)。2013年,被评为“中国水科院巾帼建功标兵”。2014年,参与翻译的《全球城镇化水问题丛书(4册)》(含《城市水冲突》)获得2014年度引进版优秀图书奖(省部级)。2015年获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好公文”奖;2016年获中央国家机关公文大赛水利部三等奖, 先后4次被评为“水科院优秀职工”,2021年,被评为水利部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x

刘 扬简介

 
x

屈丽琴简介

屈丽琴:1980年生,正高级工程师,2014年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获资源环境专业博士学位,目前在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从事国际交流和学术研究的工作,担任英文学术期刊《国际水土保持研究》执行编辑,全面负责期刊的运行、编审、发行、推广工作。担任中国水利学会期刊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农业会科技期刊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水土保持模型研究和河流泥沙遥感反演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多项国家重点专项、水利公益行业科研专项和水利行业标准指定项目。2014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8年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发表相关领域学术论文16篇,参编专著2部、发明专利2项。2021年获得中国水科院五大人才计划-国际复合型人才(国际知识文化传播人才)项目支持。
 
x

孟 圆简介

 
x

王伟杰简介

王伟杰,1988年生,高级工程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五大人才”计划入选者,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围绕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河湖健康保护与修复,从事流域水文、水动力及生态环境的机理、模拟与优化调控研究。担任SCI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客座主编、SCI期刊Journal of Hydrodynamics编委、核心期刊《水利水电科学(中英文)》特邀编委、核心期刊《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是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的高级会员,也是多个国际学术组织(AGU、EGU、ASCE、IAHR)的资深会员,担任Water Resources Research、Journal of Hydrology、Hydrological Process、Journal of Hydrodynamics、Journal of Hydraulic Research、Environmental Fluid Mechanics、Environmental Pollution、Biosystems Engineering、Acta Geotechnica、Journal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清华大学学报》、《水电能源科学》等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审稿专家。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水专项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特别资助项目、优秀博士后成果出版资助项目)以及各类技术咨询项目二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在Water Resources Research、Journal of Hydrology、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CATENA等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2项,厅局级奖2项。
 
x

邓检强简介

邓检强,1983年生,正高,工学博士,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体物理数学模拟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岩石力学与工程和水工结构工程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地下能源储库破坏机理与非平衡时空演化、高拱坝和边坡整体稳定与加固、水压致裂理论与技术应用、大型水工隧洞围岩和支护系统动态稳定安全评价和加固、隧洞混凝土衬砌结构优化及智能浇筑关键技术。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与人,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和人才项目等纵向项目10项,负责和参与各类大中型工程咨询和安全鉴定等横向项目20余项。迄今在国内外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和EI论文24篇),获国家专利7项,参与编写专著2部。获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第八届“汪闻韶院士青年优秀论文奖”,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创刊30周年优秀学术论文奖,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创新激励优秀论文奖。入选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五大人才”计划“三型人才”——基础研究型人才,多次评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优秀工作者”。
 
x

田济扬简介

田济扬,1989年生,高工。现就职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中心。
长期从事山洪灾害防治与中小流域暴雨洪水预报,全面参与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顶层设计与标准制定,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出版专译著6部,获得软件著作权20余项,研发的5项技术入选水利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指导目录。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厅局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五大人才”计划。
 
x

李锦荣简介

李锦荣,1980年生,正高级工程师,硕导,现任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土保持研究室副主任,中国林学会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委员,内蒙古沙漠学会理事,中国沙漠青年编委。
主要从事入黄风沙过程研究、荒漠草原风蚀研究、荒漠灌木植被格局研究等。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2项、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6项、水利部行业公益项目4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基金2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中国水科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奖、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批“草原英才”称号、中国水科院“五大人才”计划基础研究型人才称号。
 
x

张 磊简介

张磊,1988年11月生于内蒙古赤峰,女,蒙古族,201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水科院十三五和十四五“五大人才”基础研究型人才,入选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一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长期从事泥沙运动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理论研究工作,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工程咨询项目20余项。在泥沙运动动理学理论、泥沙运动随机统计理论、颗粒流运动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主编或参与编写专著4部,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6篇,授权发明专利18项,软件著作权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牵头获得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20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x

