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是从事水利水电科学研究的国家级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院本部由位于北京海淀区复兴路甲1号(南院)和车公庄西路20号(北院),以及大兴试验基地和延庆试验基地组成。京外有位于呼和浩特市的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和天津市的水利电力机电研究所。
本院历史可追溯到1933年,前身为中国最早的水利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几经变迁,于1958年经国务院规划委员会批准,将国内多家水利水电科研单位合并,组建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994年经国家科委批准更名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0年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和水利部电力工业部机电研究所并入我院。现任院长彭静,历任院长有张子林、张光斗、林秉南、张泽祯、杨德晔、陈炳新、梁瑞驹、高季章、匡尚富。先后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分别是张光斗、黄文熙、钱宁、汪闻韶、林秉南、朱伯芳、陈厚群、吴中如、陈志恺、韩其为、陈祖煜、王浩、缪昌文、胡春宏、杜修力。
经几十年的发展,本院已建设成为人才优势明显、学科门类齐全的国家级综合性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心。截止2023年底,全院在职职工1266人,其中包括硕士以上学历1037人(博士639人)、副高级以上职称926人,是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水利部水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现有13个研究所(中心)、4个科技企业、5个综合事业和1个后勤企业。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研究中心、9个部级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站。研究领域已覆盖水文学与水资源、水生态环境、防洪抗旱与减灾、遥感技术及应用、水利史与水文化、泥沙与水土保持、农村水利、牧区水利、水力学、岩土工程、水工结构与材料、工程抗震、水力机械与机电、自动化与信息化、工程监测与检测、新能源、可持续水电等17个学科、103个专业方向。具有工程咨询单位甲级资信证书(水利水电、电力(含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资质证书、水资源论证甲级资质证书、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水平评价证书(5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水平评价证书(5星)、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甲级资质证书(岩土类、混凝土工程类、量测类、机械电气类、金属结构类)、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AAA等级(质量检测类、咨询类、供货类)等证书,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被遴选为国家发改委、北京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机构以及水利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蓄水安全鉴定、大中型水闸安全评价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单位。
本院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分别为水利部水工程建设与安全重点实验室、水利部泥沙科学与北方河流治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重点实验室、水利部京津冀水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水利部水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水利部白蚁防治重点实验室,另有36个专业实验室,配备大型高速水流减压箱、大型三向六自由度模拟地震振动台、离心模拟试验机、水力机械模型通用试验台、水质色谱-质谱联机仪等许多在规模和性能方面均位于国内外前列的重要仪器设备,以及一大批自主开发的水利水电计算机软件和大型高性能的并行计算平台。拥有4个国家级中心分别为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灌排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能源水能高效利用与大坝安全技术研发中心;9个部级中心分别为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中心、水利部水资源与水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评价研究中心、水利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水利部草地水土保持生态研究中心、水利部水工程抗震与应急支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江河水利志收藏馆、水利遗产保护与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1个国家野外站为内蒙古阴山北麓草原生态水文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科学研究创造了优良的科研条件。
多年来,本院主持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承担了国内几乎所有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任务,还在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的工程技术咨询、评估和技术服务等科研工作。全院科研事业稳步发展,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原创性、突破性科研成果。2023年,全院74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其中,14项为我院牵头完成成果。全年发表论文816篇,出版著作51部,授权专利446项,登记软件著作权81项,主参编标准53项。
本院在国际水利水电舞台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政府合属的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的挂靠单位,也是世界泥沙研究学会、世界水土保持学会、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国际洪水管理大会、国际大坝委员会、国际灌排委员会、全球水伙伴、国际水电协会、亚洲河流生态修复网络9个大型国际学术组织或会议机制总部及中国委员会秘书处的挂靠单位,先后有10余位专家在国际组织内担任荣誉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等重要职务,与国外近40余家科研机构、知名大学、国际组织和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建立了固定的合作交流机制。
从20世纪50年代起,本院就开始研究生的培养,是国务院学位办首批授予的“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培养单位,中组部指定的水利系统主要承担“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的培养单位,设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8个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专业,分别为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环境学、水信息学、水灾害与水安全。2018年获得国际学生招收资质。截止2023年底,本院共有研究生导师38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7人、硕士生导师257人。1978年恢复招生以来,累计招收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2173人,国际学生17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98人。现有国内研究生、博士后、留学生等各类在学人员共601人。
本院提出了“到2035年进入世界一流科研院的前列,到2050年成为引领世界水利水电科技的排头兵”的总体发展目标。我们将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按照“123456”总体发展思路,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全力为新阶段水利水电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建设世界水利水电科技强国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