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2006年11月13日举行了《同文学艺术家谈心会》,全文刊登于2006年11月29日《光明日报》。温总理在谈心会发言中,纵谈古今,引经据典,亲切动人,深入浅出地谈了四个重要问题。第一,文学艺术要追求和弘扬真善美;第二,繁荣文学艺术要解放思想,贯彻“双百”方针;第三,文学艺术家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第四,希望我们的文学艺术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
温总理在谈这四个问题以前,有一段前言。这里我仅浅谈学习这一前言的一些初步体会,多有不妥,欢迎指正。
首先,我摘引温总理在前言中下面的一段话(按:这段话文字较长,但为了加深体会,我还是全文摘引):“前不久,访问欧洲前,我接受欧洲几大媒体记者的采访。其中,英国《泰晤士报》记者问到,你晚上经常读什么书?掩卷以后,什么事情让你难以入睡?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困难。我说:你实际上是在问我,经常读什么书,思考什么问题,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那么,我引用下面的六段诗章,来回答你的问题。我引用的第一例是左宗棠23岁时在新房门口贴的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第二例是屈原《离骚》中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第三例是郑板桥的《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第四例是宋朝张载的座右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第五例是艾青1938年写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第六例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里的话,后来作为他的座右铭,死后刻在墓碑上:‘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我没有想到,记者把这六段诗章,连同采访内容用两个版登在《泰晤士报》上,而且中国的五段诗句全部用中文,把作者、文章、年代都注释得清清楚楚,还用半块版登了一幅屈原的水墨画像。在英国居住的华侨告诉我说,《泰晤士报》用中文登中国的诗作,还很少见。”
阅读学习这段前言后,我深深敬仰温总理博学广识,记忆力强,可以从容即兴背读中国古今著名诗章,而且还有德国哲学家的名言。他背读的五段诗章不仅辞藻高雅,意境深邃,更重要的是它们都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继往开来,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古人云:“诗言志”,这五首诗词当之无愧。朗读之后,感人肺腑,不仅可令人常含泪水,甚至可令人五体投地。
我不是搞文学艺术的,但我认为温总理在座谈会上所讲的四个重要问题在精神实质上对于搞科学技术的人也可以适用。我应该深入阅读,认真学习,切实体会并力争致用于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