林兴超简介

林兴超,1984年11月生于浙江丽水,男,汉族,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水利水电高边坡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咨询工作,自2009年参加工作以来主持或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和“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多项;同时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了锦屏一级、阿尔塔什和玉龙喀什等重点水利水电工程关键技术问题的科研攻关和技术咨询。结合大量水利水电高边坡工程实践,在岩体力学特性参数、稳定分析方法和锚索加固技术三个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反映岩体结构特征和破坏机制的节理岩体工程力学参数定量确定方法,建立了基于极限分析上下限定理边坡稳定分析方法体系,构建了能够综合考虑预应力锚索“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的边坡锚固优化设计方法。并能够实现产学研用相结合,将成果应用于玉龙喀什和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等大量边坡工程设计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2篇、EI论文11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国际专利2项),出版专著3部;获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排名3/10)、科技进步一等奖将3项(分别排名4/15、5/15和9/15),并获第十届汪闻韶院士优秀青年论文奖;分别入选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 “五大人才计划”基础研究型人才。
 
x

胡 晶简介

胡晶,1989年生,高级工程师,2018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兼任陈祖煜院士学术助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第三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超重力场试验技术、水工结构爆炸毁伤机理、岩爆智能化预测等领域研究,提出板体结构的水下爆炸球面波冲击因子,被ASCE的《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评为2020年第10期的Editors’ Choice。 主持国防973专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重点研发计划2项,发表学术论文43篇(其中SCI 论文21篇),获得发明专利9项。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国水科院 “五大人才”计划—基础研究型人才。获得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水力发电学报》2021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优秀论文奖三等奖等奖励。
 
x

秦天玲简介

秦天玲,1986年生,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九三学社学员。2013年至今就职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兼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碳中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郑州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副导师。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入选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五大人才”计划。长期从事气候变化下水土资源调配研究,相关成果应用于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住建部和科技部等行业部门日常管理,以及大型水利工程前期可研、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撰写《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等5项国家级报告的涉水和基础设施章节;参与提出了5项重大政策建议,被中办、国办、科技部和生态环境部采纳;3项技术被纳入《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名录》。目前,获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8)和9项省部级奖;已累计发表/接收论文1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论文46篇;合作出版著作5部、译著2部,参编图集4册;获授权国际专利9项、国内发明专利59项、软件著作权2项。
 
x

高 博简介

高博,1978年生,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所水环境监测与标准化研究室副主任、所分工会主席,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塑料研究团队负责人,兼任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水质专委会委员、中国质检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专委会副秘书长及微塑料检测与治理技术专家工作组组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沉积物环境专委会委员、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微塑料标准化工作组委员、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微塑料及其环保试验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城镇基础设施分会专家等。现担任国际一区SCI期刊Sci. Total Environ.编委。
长期从事变化环境下湖库污染物水环境过程及生态效应、水环境监测新技术研发及标准化等相关研究工作,重点探究了水文情势变化条件下长江流域及三峡水库污染物(重金属、新污染物-微塑料等)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效应。近年来,主持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文章110余篇,包括ES&T、Water Res.、J. Hazard. Mater.、Nature旗下地学期刊Commun. Earth Environ.、Cell子刊iSciece 、J. Hydro.等高质量一区TOP期刊文章80余篇,他引约3000次。主/参编专著8部,主/参编水利行业及团体标准9项。2021年以来获省部级奖 3 项(2项排名第一)。荣获中国水科院“科技英才”称号,两次入选中国水科院 “五大人才”计划-基础型研究人才,三峡系列研究文章入选中国水科院组建60周年“优秀成果奖(论文类)”。
 
