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科文化

触摸印刷历史 感受中华文明——院离休干部赴中国印刷博物馆参观

发布时间: 2019-10-23 来源:

  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中国印刷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远不会褪色的名片,10月18日,离退休职工处组织我院离休干部前往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印刷专业博物馆”中国印刷博物馆参观,一同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印刷历史和璀璨的印刷文明。

  坐落于北京大兴黄村的中国印刷博物馆建筑面积约8100㎡,展厅占5000多㎡,共设立4个馆,记录了中国印刷业的前世今生,是一个充满无数印刷故事的地方,在专业人员的讲解下,更让老同志们心潮起伏。

  千年的中国印刷文化浓缩在博物馆里,通过现代的技艺向世人呈现出来。从一层古代源头馆开始,老同志不仅可以通过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石刻文字等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还能看到最早的书籍形式和最早的书籍装帧形式,以及笔墨和纸的发明、发展。这个展厅最吸引人的还是对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介绍,它以历史朝代为线索和脉络详细记录了这两大印刷术发明和发展的始末。

  印刷文化离不开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有物质的,还有非物质的。馆内承办的“中华印刷之光”展区吸引了老同志们的驻足:西汉帛书《老子》复制品、竹简《孙子兵法》、元代农学家王祯设计的木活字转轮排字盘模型、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内出土的敦煌卷子《辩亡论》复制品、明代早期印刷的纸牌 、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广告铜印版、北宋纸币“交子”印版、山西临汾刻印的木版彩色年画《老鼠娶亲》、抗战时期印刷《晋察冀日报》的“马背上的印刷机”、利用数字印刷技术印刷的第一本图书和第一张报纸……当老同志们看到中国古代印刷术和造纸术外传图时,不禁为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所震撼和折服,更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离休秋游5

  在二层的近现代馆,老同志们全面了解了19世纪中叶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和孔版印刷等近现代印刷术传入与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70年来印刷及相关工业现代化的历程。在馆内的数字技术部分,大家还饶有兴致的听取了对王选院士及其团队发明的计算机汉字处理技术的介绍和讲解,这不仅解决了计算机处理汉字的世界性难题,也消除了对汉字是否可以生存于信息时代的质疑,实现了“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参观完毕,老同志们还沉浸其中,透过展览的一幅幅图片、一行行文字、一件件文物,大家既近距离触摸历史,又看到70年来中国印刷出版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体会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大家不由得感慨,这片华夏热土不仅是文明之母——印刷术的发祥地,更承载着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未来。

分享到:

京ICP备0507336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700号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一号  邮编:100038 管理员邮箱:news@iwhr.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11 15: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