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领导小组 | 任务分工表 | 贯彻落实 | 媒体聚焦 | 专家观点 | 图片长廊
 
  首页 >> 专题报道 >>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 实现水利科技新跨越 >> 贯彻落实
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做好水土保持与江河治理科技支撑工作
发布日期: 2011-04-06  来源: 泥沙研究所

 

一、基本认识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把水利的重要性提升至国家安全的高度,全面深刻阐述了水利在现代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水利发展迎来了最佳战略机遇。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进一步治理淮河,搞好黄河下游治理和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强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全面加快蓄滞洪区建设,合理安排居民迁建。搞好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十二五’期间抓紧建设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不断提高调蓄洪水能力。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高城市排涝标准。推进海堤建设和跨界河流整治。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强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西南石漠化地区、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及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水土流失防治。继续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加快污染严重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湿地的保护。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

    水土流失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江河治理是关乎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水土流失与大江大河治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国河流众多、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问题突出、洪涝灾害频繁、山洪泥石流灾害加剧,水沙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控制和解决。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土壤侵蚀与泥沙运动基本理论、流域水沙调控、江河治理技术、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研究,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和提高科技贡献率。

二、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水土保持与江河治理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面向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围绕水土保持与江河治理的薄弱环节,找到切入点,开展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促进水土保持与江河治理又好又快发展。

    1.水土保持领域

    在基础研究方面,揭示水土流失过程与影响因素间的互动机制;建立不同水土流失类型的预测、预报模型和参数体系,形成一套对人为水土流失的预报和阻控理论与方法体系;揭示中小流域灾害的主导诱因及其作用机制;定量评价水土保持工程对江河泥沙的影响,提出我国河流水沙综合调控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战略。在技术研发方面,提出不同类型的坡改梯技术指标和适宜的坡耕地改造模式;研究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监测技术和预警机制,研发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技术;提出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技术和生态功能评价技术;开展东北黑土土壤侵蚀综合治理与黑土地生态系统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示范;研发黄土高原坡地整治与坝系优化建设技术,水沙调控与淤地坝等工程的科学布局及建设技术;研发长江上中游坡地整治与沟壑塘坝优化建设技术,林草植被快速恢复与保持水土营造技术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预警及防治技术;提出西南岩溶地区和南方红壤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和复合农林业经营技术。

    2.江河治理领域

    在基础研究方面,开展床面泥沙交换、非均匀沙不平衡输沙、不恒定输沙及水沙两相流、紊动拟序结构对泥沙起动影响等研究,在泥沙运动基础理论方面取得若干项具有突破性的理论研究成果;逐步建立定量复演流域侵蚀—河流输移与冲淤—水库冲淤—输沙入海等水沙数字模型;建立水沙调控及配置的理论、模型和模式,提出评价指标和方法。在技术研究方面,开展长江三峡和黄河小浪底等大型水利工程下游河道长期冲淤演变及已有整治工程的适应性研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分析三峡水库运用后长江与洞庭湖、鄱阳湖的江湖关系变化,提出湖区综合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开展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泥沙淤积、调控和清淤技术研究,提出水库长期使用技术与梯级水库泥沙淤积调控技术;通过系统研究黄河宁蒙河段和下游河道的萎缩特点,提出维持基本输水输沙通道的规模及水沙调控措施和技术;提出滩区安全建设模式、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及基于“人水和谐”的滩区综合治理方案;提出河口海岸协调发展的综合治理方案;明确滩涂功能及其开发模式。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4: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