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7日,“2025年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关键技术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主办,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抗震防灾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厚群、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楚汉、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席浩、抗震防灾领域特邀专家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共5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围绕水工建筑物场址地震动输入和波动分析中的岩体动态性能等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深入研讨,以科技创新赋能重大工程建设,提升大坝安全总体水平,共促我国水工抗震防灾技术创新发展。
大会开幕式由抗震专委会秘书长钟红主持。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席浩在致辞中,回顾了抗震防灾专委会成立以来做出的突出成绩,对专委会的院士专家为我国强震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工抗震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付出的艰辛努力表示敬意,并对专委会的后续工作提出了期望。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专总、科信部主任蒋奎超和中国水科院副院长刘毅分别代表承办单位致辞。
上午和下午的学术研讨环节分别由抗震专委会主任委员李德玉正高级工程师和副主任委员王海波正高级工程师主持。
为引出两大讨论议题,介绍相关背景、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会议设置了两个开场报告。中国水科院正高级工程师张翠然以“水利水电工程场址地震动输入参数”为题,介绍了一般工程和重大工程的设计地震动参数并引用国外相关规范进行比较,着重论述了设定地震谱与标准设计谱的谱形差别以及规准化处理对反应谱的影响;介绍了确定最大可信地震动参数的几种现有模型并分析了各自优缺点。中国水科院正高级工程师涂劲以“大坝-地基系统地震波动分析中的岩体动态性能”为题,介绍了地基模量对大坝动力响应影响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对地基模量取值的相关规定,比较了国内外多座混凝土高坝工程的地基模量取值,并展示了实际大坝工程的震情验证成果。
研讨过程中,与会专家聚焦两大议题,立足自身领域各抒己见。现场讨论气氛热烈,专家们贡献了众多基于专业背景的深刻见解与真知灼见。
会议汇聚相关行业的力量,通过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为水利水电抗震防灾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建言献策,厘清了当前水工抗震设计中对大坝场址地震动输入和地基岩体动态性能研究的一些疑惑,对解决水工抗震关键技术难题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