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
·“绝不让一个百姓伤亡”—温家宝赴川察看唐家山堰塞湖
·陈雷主持召开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全体会议
·四川汶川地震由原来7.8级修正为8级
·快讯: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默哀3分钟
·快讯:四川汶川8级地震已造成9省市34073人遇难
·胡锦涛在四川什邡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
更多
·绵竹市概况
·都江堰市概况
·茂县概况
·北川羌族自治县概况
·汶川县概况
·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
·沙牌碾压混凝土拱坝
·碧口水库
·宝珠寺水电站
·四川武都引水工程
·紫坪铺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枢纽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汶川地震抗震救灾 >> 媒体关注
解放日报:信息公开是重要救灾机制 
http://www.iwhr.com     2008-05-13 16:43     来源:      作者:
字体: 】    打印    关闭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影响波及全国10多个省区市。突发灾害可能引发的社会性恐慌情绪并未蔓延,不负责任的流言虽在部分城市出现,但在当地政府权威及时的信息发布面前迅速消失。虽然,灾情还在统计之中,救灾的推进也有待后续的更详细披露,但抗震救灾的有序进行和波及地区的平静稳定,已经显示出一个理性社会面对突发重大灾害时的应有状态。从中不难看出,及时有效畅通的信息发布,是社会应急预案中的关键性机制。

    我们看到,在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有关方面救灾行动迅速展开的消息,已经通过电视、网络传入了公众的视野。政府正面回应举措的及时传布,使人们获得对突发事件妥善处置的信心保障。

    我们看到,在一些地方出现“将发生破坏性地震”的谣言后第一时间,广东、河南、贵州、广西等地的气象服务部门立刻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安全提示,详细地介绍了此次地震的情况,并告知公众地震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呼吁民众不要恐慌。上海市有关部门更是将监测数据分析向市民和盘托出:目前上海不会发生有震感的地震。在真实权威及时的信息面前,谣言与恐慌迅速消弭于无形。

    我们还知道,在重大的社会突发性事件面前,信息饥渴是大多数人的自然反应。当人们急欲了解灾害详情和救灾进展的第一时间里,电视滚动字幕、插播新闻、网页刷新等各种现代传播方式正源源不断地提供可靠畅通的信源,并带来各种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对灾害相关情况的了然于胸,正是社会人心趋于安定的基础。

    事实再一次说明,公众对于灾情信息的掌握,非但不会造成有些人预想中的恐慌性社会情绪,不会带来对应急处置正常开展的干扰,反倒有助于秩序稳定、信心凝聚、合力形成,这对于一个遭遇突发事件的社会来说不仅重要,而且必要。而如果害怕“什么都公开了会出乱子”,在社会最需要的时刻选择沉默甚至以谎言应付质疑,往往才会导致谣言泛滥,从而贻误时机,造成本可避免的危害。在这方面,深刻的教训其实并不遥远。从此角度看,汶川震灾后的舆情传播,也正可看作是检验我们这个社会是否正逐步迈向成熟与理性的一面镜鉴。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北京车公庄西路20号(地理示意图)   100044   web@iwhr.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4: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