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4日中午,随着高铁一声汽笛鸣响,首届水利部老年大学山东四地(淄博、青州、潍坊、即墨)夏令营,师生一行启程了。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同学们在炎炎夏日里,走出家门,用赛过暑热的内心温度,感触齐鲁文化和风情。齐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镇,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刻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在六天的时间里师生一行,造访了各地古城、参观了博物馆、探访了文化街、感受了大海的壮观和美丽,恬静与胸怀。可谓内容多彩,收获丰厚,突出了研学的内涵。
01青州博物馆:镇馆之宝及“青州风格”
1.三大镇馆之宝
青州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县级博物馆。馆藏丰厚,其中有三件宝物因其历史价值和唯一性被称为“镇馆之宝”。
“一张考试卷”:青州明代状元赵秉忠殿试卷
这是一张明万历年间,青州府益都县人赵秉忠考中状元的殿试卷。据专家鉴定,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它填补了我国明代宫廷档案的空白,成为海内外孤本。
古代殿试也称“对策”。赵秉忠在殿试中慎重用墨,用中肯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针对时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建议,反映了他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在殿试卷中,赵秉忠提出了“天民说”作为此篇对策的精华。他主张统治者必须励精图治,振作精神,勤政为主,再辅以法治,整治吏治,安抚百姓,天下才能太平安乐。又提出了“实政”和“实心”的论点,也就是以法规治理国家并且加强道德教育,他认为二者并举,才能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正是由于赵秉忠这一番有见地的策对,使万历皇帝朱颜大悦,朱笔钦定“第一甲第一名”,即状元。赵秉忠从政以后,为官有道,清正贤明,多次受到皇帝的褒奖。
“一窖佛像”: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
青州龙兴寺始建于北魏,唐武则天时改名龙兴之寺,明初被毁,是当时全国著名的寺院之一。1996年10月,在博物馆南,整平操场的施工中,发现了土坑窖藏,出土了大量的造像。其所属年代自北魏至北宋,其跨度约500年,绝大多数造像集中在北魏晚期到北齐时期。龙兴寺造像种类分为背屏式、单体圆雕佛造像,菩萨像、罗汉像、供养人像等,丰富的造像艺术特点确立了佛教艺术的“青州风格”。在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佛教造像400余尊,因其数量多,品种全,贴金彩绘保存完好,雕刻精美,跨越时间长,而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龙兴寺佛像成为青州博物馆镇馆之宝是当之无愧的。
“一枚玉璧”:青州东汉“宜子孙”玉璧
据记载汉代玉璧主要用于礼仪和陪葬。“宜子孙玉璧”于1982年在青州市谭坊镇马家冢子村被发现,该玉璧是用上等的新疆和田玉制成,玉质温润,雕工精细,为典型的出廓璧,下为圆形,内区饰蒲纹及158个乳丁,外区饰蟠螭纹,出廓上方透雕双龙,出没于祥云之中,中央有篆书“宜子孙”三字,是“子子孙孙,宜家宜室”的吉祥用语。该玉壁保持了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充满着动态和灵气,是汉代玉器的上乘佳作。这块宜子孙玉璧以体形大,雕刻精湛而著称,是目前我国国内唯一一件刻有汉字的汉代大型馆藏玉璧,为国家一级文物。
“一张考试卷”“一窖佛像”“一枚玉璧”都以其历史价值以及自身的不二地位,当之无愧地成为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龙兴寺佛像的“青州风格”
