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伟大复兴新时代,奋进水土保持新征程——

发布时间: 2023-04-03

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具有里程碑意义。

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倍感骄傲和振奋,同时又感到些许艰辛。骄傲的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我们取得了傲人业绩,放眼世界,都可圈可点;振奋的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目标明确,且胸怀天下;艰辛的是一路走来,克服重重困难,历尽千辛万苦。我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是从事水土保持研究的一名基层水利科研工作者,通过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的不断深入,感悟和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结合工作实际,对我院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谈几点体会。

一、铭记来时路,不忘梦归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党同志郑重提出“三个务必”,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彰显了一个百年大党永远的坚守和不变的追求。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浴血奋战和百折不挠,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自信自强和守正创新,党都从未忘记为什么出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时空变化,共产党人的初心始终如磐,同时也激励了不同时代人们在不同岗位上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十分突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1952年政务院发出了《关于发动群众继续开展防旱、抗旱运动并大力推行水土保持工作的指示》。此后,一代又一代水保人前仆后继、披荆斩棘,从江西赣州的“江南沙漠变成江南绿洲”,到福建长汀的“火焰山变成花果山”,祖国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们奋斗的身影,留下了他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经过长久不懈的努力,我国水土保持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优美了生态环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态势。水保人用写在大地上的文章诠释了他们的初心和使命。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二十大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对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水保人须以前辈为榜样,以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为大旗,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继续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绘就新时代山清水秀、人水和谐的美丽中国新画卷。

二、树立远大理想,强化担当意识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这种远大理想,何其壮阔,何其令人神往。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有了理想,奋斗才有目标,人生才有航向,才有持久向上的力量。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六点希望,第一点就是树立远大理想。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的,仰望星空,还需脚踏实地。

敢于担当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弘扬担当精神,敢于担当作为,既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共产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担当和作为是一体的,不作为就是不担当,有作为就要有担当。做事总是有风险的。正因为有风险,才需要担当”,因此要充分理解担当是一种责任,敢于负责才叫真担当。

作为基层党员,更应当深刻理解远大理想与实现人生价值的关系。正是有了远大理想,才能志存高远,有了担当精神,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作为水利工作者,应当立足工作实际,将这种伟大理想具体化、实践化和目标化,让强大的担当意识为理想的实现保驾护航,使理想信念在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中得到升华,让无数升华推动专业的提升和行业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水保人,更是要将这种使命和担当融入新阶段水土保持事业,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踏实进取、求真务实,从点滴工作做起,全方位开拓我院水土保持工作新格局。

三、聚焦高质量发展,优化水土保持工作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确立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作为水利科技行业的国家队,要切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支撑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1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对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并指出新时代的水土保持工作应当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水土保持事业建设是我院水保人的立身之本、凝聚之源、大局之道和成事之梯,应当立足高站位,具有高视野,紧跟国家、部委和行业需求,聚焦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并融入国家和我院发展大局,未来需做好四方面工作。

首先,应当夯实科研和常规工作。要全力支撑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和院所公共事务,强化对水土保持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把文章写到祖国大地上;服务行业和市场开拓并举,做大做强水土保持工程咨询、信息化监管、流域综合治理和规划类项目,且积极争取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好对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顶层设计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挥国家队作用和水准。

其次,要定位优势科研方向。要以现有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为基础,大胆探索,定位适合我院新时代水土保持发展的科研优势方向;瞄准高质量发展、系统治理、乡村振兴及国家战略需求,提升水土保持支撑与创新能力;以现有的水土保持率、水土保持碳汇、土壤侵蚀模型研发等为契机,积极参与水利部其他水土保持关键问题研究,提升行业影响力。

再次,应加强团结协作。我院是国家级综合性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心,业务范围广泛,院内部分兄弟所间业务存在一定交叉。为了增强团队战斗力,兄弟单位之间要切实做到所内团结和所间团结并重、研究室内团结和室间团结并重、优势互补与良性竞争并重,要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开拓广阔的外部市场。同时,要合理调整与院外实力强劲的设计院、研究院等的关系,做到有序竞争与合作共赢并重,服务市场,奉献社会。

最后,要加强我院水土保持人才建设和文化建设,要培育特色和专长。人的建设是水土保持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和保证,要做好人才储备,建立人才梯队,团队成员相互成就、相得益彰,要培育水土保持专家,提升行业知名度。文化是一个团队的灵魂,水土保持团队应当是风清气正、凝心聚力、求实担当和风雨同舟的团队。实际工作中,还要结合我院水土保持定位和发展方向,有意识的培养水土保持科研特色、技术特色和经验特色,提升竞争力。

作为水利科技行业国家队一员,要时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铭记来时路、不忘梦归处,树立远大理想,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为我院世界一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建设和国家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和热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水利力量。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10/25 1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