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信息
【获奖类型】应用一等奖
【任务来源】黄山市建设生态大市领导组办公室
【课题编号】资-020358
【项目起止时间】2005年7月~2006年3月
【完成单位】水资源所
【主要完成人】阮本清、刘玉龙、张春玲、罗尧增、许凤冉、么新、张海涛、孙静、刘建刚、刘团结
立项背景
新安江上游地区为了维护良好的生态系统,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投入,关停和否定污染项目限制当地污染企业的发展,都使上游地区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与下游地区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经济发展滞后严重削弱了上游地区对保护和建设成本的承受能力,生态保护的实际投入与长期维持优良生态系统的投入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针对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存在上述困惑,为了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方针,有效缓解上游地区在保护生态和加快发展中面临的双重压力,实现全流域和谐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求一种动员全流域、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新途径。黄山市政府黄山市建设生态大市领导组办公室提出了关于“新安江流域水源涵养地生态保护及补偿机制研究”设想,想通过定量分析上游地区的水生态总价值及其分享方式、上游地区生态建设对下游地区的意义和作用、生态建设成本及其分担方式,提出建立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初步构想,并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对此构想展开研究。
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基于新安江流域水源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首次提出了流域生态共建共享的概念及其内涵,为促进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2)从资源经济学角度探索了实施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经济补偿的理论依据,为建立新安江流域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奠定经济学理论基础。并对新安江流域上游地区的天然水资源价值进行了评价。
(3)对新安江流域上游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投入进行了核算,综合考虑流域断面水量与水质要求建立了生态保护与建设投入补偿标准定量计算模式,为建立流域生态共建共享机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4)创建了新安江流域生态共建共享机制框架,提出了构建新安江流域生态共建共享示范区的体制和机制、建立的途径和步骤、实现生态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等等,并尝试建立了新安江流域生态共建共享示范区,推动了流域生态共建共享理念的实践与发展。
创新点
项目的主要创新点包括:
(1)首次提出了流域生态共建共享的理念,并给出了其定义及其内涵,为促进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
(2)综合考虑流域断面水量与水质要求,初次建立了基于自然资源的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投入补偿标准定量计算模式,为建立流域生态共建共享机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3)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治理,谁共享谁共建”的思路,创建了新安江流域生态共建共享机制框架,提出了构建新安江流域生态共建共享示范区的体制和机制、建立的途径和步骤、实现生态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等等,并尝试建立了新安江流域生态共建共享示范区,推动了流域生态共建共享理念的实践与发展。
应用前景及社会经济效益
(1)研究提出的“新安江流域生态共建共享示范区的初步构想”,得到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义多数代表的认可,成为6511件建议案中评选出12件重点督办的建议案之一。这说明“流域生态共建共享”的理念已被多数人接受,并且通过重点督办的形式,强调有关部门认真办理落实,以解决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关键问题。
(2)突破了新安江流域上游黄山市生态保护和流域建设理念,目前黄山市建设生态大市领导组办公室已接受了成果提出的流域生态共建共享理念,充分认识到,新安江流域的保护和建设是流域上下游地区的共同目标,通过建立国家级生态共建共享示范区,能够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怪圈,进而走出一条“不污染而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之路。
不仅如此,成果还为新安江流域生态共建共享示范区的建设做好了前期准备,对于上下游实现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构建流域和谐社会的共同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该研究成果将使得流域上下游地区进一步意识到流域共建的义务,起到明显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新安江流域生态共建共享范围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