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作为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抵御洪水、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防线。围绕“堤防几何形态与安全性态遥感智能识别技术研究”主题,8月20-23日我院减灾中心总工、遥感所所长严登华带领团队前往安徽蚌埠、阜阳开展现场实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淮河河道管理局、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千樾科技有限公司等30余位实验成员共同参与了此项工作。
8月20-22日,工作组在蚌埠市黑牛嘴防汛抢险演练基地开展堤防几何测量、无人机立体成像及管涌识别、探地雷达管涌识别、高密度电法管涌识别、瞬变电磁管涌识别、多足机器人堤防全地形爬坡能力测试等相关实验。实验期间,工作组一行还前往长淮卫堤防狗獾洞破坏堤段、蚌埠闸等开展实地探测识别工作。
8月23日,工作组主要围绕堤防几何形态识别主题,赴蒙洼蓄滞洪区进行调研,采用搭载热红外、激光雷达、光学相机的旋翼无人机,获取了王家坝闸及其周边堤防段、曹集镇保庄圩附近堤防段等三维堤防高精度成像数据,同时采用RTK测绘设备开展了蒙洼蓄滞洪区30余处堤防段卫星像控点外业数据收集工作。
本次实验工作得到了蚌埠闸工程管理处、王家坝闸管理处、王家坝水文站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围绕“堤防几何形态与安全性态遥感智能识别技术研究”主题,极大丰富了青年科研人员对堤防形态、险情及其识别测量等的认知,工作组将进一步充分考虑堤防实际特点、现实问题等总结实验成果和实际调研结果,突破堤防与道路等线性地物在遥感影像上形态、光谱等方面的区分难点,深化研究堤防天空地一体化监测识别技术,为堤防性态管理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