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春光明媚、微风习习,离退休职工处组织我院离休干部赴慈善寺春游。
慈善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天台山,始建于明末清初。整个寺院分中、东、西三路,以西路的大悲殿为主。寺院倚山而建,由正院(西院)、东跨院、后跨院、东山坡和门外殿堂等五部分组成,从主峰俯视呈北斗七星状。老同志们顺山而上,欣赏着慈善寺特有的寺庙布局。由于慈善寺各个殿堂分别属于佛教、道教等不同教派,所以形成了其比较散乱的建筑布局。一般寺庙从山门到大殿,大多沿着中轴线一步步进深,而在进入慈善寺大门后,在离寺院主体建筑几百米的一侧路边,就开始出现大大小小的殿堂,一个挨一个,一直延续到大殿的附近。即使是慈善寺的主体建筑部分,也看不出庙宇的整齐规划,如同一个各路神仙菩萨聚会的大杂院,每个大殿中都供奉着不同系统的神像。
老同志们来到了位于寺院后面,名为“灵境”的东跨院——冯玉祥将军故居参观。院内北房5间和厢房已修缮一新,现被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冯玉祥将军事迹陈列室”。冯玉祥将军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在将军毕生追求光明和进步的革命历史中,从1921年到1924年这段时期曾三次上天台山,使这片自古即为审美享受佳境、净化心灵甘露的锦绣灵山成为将军革命生涯的重要见证。陈列室展出的内容十分丰富,分为:在祖国的大地上、挥师北伐、治军能手、将军在慈善寺的日子、实物陈列五部分。
老同志们边听取讲解员的讲解,边认真观看陈列的展品。陈列室内有冯玉祥将军当年使用的卧具、桌椅、砚台、石磨、亲笔遗嘱、将军服等上百件遗物,还有冯将军与张学良在寺内的合影等老照片,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将军忠诚爱国的一生,极具史料价值。通过一张张岁月尘封的瞬间,老同志们从中寻到浓缩于将军身上的勤武、果敢、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抵抗外辱、维护祖国统一等等这些曾经支撑中华民族脊梁的鲜明爱国主义精神,并坚信这种精神能继续传递下去。院中有两棵生长茂密的国槐被称为“夫妻树”,一棵是1924年冯将军与李德全结为伉俪后合种的。院内槐花飘香、环境清幽,老同志们在这里既重温了冯玉祥老将军的英雄事迹,又感受到久违的轻松雅致的京郊风情。
在这个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季节,此次春游活动给离休老同志们提供了一个欢聚的机会,相信今后的生活也一如这美好的春日般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