x

韩松俊简介

韩松俊,1981年2月出生于湖北老河口,男,汉族,中共党员。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获博士学位。现任国际期刊《Hydrologcial Processes》副编辑。长期从事蒸散发理论与估算方法的研究。在理论上突破了常规线性互补关系的制约,创建和发展了基于非线性函数的蒸散发广义互补原理,被美国工程院院士Wilfried Brutsaert教授等蒸散发研究领域国际学者采用;在方法上推导获得广义互补S型函数公式,提高了蒸散发估算精度和模型应用能力,被其他研究团队在多个地区应用和推荐;应用广义互补原理揭示了灌溉对干旱半干旱灌区供水和需水的双重影响机制,构建了考虑灌溉对潜在蒸散发影响的干旱半干旱灌区需水预测方法。以第一/通讯作者在《Water Resources Research》等期刊发表 SCI源刊论文30篇,两次受邀在《Hydrological Processes》发表评论论文,并获高被引评论论文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农业节水科技奖二等奖1项。入选中国水利水科院第一和第二届“五大人才”计划基础研究型人才,和第八届“青年科技英才”。
 
x

曾 利简介

曾利,1982年生,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水科院水力学所冷却水室副主任,兼任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学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生态环境系统工程专委会委员、Energy, Ecology and Environment副编辑、Journal of Hydrodynamics/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主要从事环境与生态水力学研究,主持包括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防科工局后处理科研专项课题、水利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三峡后续工作项目、流域水循环与模拟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中国水科院重点科研专项、中国水科院“五大人才计划”项目以及火、核电工程水力学项目等10余项。在PNAS、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Journal of Hydrology、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2项,参编行业标准1项。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水利部水利青年拔尖人才、中国水科院“科技英才”、中国水科院“五大人才计划”。
 
x

阚光远简介

阚光远,1985年生,高工。
主要从事水文模拟与预报、水动力数值模拟、人工智能、全局优化、并行计算、水文遥感研究及其在防洪抗旱减灾、水文过程模拟仿真及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应用。针对有资料地区水文模拟精度差预见期短、无资料地区水文模拟难实现、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效率低的理论和技术难题,提出了用于有资料地区的人工智能水文模型(NU-PKEK)、用于缺资料地区的基于水热平衡和遥感探测的新型分布式水文-水动力-热动力模型(PHY)、基于高性能异构并行计算的快速水文水动力数值模拟与全局优化参数率定方法。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出版专译著3部。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国水科院组建60周年优秀成果奖、中国水利学会优秀英文论文二等奖。入选中国水科院十四五“五大人才计划(基础研究型)”人才、国家外专局优秀专业骨干人才中长期出国(境)培训计划、美国英伟达GPU并行计算官方开发者论坛专家、美国英伟达GPU并行计算学术研究硬件资助奖。
 
x

王 超简介

王超,男,苗族,中共党员,1989 年生,博士,高级工程师,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水资源调度研究室副主任,《水电能源科学》期刊青年编委,南水北调江苏数字孪生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流域水循环与调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流域水资源调度与智慧水利方面的研究。2020 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中国水科院十四五“五大人才计划”“三型人才”中“技术研发型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以及国家重大工程应用项目 1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95余篇(SCI/EI检索64篇),其中一作/通讯论文 31 篇,授权发明专利20项,出版专著 3 部,获软件著作权 18 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 2 项、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2 项。研发的水资源调度通用软件经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向全行业推广应用,研发的水资源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在多个流域梯级水库群、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运行管理单位业务化运行。
 
x

刘立鹏简介

刘立鹏,1983年出生,安徽六安人,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科研计划处副处长,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常务理事、岩体数学模拟专业委员会委员、岩石工程设计方法分会理事及《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水电能源科学》青年编委。
长期从事地下工程围岩稳定与支护结构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负责/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973、水利部公益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10余项,以及我国10多个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科研工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发表论文70余篇(SCI/EI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3部,授权中美日澳等国发明专利40余项,行业工法1项,参编规范4部。入选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十三五”、"十四五"期间“五大人才”计划技术研发型人才。
 
x

汤鹏程简介

汤鹏程,1988年生,高级工程师。现任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野外试验研究站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水土保持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发改委评审中心水利项目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田水利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与技术研发工作。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重大水利科技专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子课题等项目8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十三五科技支撑”等项目十余项。在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地区参与科研、咨询、设计等水利项目10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4部,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农业科技节水奖二等奖2项;2016年度中国水科院国际交流青年科技人才,中国水科院水利国际化人才、中国水科院“五大人才”计划技术创新型人才、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科技局“三区人才”、获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青年科技创新奖。
 
