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水利部泥沙科学与北方河流治理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内外的广泛合作和学术交流,吸引实验室以外的力量参与泥沙科学与北方河流治理基础研究,共同推动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实验室设立了水利部泥沙科学与北方河流治理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通过“揭榜挂帅”方式集中攻关和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问题,现发布2024年度开放研究基金申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热忱欢迎和邀请国内外研究人员积极申请。
一、揭榜项目
榜单1:紊流涡旋结构及其与泥沙颗粒相互作用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明渠低含沙水流试验,采用高频高时空分辨率的两相流粒子图像测速技术,获取水沙两相流高精度实验数据,从几何形态、拓扑特征及模态研究涡旋结构与悬沙颗粒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利用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计算两者的定量联系,揭示涡旋结构与泥沙颗粒的相互作用机理。
预期成果包括:刻画涡旋结构的几何、拓扑及模态特征;揭示涡旋结构与泥沙颗粒的相互作用机理。
考核指标包括:发表SCI论文1篇或中文核心论文2篇。
榜单2:高坝大库泥沙淤积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研究内容:以具体水库为研究对象,研究水库水沙动力变化及泥沙淤积分布规律,分析水库环境因子与泥沙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生源物质及典型重金属随水沙输移的时空迁移转化特征,明确水库淤积等泥沙变化导致的水环境变化规律。
预期成果包括:高坝大库水库水沙变化规律及泥沙环境效应理论;高坝大库水沙运动及环境要素耦合输移数学模型;
考核指标包括:发表SCI论文1篇或中文核心论文2篇。
榜单3:数传智能硬件单元的研发
研究内容:数传智能硬件单元对泥沙水体模型试验中的多种类传感数据、监控数据进行标准化协议转换,并通过有线网、无线网等多种灵活的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实现试验中的自动测控系统快速智能高效的部署。
预期成果包括:数传智能硬件单元的实现;嵌入式程序一套;在两个泥沙试验模型上部署数传智能硬件单元;
考核指标包括:申请发明专利1项;发表中文核心及以上论文1篇。
榜单4:高精度河岸三维场景快速构建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研发河岸水下三维形态高精度走航式测量技术,进行室内水池专项试验,测试其量测精度、量程范围、适应性、敏感性等内容,并开展典型河段河岸水下厘米级细部结构现场测量;利用无人机对河岸水上结构进行倾斜摄影测量,基于运动恢复结构算法构建其高精度厘米级三维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现河岸高精度三维场景的仿真模拟。
预期成果包括:河岸水下三维形态走航式高精度测量技术;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河岸水上三维形态重构技术;
考核指标包括:发表SCI论文1篇或中文核心论文2篇。
榜单5:突发冰情智能感知和风险预警研究
研究内容:以寒区长距离输水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历史观测数据,将人工智能方法和冰水动力学仿真模型相结合,分析输水工程中突发冰情的演变规律,提取特征指标,构建智能感知预警模型,利用气象、水力、冰情等监测数据,动态评估冰情灾害突发的风险。
预期成果包括:揭示突发冰情特征指标的时空关联特征;研发突发冰情智能感知预警模型;
考核指标包括:发表SCI论文1篇或中文核心论文2篇。
榜单6:气候变化背景下流域径流泥沙演变特征与影响研究
研究内容:利用流域水文、气象、CMIP6模式预估数据、地理空间数据,通过气候趋势分析、周期分析、M-K检验等方法,分析气温、降水、径流和泥沙的演变特征;定义极端气候指数和极端水文指数,分析其协同变化趋势,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研究极端气候与极端水文事件的关系;利用CMIP6的不同气候模式在不同情景下的气温和降水数据驱动SWAT模型,研究未来情景模式下气候变化对径流和泥沙的影响。
预期成果包括:阐明流域极端气候典型年份气候、径流和泥沙的演变规律;明确气候变化对径流泥沙变化风险影响;
考核指标包括:发表SCI论文1篇或中文核心论文2篇。
榜单7:新水沙条件下三峡水库汛期洪水资源化利用的泥沙淤积风险研究
研究内容:以三峡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资料分析、数值模拟等手段,分析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蓄水以来的三峡水库入库水沙特性,探究现状水沙条件下三峡水库汛期洪水资源化利用带来的泥沙淤积风险,并综合考虑三峡水库的防洪、发电等效益发挥,探讨汛期洪水资源化利用的优化措施,为三峡水库的汛期优化调度等提供参考。
预期成果包括:评估新水沙条件下三峡水库汛期洪水资源化利用的泥沙淤积风险;提出新水沙条件下三峡水库汛期洪水资源化利用的优化措施;
考核指标包括:发表SCI论文1篇或中文核心论文2篇。
二、申请要求
1、具备博士学位或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有固定依托单位的研究人员(本实验室依托单位人员除外),均可在《指南》规定的范围内提出资助申请。鼓励与我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联合申报,原则上不接受国内自然人申请。
2、项目申请、评审及立项等程序将按照《水利部泥沙科学与北方河流治理重点实验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开放研究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3、本期开放研究基金拟围绕实验室研究方向资助,项目研究期限不超过2年,鼓励国内外本领域优秀人才与本实验室研究团队人员联合申报,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资助强度5-10万元。
4、开放研究基金项目至少应发表1篇以实验室为第一署名单位或以实验室成员为通讯作者的SCI/EI检索高水平学术论文,署名格式见《水利部泥沙科学与北方河流治理重点实验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开放研究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三、申报程序
1、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受理项目申请,截止日期为2024年7月31日。本期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开始时间为2025年1月1日,完成时间为2026年12月31日。
2、申报单位须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并签署审核意见。
3、申报单位及个人应按相关要求提交项目申请书一式2份(以邮戳日期为准),同时报送电子版文件(包括申请书WORD文件及盖章后的申请书扫描件PDF文件)。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谢益芹
电话:010-68786633
E-mail:xieyq@iwhr.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0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所水利部泥沙科学与北方河流治理重点实验室
邮政编码:100048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