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家铮,1927年生,浙江绍兴人,国内外著名的水电工程专家和坝工权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
潘家铮院士毕生从事水电设计、建设、科研和管理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黄坛口、流溪河、东方、新安江、富春江、乌溪江、锦屏、磨房沟等大中型水电站的设计工作,参加乌江渡、龚嘴、葛洲坝、凤滩、陈村等工程的审查研究工作,指导龙羊峡、东江、岩滩、二滩、龙滩、三峡等大型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研究进一步加快开发我国水电资源的措施;学术方面,主要致力于创造性地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实际设计问题,对许多复杂的结构应用结构理论、弹性理论或板壳理论以及运用特殊函数,提出了新的计算理论和方法;在设计中注意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推动技术的发展,研究和推导出边坡稳定分析基本原理、不稳定扬压力和封闭式排水设计理论等。
潘家铮院士学术渊博和贡献卓著,获得了党和人民给予的多种荣誉: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4年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专家,1989年被授予国家设计大师称号,1994年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并推选为副院长。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大坝委员会主席,中国岩石力学和工程学会理事长,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和国际岩土工程学会特殊杰出贡献奖等。现任国家电网公司高级顾问、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