x

李亦凡简介

李亦凡,1984年生,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监控数字化部副主任,中水科技团支部书记,监控党支部第二党小组组长。
主要从事水利水电智慧监控系统、数字孪生仿真系统等水利水电数字化方向研究。全面主持或参与了的大量基础科研项目,如水利部前期基础调研,水安全保障规划,水科院基本科研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多能互补与水利水电数字化仿真方向具有较深的研究基础,编写大量相关技术方案和研究报告。除担任基础科研与产品研发工作外,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了众多科技转化项目及大型水电集团的科研项目,如南网双调抽水蓄能仿真项目、大藤峡水利枢纽仿真培训项目、长沙电校仿真系统升级改造项目、雅砻江一体化资源池项目等;作为分项负责人主持了三峡集团1911项目、交通部信江航运项目中的仿真平台建设工作;作为项目骨干参加大渡河流域5个流域梯级电站、海外津巴布韦卡南电站仿真项目等。均完成项目指标,获得用户好评。申请专利十余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4部,获得电力科技创新二等奖,入选中国水科院“五大人才”计划,并获得技术研发型人才证书。
 
x

张大伟简介

张大伟,1980年生,博士,教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减灾中心主任助理、基础部主任,兼任中国水利学会减灾专委会委员、城市水利专委会委员和东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校外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洪水运动机理、新一代水动力模型研发应用、智慧水利信息化等领域研究,全面参与全国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主持完成溃坝、溃堤、城市洪涝等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开发完成一整套基于Godunov格式的新一代洪水动力学模型,成功主持研发通用高性能洪水分析软件FASFLOOD。发表论文90余篇,获得国内国际发明专利30余项,出版专译著7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曾获中国水科院第七届青年科技英才、建院60周年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水科院“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五大人才”计划。
 
x

张 龑简介

张龑,1988年生,高工。主要从事水工结构损伤检测与健康监测、混凝土智能监控等领域研究。获得“水利青年拔尖人才”称号,中国水科院“十四五”期间“五大人才”-技术研发人才、Best Researcher Award(年度最佳研究员奖,国际学术组织ScienceFather授予)等称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水利青年人才发展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课题10余项,承担深中通道、QBT水利枢纽等国内重大工程的科研和咨询工作。研究成果获得中国水科院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华电集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1区TOP期刊论文2篇)申请专利33项(授权17项),参编专著2部,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2部,获批“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3项。
 
x

陈小莉简介

陈小莉,女,1980年10月生,湖北天门人,正高级工程师。2003年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毕业,2008年清华大学水利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水力学研究所副总工,兼冷却水研究室副主任。研究领域为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环境水力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污染物在地表水中的输移扩散,取、排水口局部水力学及泥沙问题,电厂温排水遥感监测与后评估,光伏电站对水温影响研究。提出了地表水环境中污染物排放近远区耦合数学模型;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原型观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滨海温排水后评估方法体系建立;开展了内陆核电基于来流条件的污染物动态排放控制优化方法研究;提出了水上光伏对水面热通量及水温影响的理论机制及计算方法。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环境保护部公益项目、水利部行业专项等纵向课题研究,负责完成近20项滨海及内陆大型火、核电,光伏电站工程项目课题。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 部,获得发明专利8项,参编行业标准1 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获中国水科院科学技术应用二等奖2项。2021年入选中国水利水电科研究院五大人才技术研发型人才项目。
 
x

柳春娜简介

柳春娜,中共党员,博士,1985年5月出生于山东青岛,2015年7月进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现任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政策标准研究室室主任,国际水电协会中国办公室秘书长,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研究方向包括:可持续水电评价,过鱼效果监测和评估,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价,碳排放核算技术等。2013年工作以来,获得国际学术奖励1项,省部级学术奖励4项,主笔国家级调研报告5份,其中2份获李克强总理批示。参编行业标准2项,主持立项团体/地方标准4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19篇,其中SCI或EI收录文章1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受理国家发明专利6项。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省部级科技计划、大中型工程等项目27项。主持或参加应急处置工作4项。作为专家组组长,主持审查省部级或大型工程项目3项,参与审查省部级或大型工程项目8项,中长期国际访问交流2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交流报告9次,其中特邀报告1次,受邀担任国际会议分会论坛主席1次。
 
