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领导小组 | 任务分工表 | 贯彻落实 | 媒体聚焦 | 专家观点 | 图片长廊
 
  首页 >> 专题报道 >>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 实现水利科技新跨越 >> 专家观点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的若干体会和认识
发布日期: 2011-04-07  来源:

 

中央一号文件的第一句话就是“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将“水”对整个国家的重要性、不可或缺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理解这三个“之”最终是归到了“生命之源”,因为生产、生态都是维持健康生命之必需。一号文件中将水及与之相关的水利提到这样的高度,是与中央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完全一致的,也与水利部倡导的民生水利的宗旨完全一致。作为水利工作者,我注意到国家对水利工作在整体上如此全面的、真正立足于长远、立足于根本的重视,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这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基于对制约国家可持续发展瓶颈的水问题的科学理性分析和认知提出来的重大战略举措。3月5日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GDP将按7%的年增长率增长,而按一号文件精神,未来十年里全社会年平均在水利的投入将比2010年高出一倍,这说明未来十年中我国水利投入的增长率将高于GDP的增长率,这是非常可喜的事,也说明了中央政府对水利的重视和决心。

我院在若干年前曾研究过“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课题。研究表明,水利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十分显著的贡献和作用。建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江大河的治理、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瞩目成就,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真正建立起稳定、足够的水利投入机制,以往水利的投入在国家GDP中所占的比例也偏低,加之过去认知上、体制上、管理上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国水资源短缺、水利设施薄弱、水旱灾害频发、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等一系列水问题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危及国家的防洪、供水、粮食安全,从根本上还危及到国家的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基于此,中央政府在一号文件里的一系列事关水利大业的政策、举措,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还必将具有深远的、能有力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意义。

我认为造成我国当前农田水利众所瞩目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包括国家投入和地方配套投入。长期以来,国家在大江大河的治理上投入巨大,但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农田水利建设方面重视不足,加上现有的农村生产方式多以个体、家庭为主,以及许多地方多部门、多头管水、重视不够等原因,导致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相关农村水利设施的投入、建设、维护和相关的政策措施长期得不到落实保障,应有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本应是水利建设真正得以惠民的最直接之终端,基于国家对大江大河、中小河流及流域的有效开发和治理,进一步着力有效建设好农村水利的“最后一公里”应当是“水到渠成”之举。反之,若不能采取有力举措解决农村水利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重视“五小水利”等水利设施的有效维护和效益的有效发挥,水利就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针对我国当前农村水利“最后一公里”中的薄弱环节,我认为除确保投入之外,应保证其建设目标与上一级的设施相配套、协调,无论是新建工程还是对既有设施进行修复或改建,都应首先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兴利除害的目标应当与相应小流域的规划治理目标协调一致,即要坚持全局观,不能就事论事,就工程论工程。由于“最后一公里”涉及到的多为小型水利设施,设计标准较低,故对风险也应予以必要的关注。另外,应实施全过程严格的技术监督、投资运行等监督,加强科学管理,确保实效。

(作者为院副总工程师,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4:3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