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接到部工作组的通知,16日离院前往四川震灾地区进行震后水库安全核查,至今已有5天时间。按照要求,应每天向院里汇报当天的工作情况,但是每天从水库现场回到驻地时间都比较晚,回后还要继续讨论分析总结当天的查勘情况,撰写考察报告直至深夜,因此没有及时撰写汇报材料。今天晚上地震局预报有7级余震,指挥部要求大家在户外空旷场地过夜。现在我们已经打好了帐篷,抽此空隙简单总结汇报几天来的工作。
16日在成都集合后,第五组在长江水利委员会河道局局长史光前组长的带领之下,于17日早上8:00驱车奔赴重灾区广元市。到达广元后,核查组立即听取了广元市水利农机局领导对广元市所有大坝的总体情况和受损初查情况介绍。据广元市初步统计,全市558座水库(中型6座,小(一)型58座,小(二)型494座),在此次地震中有343座水库受损(其中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338座)。按病危程度分,有 71座水库高危,282座水库次高危。另有地震形成的青川县红光乡堰塞湖,规模巨大,需重点核查。总体来看,广元市核查工作十分繁重。对此,核查组根据震灾情况,确定了核查工作方针,初步规划了核查方案。当天下午,核查组即实地查看了利州区震损严重的两座水库,提出了该水库的除险应急方案和安全度汛要求。
18日,第五核查组分为两个小组,史光前组长带领第一小组前往红光乡堰塞湖查看,途中多次遇到滑坡险情。当天晚上被阻于红光乡两处滑坡之间,被迫于汽车中过夜。第二天即19日,克服重重困难对红光乡的堰塞湖及3处堰塞体进行了实地查看,提出了处理方案的建议,并将堰塞湖的具体情况和处理建议上报了国家防总。
我在第五组的第二小组,长江设计院的翁永红副总工程师为小组长,成员有来自长江委、水利水电规划院和我院的6位专家。第二小组负责对广元市水利局提出的危坝进行核查。对于核查工作,深感责任重大,因此在工作中,要求自己高度认真负责,认真看仔细查,不放过任何影响大坝安全的疑点,力尽对每一个受损的危坝的险情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估,并提出合理的避险、除险措施。
(今天时间已晚,大家已到防震棚中休息,再续。--19日晚)
今天已是21日,现场核查工作结束稍早,讨论、撰写完一天的核查报告后还有时间,接着写汇报材料。
我们每天白天有很长时间是颠簸于车上。因大部分坝都位于偏远的山沟,路况非常差,有的坝区汽车不能开进,需步行一两个小时才能到达。每到一个坝,我们先听取坝区管理人员的灾情介绍,然后开始核查工作,对于有疑之处务必仔细询问,有条件的还要查看图纸,尽量做到全面了解大坝的结构、运行状况和受损情况。结束白天的核查之后,晚上回到驻地,工作小组再一起讨论、会商,对每一个坝的受损状况、可能带来或潜在的安全危害、大坝整体安全状况、必要的处理措施等进行认真的讨论,形成书面意见,上报组长,由组长汇总两个小组的情况后,统一上报国家防总。
5天来,我一共参与了20座水库的核查。从这20座水库的核查情况看,所有水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有的严重受损,其中有2座水库有随时溃坝的风险,需要立即抢险;6座水库为高危,存在一定的溃坝风险,需要立即制定溃坝减灾防灾预案,限制蓄水,处理缺陷;其余为高危或次高危坝,需要尽快处理缺陷,密切观察。
总体来看,此次地震给大坝带来的损坏主要有滑坡、裂缝和漏水等。所查大坝都存在裂缝灾害,有的裂缝缝宽达50~60cm,直接危及大坝安全;有的裂缝还在发展;有的坝出现了滑坡,有的出现了漏水并有加大趋势。
此次核查工作由水利部统一组织,长江委负责总后勤工作。长江委为核查工作进行了充分细致的准备。我们第五组配备了6台高性能越野车,每辆车都由经验丰富的司机师傅驾驶,虽然部分路况极差,时有洛石滑坡,但我们5天来的核查工作紧张有序,进展顺利。帐篷、雨靴、雨衣、矿泉水、食品、手电等工作和避灾所需的一切物资都有准备充分,为这次核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现场听取介绍

仔细检查不放过任何疑点

针对疑点认真讨论会商

查看坝体开裂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