x

秦 伟简介

秦伟,1982年生,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三级),研究生导师,现任泥沙研究所所长助理、水土保持监测评价研究室主任,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兼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理事、学科发展与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林学会水土保持专委会副主任,国家林草局西南岩溶石漠化治理国家创新联盟副秘书长,《水土保持研究》编委等。
主要从事土壤侵蚀、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等领域研究。主持或主要完成国家973、科技支撑、重点研发、自然基金,水利部公益行业专项和重大科技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以及大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监测和验收,区域/流域生态建设及科技园区规划与咨询等项目40余项。主笔《全国水土保持科技支撑规划》、《水土保持率研究》等科技报告,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SCI/EI收录22篇),前三完成人获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2件,参编技术标准5项、专著10余部,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入选首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第10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水科院“五大人才”计划,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个人、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科技奖、水利部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中国水科院科技英才等荣誉称号。
 
x

高建勇简介

高建勇,1981年生,工学博士,毕业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兼任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抗震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水工结构抗震、核电关键设备抗震试验研究工作。2021年入选中国水科院“五大人才”资助计划。近年来参与完成的国家级及省部级主要项目包括: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300m级特高坝抗震安全评价与控制关键技术”、水利部公益性科研行业专项“水工程强震监测与健康动力诊断技术研究”;企业重点项目“三峡升船机塔柱大型振动台抗震试验研究”、“向家坝升船机塔柱大型振动台抗震试验研究”、“控制棒驱动线抗震鉴定试验” 、“乏燃料贮存格架抗震试验”、“燃料组件抗震试验技术开发项目”、“SAF?-14燃料组件抗震试验”、“IRWST水箱抗震试验”、“CAP1400堆内构件地震模拟试验”、“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束抗震试验”等共30余项。
在国内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已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专利5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电投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水科院科学技术奖应用一等奖3项。
 
x

黄 伟简介

黄伟,1982年生,教高,硕导,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所副所长。
主要从事河湖生态流量评估与保障、复杂水环境环模拟与调控、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先后主持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2项、国家水专项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行业重点咨询项目11项、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咨询项目10多项,在河湖保护与修复的理论和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并在滇中引水、三峡、南水北调、黑滩河、天角潭等重大工程中进行了应用。
至今,已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EI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发明专利30余项,其中国际专利1项,参编行业导则1项。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其他学术和论文奖项多次。入选中国水科院十三五和十四五“三型人才”技术研发型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x

黄 昊简介

黄昊,1982年生,博士,正高,硕导,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材料所室主任,郑州大学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
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和新能源工程的检测评估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双江口水电站、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公伯峡水电站、长塘水库、宁夏中部城乡引水工程、大唐托克托电厂、承德大唤起风电场等百余项重大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安全鉴定核查、质量监督、检测评估、技术咨询和施工管理工作。出版专著2部(其中一部专著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参编规范5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省部级特等奖、二等奖及厅局级特等奖、二等奖各一项;2021年入选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十四五”期间“五大人才”计划“三型人才”——技术研究型人才。
 
x

章少辉简介

章少辉,1977年生,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现任水利研究所灌溉水管理室主任。主要从事复杂空间结构约束下跨维度、多流态、多相、多过程水动力学理论、方法与三维实时交互模拟仿真技术研究。研发了web环境下任意复杂拓扑结构和高频密集边界条件的河-渠-管网水动力实时交互模拟与用水调控算法及软件、灌区水动力多过程实时交互模拟仿真算法与软件、三维复杂引水枢纽工程水动力多过程数字孪生仿真算法和软件。相关成果已经在安徽淠史杭数字孪生灌区、河北石津数字孪生灌区和黑龙江三江连通工程等多个实际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迄今已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获得国际/国内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得省部级奖项4项。中国水科院“三型人才”技术研发型人才。
 
