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科学家完成的最新研究显示,地表水中存在大肠杆菌病原体的原因可能在于病原体具有在水下沉积物中存活数月的能力。虽然大多数大肠杆菌菌株不会引起疾病,但它们仍被水质管理者当作估计粪便污染的指标生物。
农业研究局(ARS)环境微生物和食品安全实验室(美国农业部的首席科研机构)位于贝尔茨维尔,该实验室的土壤科学家雅科夫·派克斯卡正在研究河床底部的大肠杆菌来自哪里,在哪儿结束,能生存多久。 派克斯卡和他的同事们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非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菌株能在水下沉积物中生存的时间比在水柱本身中更长,并提供了第一份公开的证据表明大肠杆菌可以在沉积物中越冬。其研究结果还表明,病原体在有机碳和细泥沙颗粒含量较高的沉积物中生存更久。此外,当有机碳含量较高,水温不太可能影响到病原体的生存率。
研究人员还收集了宾夕法尼亚州一条河流关于流量、天气和来自溪流沉积物以及河水中的大肠杆菌水平近3年的数据(该河流是由几个较小的支流汇入水量的)。然后,他们用信息来校正由ARS科学家开发的土壤和水评估模型(SWAT),该模型可以预测耕作方式如何影响流域尺度上的水质。
由此进行的模拟实验显示,牧场附近的河流只有在高水流穿插流动时的大肠杆菌水平才会更高。由于SWAT模型目前并不包括河床沉积物中的大肠杆菌水平的数据,这项研究表明,SWAT模型会过高估计牧场径流对地面水流中大肠杆菌水平的贡献率。
这项工作的结果已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评论》及水文杂志上。
(摘自: http://www.wateronline.com/article.mvc/E-coli-Can-Survive-In-Streambed-
Sediments-0001?atc~c=771+s=773+r=00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