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成果 >> 院科学技术奖奖励

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

发布时间: 2007-12-28 来源:

    简要信息

    【获奖类型】应用特等奖
    【任务来源】水利部
    【课题编号】基建前期项目
    【项目起止时间】2004年~2006年
    【完成单位】水利所
    【主要完成人】高占义、刘文朝、程先军、胡孟、武文凤、李晓琴、崔招女、刘学功、刘群昌、丁昆仑、胡亚琼、张汉松、岳恒

    立项背景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居民饮水问题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按照国家对“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的明确要求“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亿农村居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和血吸虫病区、微生物超标等水质不达标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和卫生部,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牵头编制“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中国水科院以水科国科[2004]71号文报送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及“十一五”规划任务书》。2005年十月十二日,水利部以水规计[2005]436号文批复了中国水科院报送的《“十一五”规划任务书》。

    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根据全国调查结果,截至2004年底,我国农村分散式供水人口为5.81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2%;集中式供水人口为3.62亿人,只占农村总人口的38%(主要为200人以上或日供水能力在20m3以上的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3.228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4%。其中,饮水水质不安全人口为2.2722亿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70%;水量不足、保证率低、取水不便人口为9558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30%。
    (2)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农民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需要。各级党政领导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全社会达成了共识,且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积累了一定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经验,对于现有的饮水安全问题,已具有比较成熟的解决技术。
    (3)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深化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水源保护、水质监测和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使农民居民获得安全饮用水,维护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工程规划
    因地制宜规划农村供水工程,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尽可能管网延伸或兴建集中式供水工程,提倡适度规模、供水到户;加强水质净化,采用适宜技术,确保饮用水水质达标;对于少数好水源缺少的氟、砷、苦咸水地区,采用特殊水处理措施,制水成本较高时,提倡分质供水。山丘区居住分散的农户,采取集雨、筒井等分散式供水工程解决缺水问题。
    (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以2005年为价格水平年,实施“十一五”规划全国人均需要投资403元/人,西部、中部、东部地区分别为423元/人、392元/人、386元/人,共需要投资650亿元。
    (6)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价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改善;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施工期,是临时性的;有条件的村镇,在建设供水工程的同时,应加强排水系统和集中处理设施建设。
    (7)工程运行管理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农村供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理主体、确保工程良性运行;推广用水户参与的管理模式,建立用水户合作组织,保证用水户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按成本确定水价、计量收费,确保农村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加强水质检验和监测,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各级地方政府和集中式供水单位,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保障饮水安全的应急预案。
    (8)实现规划的保障措施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力度,保证所需资金;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100个农村饮水安全典型示范县建设;加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理,做好前期工作,实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继续推行规划建卡制、公示制、集中采购制、监理制、报帐制、管理责任制等“十五”农村饮水解困取得的经验,加强技术审查和工程验收,确保技术方案合理、工程安全和资金安全;建立检查监督和评估制度;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大技术培训和宣传力度。
    (9)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展望
    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由于干旱缺水、水污染、设施老化造成的饮水问题会不断出现;同时,农村居民对饮水质量的要求会不断提高。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让群众喝上安全的饮用水。

    应用前景及社会经济效益

    2006年8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原则通过了该《规划》,并要求“十一五”期间解决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用两个五年解决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规划新建近15万处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和58万余处的分散式供水工程,“十一五”期间总投资650多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20亿元,目前正在实施。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利民安邦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该规划实施后,将使1.6亿农村居民结束饮水不安全的历史,改善生活条件、提高健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稳定,社会效益巨大。

分享到:

京ICP备0507336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700号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一号  邮编:100038 管理员邮箱:news@iwhr.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5: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