x

商 峰简介

商峰,1982年生,正高,硕导,工学博士。主要从事大型输水建筑物健康诊断与安全评估相关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在PCCP断丝电磁无损检测和声光纤监测等方向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著有《PCCP断丝电磁无损检测与安全评估》,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批美国发明专利1项。获得日本土木学会田中论文奖、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汪文韶院士青年论文奖、中国水利学会青年人才助力计划、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三型”人才等荣誉。
 
x

王鲁海简介

王鲁海,1988年生,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2016-2018年在中国水科院开展博士后研究,2018年博士后出站后留水科院工作。研究方向为流体测量设备研制、水电工程对洄游性鱼类影响机制及其补偿措施和鱼类监测技术。先后主持或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项目等十余项。于2016-2020年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项目《基于3DLIF技术的大范围水体三维标量场测量仪器研制》,负责其中标定和校正分系统研发。2021年被评为中国水科院“五大人才”—产品研发型人才。长期关注于梯级水电建设对洄游性鱼类的影响机制、监测技术、补偿措施和适应性管理制度,提出了长江梯级水库对中华鲟影响的定量评估模型,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项。
 
x

刘红旺简介

刘红旺,男,1988年生,高级工程师,现就职于水利部机电研究所/天津水科机电有限公司智能供水事业部。
主要从事水利水电行业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及水量计量相关产品的研发及理论研究,开展水电站、泵站技术供水系统方案设计及滤水器产品的开发、技术服务等。作为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中国水科院基础科研项目10余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9项,发表论文8篇,参编著作2部、团体标准1项,获中国水科院科学技术应用成果奖二等奖1项。2021年入选中国水科院十四五“五大人才”产品开发型人才项目-反冲洗滤水器的开发与研究。
 
x

李小龙简介

李小龙,男,1984年生,高级工程师,现就职于水利部机电研究所/天津水科机电有限公司智能供水事业部。
主要从事水电站自动化控制、智能供水、水量计量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开展水电站自动化控制设备方案制定、系统设计、优化配置,开展智能供水平台建设,参与水利行业网络安全建设项目,提供水管单位和水利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咨询,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水科院基础科研项目8项,获得水科院青年专项资助,获中国水科院科学技术成果奖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7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7篇,参编著作1部。2021年入选中国水科院十四五“五大人才”产品开发型人才项目-智能水表的开发与研究。
 
x

李 匡简介

李匡,1983年出生,正高级工程师,入选中国水科院五大人才计划。2006年在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同年进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2019年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取得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洪水预报调度、水库调度自动化、设计洪水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应用系统开发。出版1部专著,发表论文24篇,主持科研项目2项,获得18项发明专利,取得软件著作权6项。荣获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R1)、大禹奖三等奖1项。
 
x

李曙光简介

 
x

宋小军简介

宋小军,1982年生,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研究所冷却塔研究室主任、水力学所所长助理, 主要从事火/核电厂循环冷却工艺技术研究,包括:先进火/核电冷却工艺开发、冷却塔节能运行技术研究、冷却塔强化传热传质技术研究、冷却塔消雾与节水技术研究、冷却塔塔芯材料开发与性能试验、电力行业冷却塔工艺设计计算软件开发等。参与科研项目100多项,作为主要项目负责人完成科研项目40项,包括国家重大科技项目4项、火/核电厂关键技术研究16项。近年来,完成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3个子项,完成先进快堆重大科研项目2项。获中国电力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潍坊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三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10项,参与编写规范4部,开发的冷却塔设计及循环水系统优化设计软件被电力行业广泛采用,并被评为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60周年优秀产品奖,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五大人才称号。
 
x

张思佳简介

 
x

陈根发简介

陈根发,1984年出生于江西省赣县,男,汉族,水文水资源专家,中共党员。2006年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本科毕业,2012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博士毕业。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 陈根发正高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水资源-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主要从事水利经济模型开发,水价和水权制度,水资源配置模型开发,智慧灌区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了水资源-经济耦合模型,为水管理政策的经济社会影响定量化评估提供了有效工具。开发了灌区供水智慧调度决策系统,应用到全国第一个特大型灌区数字化示范工程-安徽淠史杭灌区数字化建设中。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大禹水利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薛暮桥价格研究论文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入选中国水科院“十四五”人才计划-产品开发型人才,水利部政策研究专家库水利经济领域专家,水利部现代化灌区建设专家库专家,《水利水电技术》固定审稿专家,中国价格协会培训讲师。
 
