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 名:王建华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2.7 党 派:中共党员
单 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 专 业:水资源
学 历:博 士 职 称:教高 职 务:室主任 研究方向:水资源
兼 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秘书长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副总工程师
2、学习及工作经历
2006.5~至今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 水资源 室主任、教高
2005.1~至今 宁夏水利厅(挂职) 水利工程 副总工程师
2002.7~2006.5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 水资源 室主任、高工
2000.9~2002.6 中国水科院 水利工程 博士后
1997.9~2000.8 中科院地理所 生态学 博士研究生
1994.9~1997.8 山东科技大学 水文地质 硕士研究生
1990.9~1994.8 安徽理工大学 水文地质 本 科
3、工作业绩及主要成就
曾负责完成全国首个和第三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方案编制工作,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编制有引导作用。在国务院确定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两大重点示范区建设中,负责南水北调东中线规划区试点总体方案、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担任受水区六个试点地区建设规划编制的技术总协调人。负责完成黑河占中游甘州、临泽、高台三区县初始水权分配方案的编制,这是我国首个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正式批复的县区级初始水权分配方案。主持完成了国家软科学项目“面向水安全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与实践”。现担任水利部、财政部专项课题“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理论技术体系与实践应用研究”的技术负责人。全面参与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重要文件和规范的起草工作,参与十余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审查。曾应邀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相关系所研究生班,以及北京、天津、上海、甘肃、宁夏、辽宁、四川等多个省市水管部门举办节水型社会建设讲座或提供技术咨询,在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科研服务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
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方面,作为项目专家组成员参与国家973项目“海河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担任第五课题“基于水循环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负责人;作为课题负责人申请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南水北调水资源综合配置技术研究”,获立项批准。曾作为专题负责人参与了国家九五、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和国家973课题等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参与提出南水北调工程调水规模参数;作为专题负责人主持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规划;作为课题工作组组长和专家组成员参与了中国工程院东北水资源咨询课题研究。在水资源评价、3S技术在水资源领域中的应用、水资源科学调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水利部大禹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山东省煤炭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院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多项。2004年被授予“中央国家机关杰出青年”、“中国水利学会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2005年作为水利部唯一的候选人被推荐参加全国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评选。2006年被水利部破格晋升为教授级高工,被授予“中国水科院科技英才”称号,正在被推荐参加北京市茅以升青年科技奖评选。迄今与人合著专著3部,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
4、学术思想、研究团队建设、学科发展思路等
通过上述设研究,提出并坚持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定量基础平台,参与提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三大体系建设,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从提高用水效率拓展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尝试性地提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三重基本特征以及节水型社会的技术支撑体系框架。水资源合理配置方面,参与提出了三次供需平衡的配置思路流域水资源配置与调度耦合思路。参与了流域全口径层次化水资源动态评价方法提出以及流域二元水循环模拟模型的构建,提出二元模型耦合的关键是分布式和集总式二元信息的融合,并在集总式用水信息空间化技术方面取得一定突破。
目前担任水资源所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研究室主任,以研究室为平台,着力推进流域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模拟技术、基于水循环的水资源系统评价理论方法、水资源科学调配与高效利用技术与方法、节水型社会建设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发展及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努力建设一直合作、钻研、创新、求是的研究团队。目前正在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
在学科发展方面,强调基础研究为本,服务实践为纲,坚持“需求导向、立足基础、技术创新、服务管理”的发展思路,即以国家重大实践需求为导向,努力夯实基础理论研究,同时在技术方法上不断创新,致力于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水资源管理和规划决策。
5、科研及成才感悟
通过一定时期的科研工作,有三点深刻的体会,一是合作是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职业素养。团队研究是现代重大科学研究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取得重大突破的一般前提,因此分工和合作对于现代科研活动来说尤为重要,参与者首先必须学会如何配合和如何协作,才能保障整体目标的实现;二是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水资源研究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研究,为应对现代环境下不断涌现出新的水资源问题和科研需求,需要在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在变化的实践过程中学习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三是自主创新是推动科学研究发展的源动力。科研工作一方面要注重过程中对于已有知识的承接和运用,但更要注重新知识的拓展和创造,自主创新是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科学研究中要特别注重对自主创新的鼓励和能力的培养。
6、其他方面
生活中我觉得还有三点挺重要的,说出来与大家共勉,一是要勤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二是要多吃饭,多干活,少操心;三是如果可能,多看一些专业以外的休闲书,并保持自己的爱好。

东北工程院项目向海湿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