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祖煜,水利水电、土木工程专家。1943年2月生于重庆,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后,曾有十余年在水利水电的第一线从事地基处理和水库的设计、施工工作。1979年作为我国第一批访问学者赴加拿大Alberta大学进修,师从于著名的土力学专家Morgenstern教授。1981年返回祖国,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祖煜教授长期从事边坡稳定理论和数值分析的研究工作。早期的工作是在理论和分析计算方法两个方面完善了边坡稳定分析领域中著名的Morgenstern-Price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陈院士将研究工作重点放在建立一个理论体系更为严格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上,提出了建立在斜条分法基础上的极限分析上限解的微分方程以及相应的解析解,这一理论体系严格的新方法为传统的地基承载力领域摆脱一系列经验修正系数创造了条件。进入二十世纪初,陈院士与他的合作者将上述理论从二维推广到三维,分别在加拿大岩土工程学报和国际岩石力学与采矿工程学报上发表了相应的研究成果。他发展完善了以极限平衡为基础的边坡稳定分析理论,得出了边坡稳定分析上限解的微分方程以及相应的解析解。他编制的边坡稳定分析程序STAB经过水利部水电规划设计院鉴定,列为土石坝设计专用程序,经过近20年的推广和应用,该程序已成为拥有141个合法用户的重要的行业专用计算机软件,已在国内外一百多家工程、科研单位和高校获得广泛的应用。提出了解决小湾、天生桥、漫湾、二滩、天荒坪等大型工程滑坡险情的工程措施并成功实施,在我国的滑坡灾害治理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从1992年开始,陈祖煜院士一直为在中国召开一次国际滑坡会议而努力,直到2004年6月,终于成功申请到第10届国际滑坡会议主办权,中国圆了一个长达12年的梦。同年7月,国际学会正式任命陈祖煜为第10届国际滑坡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
陈院士出版著作7部(其中独著1部,合著3部,参与编写专著3部),发表论文120余篇,上述研究成果构成了一个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严密数学力学内涵,覆盖边坡稳定、土压力和地基承载力三个领域的二、三维极限分析方法体系。陈院士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电力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茅以升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大奖”1项。兼任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