之所以另辟笔墨,述说龙兴寺佛教造像的艺术特质:“青州风格”,这是因为脚下的青州热土,对于一群追求艺术的老者,内心留下了深刻的闪存。龙兴寺佛像雕工精巧且生动独特,造像面部的清瘦和秀丽,呈现出内心世界的浅浅的甜蜜微笑,让你的内心顿起慈爱的涟漪。简洁的衣折和飘逸的衣裙,让你不再怀疑世间真有清风素月。精美的石雕工艺,千姿百态的菩萨雕像,呼之欲出的飞天,生动活泼的护法龙和多姿多彩的荷莲,精细的彩绘贴金工艺,卢舍那法界人中像的价值,精细的黄金加工工艺,石雕与彩绘工艺的完美结合等等。这些特点形成了青州自己的风格。青州龙兴寺佛像堪称精美绝伦。当你转身离去,一定会带走慈爱微笑的面容和无我的飞天,一定会被这精湛的造像艺术所折服。
02十笏园文化街:精湛的园林经典及丰厚的文化氛围
来到十笏园商业文化街区你会看到这样的简介:文化街区是潍坊市政府保护十笏园,展现老城区历史风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投资改造的重点项目。包括十笏园博物馆、关帝庙、孔融祠、文昌阁、郑板桥纪念馆、全国书画名家展示馆、于希宁艺术馆、潍坊非遗文化中心、潍州书画城、潍州古玩城等等。规划宏阔,建筑精美,真可谓高大上的文化工程。
1.袖珍园林十笏园
十笏园,建于清光绪十一年。因其地小,清末状元曹鸿勋题名“十笏园”。此园在仅有2000平方米内建有亭台楼榭24处,斋馆、客室、书房等67间。曲桥回廊连接,鱼池、假山、亭榭点缀其间,小巧玲珑,结构精巧紧凑。
走进十笏园你会被它的精致所吸引,也会被眼前景色所迷乱。堂前山石花木散点,池中荷香四溢,曲桥回廊相连。假山怪石嶙峋,路随峰转。香草依依,松柏常绿,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陈设眼前。行走在其间如同在画中游。它的匾额、楹联、诗文、碑刻俯拾即是,富有内涵和意蕴。“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一个精妙了得。
清代所建十笏园,到如今仍然成为中国园林造化的经典,究其原因自有其发生发展的成因,概括起来大致离不开如下几个方面:经济的繁盛,造园风气的流行,书卷气的隽永,儒家文化的源远流长,造园技艺的精湛。
2.造访郑板桥纪念馆
潍县自古经济繁荣,乾隆年间曾有“南苏州,北潍县”的说法。任职潍县七年的郑板桥更是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成为了潍县社会民生的溢美写照。
郑板桥纪念馆也坐落在十笏园文化街区内。怀着对郑板桥这位清朝学者、书画家、“扬州八怪”代表人物的敬重与探寻的渴望,我们走进了郑板桥纪念馆。据介绍郑板桥,江苏兴化人。为清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乾隆十一年自范县调任潍县知县。在潍七年,勤政为民,政声卓著,期间还留有大量书画墨迹,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整个纪念馆再现了老潍县县衙的原始风貌,通过实物和文字,将县衙与郑板桥纪念馆相融合,展示了郑板桥一生的成就,传承了潍县的历史文化。
3. 文化街中看美展
漫步在十笏园文化街,绘画班的同学,就被招摇的美展广告所吸引。“入古出新——中国花鸟画大家郭味蕖、于希宁作品联展”。在潍坊能和大师作品零距离接触,太意外了,因此欣喜万分。同时也对号称“中国画都”的潍坊有了些许了解。郭味蕖和于希宁先生都是潍坊人。两位大师均是我国著名的小写意画家、美术教育家。他们的绘画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抱着虔诚膜拜的心情,进入具有现代美感的展馆中。仔仔细细静观、徜徉,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他们的画作,没有尘埃、没有浮躁;没有奢侈的画幅,没有张狂的笔法,每一幅画都在平心静气地向你倾诉。与大师俯仰相拥受益匪浅。但看他们笔下的牡丹、荷花、山丹、百合、山茶、杜鹃、水仙以及梅兰竹菊,都给人以一种明丽美好、健康向上、积极奋进的视觉效应。画作中还有不少带有乡土气息的果蔬。笔墨丰富,时而生发旋律与动感,时而艳雅和谐、明丽隽秀。先生们的作品传统功力极为深厚,于苍劲之中见秀逸,于疏朗之中见典雅。真实、生动、优美的写实笔墨造型;工写结合、重彩泼墨结合、山水花鸟结合的三结合的表现特点;新笔墨精神与新文人情怀,淋漓尽致地跃然纸上。他们的笔情墨意激荡绘画老学子们的心田。当你走出画展,一种无约的期许,一种不经意的回眸,让你的内心升起玫瑰色的波澜。
03即墨:沉寂的雄崖所故城