x

孟 龙简介

孟龙,1987年生,水动力学与水力机械专业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中国大坝工程学会过鱼设施专业委员会委员,IEC/TC4/WG35国内对口工作组成员。2021年入选“十四五”期间“五大人才”计划“三型人才”——产品开发型人才。
工作以来,主要从事水轮机、水泵水轮机及水泵的设计及应用,变速水泵水轮机运行机理研究,水力机械稳定性分析及试验研究,环境友好型水力机械研发等。截至2023年4月,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获SCI、EI收录论文13篇),获得专利10件。先后参加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参与完成环保部、北京市科技计划、陆军装备部及水科院十三五重点科研专项等科研项目,完成“一带一路”国家水电站机电设备EPC工程项目及国内十余座水电站转轮改造项目,先后主持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青年专项《离心泵及系统瞬态过程耦合计算与试验分析》及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高扬程大功率巨型离心泵设计》。
 
x

赵宇飞简介

赵宇飞,1979年4月生于山西,男,汉族,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助理、岩石室主任。现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岩土工程信息技术与应用分会常务理事、工程实例专委会、岩石力学测试专委会委员,受聘为西安理工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及河北工程大学校外研究生导师。
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主要开展岩土材料力学特性、边坡稳定分析与加固技术、岩土工程智能建造及智慧水利关键技术方面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及主要技术骨干参加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973”、自然科学基金及长江三峡集团重大科研项目等重大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岩土工程智能建造及智慧水利方面,作为技术骨干及项目负责人先后参加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咨询项目、“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中国水科院三型人才项目及新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河南省出山店水库等工程技术服务项目30余项。多年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编及参编相关技术标准6部。研究成果被水利部作为智慧水利典型应用案例1项,智慧水利关键技术进入水利部成熟适用推广技术目录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x

莫 彦简介

莫彦,1989年生,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国家农业灌排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水力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农塑学会灌溉与节水分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农业节水理论、节水灌溉产品开发、节水技术模式集成与推广应用等领域研究,创新研制了地下滴灌变量灌水器、非常规水滴灌自动冲洗阀、水动力注肥器等灌溉产品,多次参与水利部组织的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应用模式调研。累计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水利技术示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0 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1部,授权国家专利4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15余项),参编沿黄灌区滴灌工程建设与管道量水相关的标准7部。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中国水科院青年学术交流一等奖1项。入选北京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水利部水利人才创新团队,入选中国水科院“五大人才”计划,获“产品开发型人才”项目资助。
 
x

黄 海简介

黄海,1990年4月生于福建莆田,男,汉族,201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水科院十四五“五大人才”产品开发型人才,长期从事泥沙运动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工作,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工程咨询项目20余项。在泥沙运动动理学理论、水沙固液两相流和多维水沙生境数值模拟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编写专著1部,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获得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20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x

董 飞简介

董飞,1983年生,山东淄博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助理、水生态环境管理与规划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专家组委员,四川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生校外导师。
主要从事地表水环境过程机理与模拟调控、数字孪生水利技术等研究。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要素高精度水动力水质智能监测设备,提出了水资源质量动态评价方法,研发了河流湖库水污染事件应急预警预报平台,提出了耦合机理模型、数据驱动模型及优化算法的长距离调水工程优化调度技术。为水源地保护、重大调水工程水质安全保障、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等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撑。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水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利部科研项目、地方科研项目等50余项。已发表论文66篇,其中SCI收录23篇、EI收录26篇;出版专著(译著)6部,主编标准6项;授权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1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入选水利部水生态安全保障人才创新团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五大人才”计划。
 
x

傅睿智简介

 

京ICP备0507336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700号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一号  邮编:100038 管理员邮箱:news@iwhr.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4/11 14:5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