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完成人: 方春明,李云中,牛兰花,谭良
主要完成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所 长委三峡水文局
发表刊物、著作编号、专利号、标准编号及日期 发表刊物:水利学报 2006年3月
1 技术内容简介
“十五”长江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期间,我们与长委三峡水文局合作,承担了“坝区河段冲淤、河势变化及上、下游引航道冲淤变化观测分析”项目。本论文是在上述部分工作的基础上撰写的一篇论文,通过建立了异重流数学模型,对临时引航道内的泥沙淤积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淤积规律与观测结果符合良好。模型计算还区分了引航道口门段平面环流带来的淤积量和异重流淤积量,并对引航道内泥沙淤积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
2 创新点
①第一次通过建立泥沙异重流数学模型,对临时引航道内的泥沙淤积进行数值模拟,且计算淤积规律与观测结果符合良好,是研究手段上的创新。②模型计算还区分了引航道口门段平面环流带来的淤积量和异重流淤积量,这是物理模型试验所作不到的,说明引航道的泥沙淤积主要发生在汛期水流含沙量较高时期,异重流淤积超过80%。模型研究成果结合观测资料分析,澄清了三峡工程引航道往复流淤积作用的争议,说明了往复流淤积作用甚微。③模型计算还模拟了引航道内泥沙淤积随水深和含沙量而增大的规律,增加了对引航道泥沙淤积的规律性认识,对减小异重流淤积措施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3 与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同类技术的综合比较
引航道泥沙淤积问题是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三峡工程论证期间,多家单位利用物理模型进行了研究。物理模型研究成本高,耗时长。临时引航道运用后又一直进行野外观测。利用数学模型对引航道淤积进行研究,既是对物理模型研究的补充,也增加了对引航道泥沙淤积的规律性认识,是更为经济有效的研究方法。
4 成果应用情况及社会经济效益
主要研究成果对减小三峡工程引航道异重流淤积措施的研究有指导意义,为今后的同类研究提供了参考,已被三峡总公司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