雄崖所位于黄海之滨的丁字湾畔。它东瞰大海,与迎面的白马岛遥相对峙,西靠群峰,的确是一个居高守海的要冲之地。因其对面白马岛上有一块雄伟的赭色大断崖,因此称作“雄崖守御千户所”,简称“雄崖所”。这座600年来的故城向后人讲述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自元末明初开始,倭寇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从朝鲜西海岸进入山东半岛,烧杀抢掠滋扰百姓。为了抵御倭寇的入侵掠夺,明洪武年间下令在沿海及内地设立守御千户所,雄崖所就是其中之一。雄崖所的建立在防御倭寇入侵,巩固海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军事力量的发展,当年这些雄踞沿海的海防重镇,失去了以往的功能,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雄崖所故城呈方形城池,东西南北各设一个城门,各门均有门楼,起到瞭哨的作用。东、北门早已倒塌,仅存西、南两门。南门奉恩门,又称喜门,门楼保存、修护完好。是雄崖所的形象标志。西门“镇威门”,又称寿门。门楼已经坍塌,只有拱券部分完好无损,保留原有的风貌。西城门外题额为“镇威”,这个“威”字非常独特,点不在横的上面,而在横的下面。有一种解释是,点在横下是要压住倭寇的威风,使他威风扫地。可见中国的人文精神无处不在。城内各有一条连接南北和东西的大街,两条街在城中交叉成一个十字街,并将城分为四个区域。据考据现有遗存“李千户台房”“陈副千户台房”“城隍庙遗址”。还曾有钱庄、酒肆、当铺、杂货铺、油坊等等。走在城内,可以看见上马石、拴马石等。当今的故城居民,衣食无忧,怡然自得。参观了一户人家新盖的房子,内部装修时尚齐整。
战火和硝烟已经悄然而过,但是曾经的屈辱和激战,仍在内心涌动。雄崖所以其屹立不倒的遗存,成为一部活的历史教科书,历史不能忘记。
04淄博、青州、即墨:逛古城
本次夏令营,计划在山东经四地,由淄博,经青州、潍坊、即墨一路向东,直到牛岛看海。人都说中国古城多,这次有了深刻的体会。
1.余晖落日逛周村古商业城
乘高铁从北京南抵达淄博,入住酒店放下行李后,再启程前往周村已是傍晚时分。余晖中师生团行色匆匆,因是首个景点,赶赴古城的兴致丝毫未减。摄影班的同学都想将落日余晖中的古村美景抓拍到镜头中;资深美女们,都想摆个时尚的pose留下美好的瞬间。
淄博周村古商业城,也被誉为“东方华尔街”。在明清时期发展成为我国北方的重要商镇,尤以丝绸出名,乾隆御赐“天下第一村”。古镇容貌历经数百年风雨至今仍保留完好,街区纵横,店铺林立,建筑风格迥异,被古建专家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
古城中的三益堂印刷展馆、瑞蚨祥、今日无税牌、票号展馆、大染坊、魁星阁庙群、丝绸博物馆、状元府都是不能错过的景点。城南有讨袁护国军司令部旧址及魁星阁庙宇;城北有明教寺、千佛阁、汇龙桥,这些都是周村人文荣耀的根基。
走在狭长的街上,鳞次栉比的店铺都透着岁月剥蚀的痕迹,让你目不暇接,恍惚间似乎来到另一个世界。但是当你拾阶而上,推开那扇小门,或是看见坐在店中的时尚商家和包装精美的商品,立刻让回归到物是人非的时光。从街头走到街尾,商家已经开始收拾东西打烊了。街灯初上,人影婆娑。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油然而生。你会赞叹时代在前进,周村更在发展。
2.华灯初上食在青州古城
青州古城城建格局完整,是山水城一体的明清古城。在明洪武年间就成为山东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漫步青州古城青石板古道,大量衙署建筑遗存、西洋建筑群、雕刻精美的牌坊、传统民居,景致蔚为大观;奎星楼、三官庙、青州府贡院、清真寺等上百处古典建筑齐聚其中,凸显了古城文化的共融共生。万年桥、松林书院,历经千年,保存完好,古朴中散发着深厚的历史感和文化气息。整洁宽阔的街道聚居着汉、回、满等多个民族的居民。100多种青州府传统名吃,延续着海岱都会的繁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和谐共处,也赋予了青州文运昌盛的风骨与机缘。诗人李清照客居青州18载,留下大量的千古名篇。
寥寥数语难于表述青州古城厚重丰盈的历史;走马观花再细致的观瞻,也难于看尽千年的遗存和文化。追寻、捕捉、游走中,时光匆匆。又是一个街灯闪烁的月夜,我们只能在古城做个入乡随俗的食客。山东美食的豪放,味道的醇厚,店家待人的热忱,都给大家留下难于忘怀的记忆。
