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科文化

心系科研 毕生求索——记85岁高龄的离休干部邱为铎

发布时间: 2017-08-24 来源: 离退休处

近日,我院离休干部邱为铎同志获得了《祖国》杂志社评选的“十佳爱国模范人物”荣誉称号,他的事迹也被编入《祖国颂•爱国功臣向祖国汇报》一书,发挥榜样无穷的力量和作用。这位85岁的老干部、老科学家获得过无数荣誉和认可。他先后获得18项实用新型专利和一项技术发明专利,获得两项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滴灌新技术推广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优秀星火项目奖、、中国首届新技术新产品展评会金奖;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水电系统先进科技工作者、“当代发明家”、“中华科技英才”等荣誉称号。他的学术思想被列入中国首部金质版思想巨著《中国当代思想经典》一书,并获得世界杰出华人协会颁发的“中国当代思想成就奖”,并荣幸地成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大型文献《江山多娇》一书的封面人物。

众多荣誉的背后是30年来孜孜不倦的钻研与毕生求索。邱为铎从1964年起,主持鼠道排水试验,国内首创了鼠道犁,同时主持鼠道田间排水治渍试验,取得小麦增产17%,水稻增产10%,绿肥增产50%的突出成绩。这项技术早已被生产单位所接受,并成为一种常规的增产措施,在同类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1974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做出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滴灌技术的指示。邱为铎自1975年起,主持水利部按照周总理指示下达的滴灌技术科研课题,30年如一日,深入农村结合实际潜心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研发成功中国式的燕山滴灌技术。用这项技术灌溉大田作物,比以色列滴灌节省投资90%。一二百亩仅需投入一个女劳力,具有很高的劳动效率,一举打开了用最省水的滴灌技术灌溉大田粮食作物的大门,创造了很高的社会效益,成为缓解水土资源供需矛盾,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以“燕山滴灌”为核心形成的“三低一高”开发模式,成为土地荒漠化防治产业化的有效途径,成为缓解我国水土能三大资源危机,解决沙进人退的治本之策,已得到社会舆论的充分肯定。燕山滴灌技术被国家科委列入国家级重中之重推广项目。推广面积30多万亩,年创效益3亿多元。

用适合农村半劳力操作的移动毛管滴灌麦田

滴灌麦田(右上方)和旱地麦田(左下方)形成鲜明对照,小麦增产300%

虽然早在1992年就已成为离休干部,但是邱为铎并没有离开科研事业,离休至今的25年间仍以“节水”事业为己任,坚持不懈地钻研专业,不断创新,将研究成果进一步发展和落实到实际应用中。为了探索中国式滴灌发展的道路,他创办了北京科发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所,深入农村与农民结合,秉承着需要就是命令的宗旨,针对各地方的实际困难展开实地调查和研究。为了解决黄河水滴灌泥沙堵塞的难题,他带领所里的科技人员在宁夏水科所的配合下,大胆攻关,首先在银川西干渠进行了现场试验,运用综合技术措施,实现了直接利用黄河水滴灌,并成功地攻克泥沙堵塞的技术难题。接着又在250亩麦田里进行生产考核试验,同样取得成功。除了现场试验以外,他笔耕不辍,曾5次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两次在联合国国际生态与安全杂志上发表论文;在国内报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2013年在第十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会上,邱为铎撰写的论文《现阶段我国水土资源短缺仅仅是技术性短缺,并非资源性短缺》获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缓解水土资源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灌溉技术创新》获中国首届沙产业高峰论坛优秀论文奖。为了了解我国农业和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邱老连续20多年订阅《农民日报》,并以问题为导向,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先后在中央党校主管的书刊上发表论文7篇,在中国科协主管的书刊上发表论文3篇,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邱老在努力完成自身的科研工作的同时,还十分关心整个行业的现状和发展。他说:“我做科研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要出成果,提高生产力,切实改善农业缺水的现状,另一个,是希望能推动农田水利科技体制改革。“ 邱老认为,科研工作者要走向世界,必须要结合实际,从实际需要出发。在我国,农业专业不是学生们的热门选择,而邱老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成果,告诉大家,农业是相对落后的行业,但它是人类发展的第一需要,因此,农业是最容易出成果的行业,应吸收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农田水利的建设中来。邱老说:“我十分感谢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我走过的道路虽然艰辛,但也充满了快乐,我为没有虚度年华而感到幸福,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在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

几十年来,邱老满怀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历史责任,满怀着对农田水利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满腔热情,兢兢业业,奋斗不止。这份追求真理、永不停歇的科学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是我国水利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典范和楷模。

分享到:

京ICP备0507336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700号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一号  邮编:100038 管理员邮箱:news@iwhr.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11 15: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