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是庆祝中国水利学会主办的《水利学报》创刊50周年的日子,与此同时举办2006科技创新论坛,展望学报未来发展,畅谈水利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我代表水利部向到会的来宾、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水利学报》是我国水利水电行业最具权威性的综合性科技刊物。50年来,她在风雨历程中,始终坚持为科研实践服务的办刊物方向,坚持求真务实的严谨学风,始终站在水利学科发展的前沿,引领一代又一代水利水电科技工作者不断求索,在水利科技领域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水利学报》一直是水利科技人员的学术交流家园,伴随着一代又一代水利水电科技人员的成长。在座的绝大多数专家和学者,也包括我本人在内,自身的学术发展都与《水利学报》密不可分,受益良多,因而对《水利学报》怀有一种由衷的感激之情。值此盛会,我谨向50年来默默无闻地为办好《水利学报》作出无私贡献的几代《水利学报》编委会、编辑部的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一贯支持《水利学报》工作,将最新最好的科研论文送交学报发表的专家学者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我衷心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水利学报》将更加紧密地围绕国家水利事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坚持“科学治水”方针,坚持“问难质疑,寻求真理”的办刊理念,大力支持水利科技创新,共同推进水利学科发展,使《水利学报》成为我国水利水电领域展示科技成果、交流创新经验、服务科学研究、引领水利发展的高水平学术刊物。
学术期刊的核心功能是通过学术交流来促进学科发展,学术期刊是永不闭幕的学术交流会议。今天大会的中心议题是科技创新。会议组织者有幸邀请了多位资深专家和著名学者与会,围绕水利水电科技创新主题,作论题广泛的学术报告。我看到了学术报告的论题,包括陆佑楣先生的“长江三峡工程的哲学思考”;朱伯芳先生的“混凝土坝计算技术与安全评估展望”;高季章先生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吴普特先生的“我国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创新进展与发展方向”等等。这些论坛紧扣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针对水利如何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科技支撑,就水利水电重大科技问题的最新成果、重要进展、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论述。这些真知灼见和宏论良策,集各家之言,启迪智慧,激发灵感,必将引起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的反响和共鸣,从而使得水利科学的发展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创造性。
当前,中央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给水利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防洪形势更加严峻,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的关系更加复杂,破除水利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更加迫切,我国水利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实践新时期治水思路,破解四大水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维持河流健康,实现人水和谐,需要治水理念的创新、管理体制的创新、运行机制的创新和技术手段的创新。新时期水利事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将为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崭新的治水理念、可行的实现策略、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效的关键技术。
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是水利事业持续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新时期水利发展对水利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治水新思路,是前所未有的历史行程,尤其需要预见和创造。在今后的水利科技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宏观问题的探索,在更大的时空尺度上研究水、生态系统、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高度重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社会、人文科学的交叉、融合与渗透,综合性、创造性地解决中国水问题;高度重视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水利信息化带动和实现水利现代化。
同志们,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上,水利工作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水利科技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水利科技工作的新局面,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水利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