3.雨中游即墨古城
即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它的名字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史记》等典籍中。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名邑。隋朝迁都现址。此后千余年名人辈出。现在的即墨古城是近年棚户区改造,一种城市文化“再造”的作品。即墨古城布局是“一城”“兩街”“十三坊”。有儒家传统文化的文庙,有记载明清以来功德卓著的人和事牌坊,有学官、县衙、真武庙、城隍庙、教堂等公共建筑等。即墨政府力图打造一款生活有温度、商业有热度、文化有深度、国际有广度的新古城名片。
在行程最后一天的早上,师生团来到即墨古城,即是参观游览,也是对此次四地游一个致敬和道别。只见古城游人稀少,商家刚刚上岗开门。古城牌坊林立,雕工细致精美。亭台楼阁既有古韵,又不失现代元素。登上东城楼俯视城内建筑格局,气势恢宏,规制严谨,色彩雅致凝重。极目远眺,古城四周高楼林立,远古和现代感近在咫尺距离。
淅淅沥沥的小雨,时有时无地打在暑热的石地上,蒸腾起湿热的空气,让人感到桑拿的热度。暑热并不难奈,在这里感受到了时代奋进的激情,感受到了文化喷薄欲出的力量。
05朝花夕拾:品老酒·做馒头·看海
1. 品即墨妙府老酒
来到即墨,有幸到妙府老酒厂参观。酒厂生产规模和品牌效应,在我国北方处于领先地位。妙府老酒属于黄酒类,沿袭古老而传统的酿造工艺,人称“古遗六法”。原料以黍米、小麦为主。经过浸渍、蒸煮、加曲、发酵、压榨、杀菌、储存、陈酿而成的原汁酿造酒,不加任何添加剂,斤米斤酒。妙府老酒含有丰富的营养,有“液体蛋糕”之称。它还有着几大特点: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易于消化、舒筋活血、促进食欲、保护心脏、增强大脑功能、美容抗衰老,还是做药引子的最佳选择。传说唐王李世民征战路过即墨,喝了这种酒,大加赞誉,称其为“天下一绝”。 历史上的即墨传统老酒被选为贡品, 封名为“仙酒”、“珍浆”。
老酒的独到,引起师生一行的极大兴趣。十年陈老酒,被商家事先倒入温酒的小坛中。喝时用小杯斟饮。只见酒液清亮透明,呈深棕红色。味道香而浓郁,口味醇厚,微苦而余香不绝。其风味别致,盈盅不溢。品了这种酒,真可谓,酒不醉人,人自醉。
2. 久香园里做馒头
久香园馒头店沿袭了山东的传统馒头制作工艺,在这里可以了解山东馒头的制作。山东的馒头也称馍馍,也是出了名的。馍馍有尖馍馍、高桩馍馍、矮桩馍馍、杠头馍馍等。这些馍馍的制作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山东的馍馍好看、好吃、好拿。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哄孩子的说法:吃馒头吃尖,长大了做官。做馒头并不稀奇,难得的是,把馒头做成美食,做成工艺品,实在不易。除了普通的馍馍之外,争奇斗艳的馒头花样也让看者眼花缭乱。题材上有福禄寿、龙凤呈祥、连年有余;形态上有精雕细刻的各种动物、瓜果梨桃,颜色斑斓。造型技艺娴熟,富有创意。同学们一边穿上漂亮的工作服,学习制作馒头,一边乐此不疲地做模特,和这些美颜的馒头合影留念。
3. 牛岛看海
本次夏令营的行程在接近尾声之际,师生团乘车来到即墨山东头村。从酒店出来时,大雨淅淅沥沥。到了目的地,已是阳光明媚,骄阳似火。原来计划是到隔海相望的田横岛参观,结果因时机选择有偏差,没能按计划登岛。于是就在山东头村的牛岛与大海亲密接触。山东头村有牛岛、驴岛组成,是一组狭长的入海的小岛。退潮时能看见它们的真容,涨潮时,部分小岛会被大海吞噬。小岛上石头贝壳遍布,礁石嶙峋。手搭凉棚向大海深处瞭望,水天一线;雨后的晴空照在海面上,粼粼的波光,格外耀眼。海浪由远及近,散发着生生不息的律动。一抹行走的红裙,一个飞翔的倩影;一群摄影人不知疲倦的身姿成为大海最动人的灵性。
06结 语
本次夏令营从淄博到即墨山东头村大约290公里。师生团一路风尘仆仆,一路恶补中国传统文化;一路欣赏沿途风光,一路采撷齐鲁风土人情。在立秋之季,夏令营圆满结束了,在黄海之滨的牛岛与大海相会与惜别,是一个句号,也是一个新征程的起点。系统梳理所闻所见,体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总结经验,规划未来;厉兵秣马,砥砺前行。时代是一种前进的力量,乘势而上让老年大学的事业更加精彩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