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如温暖灿烂的阳光,照亮了我们的航程,更如一簇炙热的火花,点燃了我们的梦想。
作为拥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我国从清贫走向繁荣,从衰败走向胜利,从站起来直至强起来,这一路的艰辛历程深深刻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从1949年到现在,我们的国家经历了什么呢?一步一步走向繁荣,让世界认可,靠的又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对国旗的一份信仰吧!1949年,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从此它让全世界认识、见证了中国74年的巨变。1964年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破成功,1970年的东方红一号升入太空,从APEC到“一带一路”,这些伟大的成就都让五星红旗重新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我们的中国,正是在国旗的庇护下,日益变得强大起来。不仅是国家,我们也是。
百年之前,危难当头,无数仁人志士,以血荐轩辕,以生命之重捍卫国家之尊严。如今,无数热血青年、知识学者,用大无畏的精神去钻研、去奋斗、去拼搏,将热血洒在祖国各地,将汗水淌在工作一线,有创新驱动发展的,有默默无闻守候质量标准的,有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祖国兴、人民兴,祖国强、人民强,有国家才会有人民,有人民才会有国家。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更应该有责任,有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我们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应主动担负起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不懈奋斗的使命担当,要以青春之朝气,奏响共富之华章。
青春须立志,在时代的召唤面前,我们应筑牢根基,志存高远,为水利水电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只有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把“小我”融入“大我”,把“小家”融入“大家”,加强实践锻炼,在实践中学本领、练内功,才能乘风破浪奔向未来。我身边的水电人们,即便是在严酷的疫情下,仍然奋战在国内外多个项目一线,在巴西高温高强度下的工程调试,在土耳其与时间赛跑下的技术服务,在巴基斯坦种种受限受困下的精益求精……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他们真正做到了忘“小我”成“大我”,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责任感去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把工作做到了业主心坎上,以真心换真情,用过硬的产品、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精品工程。国之重器的白鹤滩电站全部投产发电,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巴基斯坦卡洛特电站全部投运,阳江、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三峡左岸监控系统国产化全部完成,为祖国母亲生日献上了一份份厚礼。
青春须创新,在时代的感召面前,我们应基于实情,打破传统,激发工作中的创新活力。青年时代的我们,最具进取精神,也最具创新活力,应该敢于迎难而上、积极创新创造,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我们要敢于冲破原有的观念束缚,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开辟新的路径,创造新的价值,接受新的环境。我身边的水电人们,努力钻研,积极探索,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难题,在机电成套解决方案、抽水蓄能电站技术、水电数字管家、新能源集控、数字孪生、长江大保护、智慧水利等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
青春须实干,在时代的风浪面前,我们应担起重责,奋勇拼搏,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工作岗位中发挥头雁效应。回顾百年辉煌征程,中华民族能够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离不开前几代伟人的奋勇拼搏。从把一生献给中国核武器事业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到四十余年坚守敦煌保护文物的“敦煌女儿”樊锦诗,再到十二年如一日深耕水稻遗传育种与应用研究的周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时代的接力棒不断传递,我们应无愧于时代,敢于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迈开双脚,扑下身子,不仅“身入”,还要“心到”,成为工作岗位中名副其实的“领头雁”。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努力做一个大写的人,做中国的脊梁,这不仅是一种呼声,更应该成为一种坚定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