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WHR要闻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喜获2017年度大禹水利科技奖15项,获奖数量再创新高

发布时间: 2017-10-24 来源: 科研计划处

2017年10月19日,中国水利学会2017学术年会在西安召开,会议举行了2017年度大禹水利科技奖颁奖仪式。我院喜获2017年度大禹水利科技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3项,共计15项,获奖数量再创新高。其中我院为第一完成单位,由胡春宏院士牵头的“三峡水库和下游河道泥沙模拟与调控技术”喜获本年度大禹水利科技奖唯一一项特等奖殊荣。我院科技创新实力持续增强,创新成果获得行业高度认可。

我院牵头完成的特等奖成果介绍:

成果名称:三峡水库和下游河道泥沙模拟与调控技术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主要完成人:胡春宏、张曙光、李丹勋、陆永军、胡维忠、方春明、李国斌、周曼、毛继新、要威、王党伟、黄仁勇、陈绪坚、陆彦、李义天、王延贵、胡兴娥、左利钦、施勇、刘春晶、吉祖稳、王海、假冬冬、徐照明、张会兰、葛华、关见朝、郭小虎、游中琼、孟震、史红玲、陈磊、雷国平、陈莫非、张磊、张燕菁、陈炯宏、王志力、栾震宇、鲁婧、董占地、胡挺、许慧、王敏、刘磊、王大宇、杨霞、尚倩倩、马强、段炎冲

主要内容:近年来三峡工程运用中出现了入库水沙条件发生大幅变化、坝下游河道强烈冲刷、对洞庭湖和鄱阳湖的影响等新问题,迫切需要在有效调控泥沙冲淤的条件下优化水库调度方式。项目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模拟、理论和试验研究等手段,研究了三峡入库水沙变化、水库及坝下游河道泥沙运动规律、航道演变、江湖关系变化等。研发了一、二、三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开展了三峡水库泥沙调控技术研究,在新的水沙条件下进一步优化水库调度、拓展三峡工程综合效益。三峡水库泥沙调控与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在2013~2015年长江流域及三峡水库防洪调度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新型航道整治结构技术及长江中下游典型滩段的治理措施已成功应用于嘉鱼至燕子窝河段、东流水道和周天河段等航道整治工程。长江中下游河道与江湖关系演变规律及两湖治理对策在洞庭湖和鄱阳湖综合规划等工作中得到了采纳。研发的水库和坝下游河道泥沙数学模型及岸滩侧蚀冲刷与河道横向变形泥沙数学模型在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和长江中游河道治理等工程中得到了推广应用。

我院牵头完成的一等奖成果简介:

成果名称:混流式水轮机全系列水力模型研究和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彭忠年、陈锐、田娅娟、薛鹏、王鑫、莫为泽、陆力、马素萍、邓杰、李铁友、马兵全、朱雷、张建光、张海平、孟晓超

主要内容:成果依托三峡工程,在国内首次对混流式水轮机内部流态开展观测试验研究,探索混流式水轮机内部流动及水压脉动规律,为三峡水轮机参数选择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在模型综合特性曲线上加入各种临界线的描述,加深了行业对混流式水轮机水力稳定性规律的认识,独创了叶片环量分布模型、叶片翼型计算方法和叶片积叠成型技术,创建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JF混流式水轮机水力设计系统,建立了混流式水轮机个性化定制体系,率先打破了套用型谱的粗放式选型方式,开发了17个系列150多个水力模型,其中JF36系列高比速混流式水轮机与高水头段JF09、JF18系列低比速混流式水轮机水力模型的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覆盖了混流式水轮机的适用水头范围,为水能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创建了混流式水轮机技术改造六大系列解决方案,发明了混流式水轮机“丰枯水期双转轮配置”技术。成果提高了行业对水轮机水力稳定性的认知,充实了大中型水轮机招标文件内容;开发的混流式水轮机水力模型2次被列为水利先进实用技术,大量的水轮机转轮被国内水轮机制造企业广泛引用,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水轮机技术改造的六大系列解决方案在财政部水利部组织开展的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项目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成果已应用于国外11个国家的18座电站和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80多座电站,共约418台机组、总装机容量相当于6台三峡巨型机组,性能指标全部达到或超出预期。

     本年度我院获得大禹水利科技奖清单如下:

序号

获奖等级

项 目 名 称

主要完成单位

1

特等奖

三峡水库和下游河道泥沙模拟与调控技术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2

一等奖

混流式水轮机全系列水力模型研究和推广应用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3

一等奖

珠江流域骨干水库—闸泵群综合调度关键技术研究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师范大学、广州珠科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4

二等奖

江河源区水生态保护补偿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5

二等奖

农作物涝渍响应与农田涝渍兼治排水试验研究及应用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水资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6

二等奖

高寒区长距离供水工程群实时调度与安全运行关键技术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团公司、华北电力大学、济南大学

7

二等奖

我国干旱灾害风险管理与应用实践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8

二等奖

梯级水库群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技术与政策研究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

9

二等奖

江苏太湖流域水网修复及功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水资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10

二等奖

淮河水资源精细化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

11

二等奖

基于冲击弹性波的水工结构混凝土质量检测评估技术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2

二等奖

流域生态需水与生态用地联合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辽宁省水文局、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13

三等奖

用于严重洪涝灾害液压泵车关键技术发明及系列新产品产业化

福建侨龙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厦门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14

三等奖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全域协同决策服务系统构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福建省水利信息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福建省水资源管理中心、福建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15

三等奖

宁夏中部干旱带扬黄灌区节水技术集成研究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分享到:

京ICP备0507336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700号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一号  邮编:100038 管理员邮箱:news@iwhr.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2 14: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