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的建设 >> 图片新闻
党的建设
专题教育

用心用情用韧劲 做人做事做脊梁——国际合作处党支部组织观看影片《第一书记》

发布时间: 2010-08-06 来源: 国际合作处

6年的光阴,29本工作日记,46岁的华龄,108户人家,3次红手印…… 这些数字是观看完影片《第一书记》后留在我们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的数字。而沈浩,这个前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第一书记,留给我们的却远远不止这些朴素单调的数字。

为积极响应中央有关部委和院党委的要求,推动我处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在组织党员学习院党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文件精神的基础上,8月3日,国际合作处党支部组织党员前往青年宫电影院观看了沈浩先进事迹电影《第一书记》。

影片并没有采用弘扬主旋律影片大而全的模式,而是以情感人,以事服人,引起观者的强烈共鸣。在沈浩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本色。电影以沈浩的猝然长逝开头,以女儿的一段深情而坚强的告白结尾。突然发现,120分钟的时间里,事先准备的纸巾并没有派上用场。有落泪却没有失声痛哭,某些细节的处理甚至是幽默的,引发观者的会心一笑。电影是如此的真实,真实的力量触动心灵,引发我们的思考。观看完电影回办公室的路上,大家不由自主地交流起对沈浩事迹的理解和看法。

沈浩,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并不平凡,他不甘心碌碌无为,渴望辉煌、追求成功。他出生于农村,对大地和农民有着很深的感情,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小岗村,使小岗村摆脱了困境,从温饱走向了富裕。沈浩书记在小岗村的六年,全身心地投入到小村庄的建设发展中,来到基层,首先是走访农户、摸清家底,即便是最困难的残疾智障家庭,他都要去访,他深知,只有深入了解群众,走近群众,才能与大家共谋发展大计,凝聚大家的力量,才能改变小岗村的落后现状。在沈书记的带领下,小岗村的百姓看到了小村发展的希望,在他们心里,沈浩书记被当成了救星。而沈浩对小岗村的感情就像绿叶对根的情意,无私、洁净、久远。

三按手印留沈浩,这是农民最质朴的表达。虽然做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然而对百姓来说又是最重要的事。全心全意为人民、和百姓鱼水情深、一心为民谋幸福、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就是沈浩的伟大和崇高,他不仅是党员的骄傲、党员的榜样,也是所有人的榜样。“坚定信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从沈浩身上,我们看到,这并不只是一句口号。

鲁迅在《中国的脊梁》一文中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唯有这种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沈浩书记正是这种埋头苦干的人,他在小岗村任职期间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正是这种中华民族魂的真切体现。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虽然有着千差万别、种类不同的职业分工,我们每个人可能身处不同的岗位,面临的困惑与问题也都不一样,但沈浩这种做事的精神、做人的境界却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这些品质,正是造就精彩人生、谱写光辉业绩所必不可少的。沈浩所表现出的用心做事用情做人的风范、克己奉公的精神、咬定青山的坚韧和永不放弃的顽强深深地印在我们每个党员的心中。

作为一个以青年党员为主体的支部,我们更应该以沈浩同志为榜样,立足本职工作,在水利国际合作这个朴实却不平凡的岗位上用心做事、践行渐进、勇于承担,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

/zgskyww/rootimages/2010/08/10/1280908328292466-1281417030505041.jpg

国际合作处支部部分党员合影

分享到:

京ICP备0507336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700号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一号  邮编:100038 管理员邮箱:news@iwhr.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5: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