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
·“绝不让一个百姓伤亡”—温家宝赴川察看唐家山堰塞湖
·陈雷主持召开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全体会议
·四川汶川地震由原来7.8级修正为8级
·快讯: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默哀3分钟
·快讯:四川汶川8级地震已造成9省市34073人遇难
·胡锦涛在四川什邡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
更多
·绵竹市概况
·都江堰市概况
·茂县概况
·北川羌族自治县概况
·汶川县概况
·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
·沙牌碾压混凝土拱坝
·碧口水库
·宝珠寺水电站
·四川武都引水工程
·紫坪铺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枢纽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汶川地震抗震救灾 >> IWHR抗震救灾
——我院抗震救灾应急工作组工作纪实 
http://www.iwhr.com     2008-05-28 10:37     来源:      作者:
字体: 】    打印    关闭    

    深夜,遥感中心会议室,院抗震救灾应急工作组临时办公室。

    人头攒动的房间里灯火通明,墙上挂满了一幅幅大型遥感影像图片,桌上摆放着一张张画着各种线条、箭头图形的图像资料和一叠叠文字材料,十几台电脑主机和打印机的蜂鸣声在房间内回响。一份份最新的灾情资料和检测数据不停地在这里集中,一个个装着分析结果和应急措施的信封又从这里流水般地发出,送到了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前线指挥部。

    这,就是我院抗震救灾应急工作组的一个普通的工作场景。

    紧急动员 集合精兵强将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10万平方公里的川蜀大地遭受特大灾害。灾情就是命令。一场与震魔抗争、与时间竞赛的攻坚战打响了。

    院党委、领导班子迅速行动起来。在震灾发生的当日便连夜指派专家奔赴灾区,并迅速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专家组、抗震救灾办公室、应急工作组。院党委书记、院长匡尚富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其他院领导担任副组长,并进行了明确分工。匡尚富院长兼应急工作组组长,刘之平、汪小刚副院长任应急工作组副组长,贾金生副院长任院专家组组长负责联系水利部抗震救灾工作,杨晓东副院长作为我院参加科技部抗震救灾工作负责人对口联系科技部,陈祥建副书记和胡春宏副院长负责全院日常工作的开展。近百名专家划分梯队,随时待命。

    “抗震救灾是现在的第一任务!我全身心投入!”匡尚富院长掷地有声的话语为这场战斗吹响了冲锋号。一个涵盖遥感、岩土工程、次生灾害、饮水安全、泥沙、水力学等各领域的战斗团队成立了,众多的资深专家和技术骨干集中到应急工作组。他们中有享誉国内外的学科带头人,有年近花甲的退休老专家,有充满活力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在这个危难时刻,他们肩负着科技工作者的职责,满怀着对灾区人民的爱心,毫不犹豫地走上了这特殊而光荣的工作岗位。

    按照遥感组、工程安全组、次生灾害组、饮水安全组和综合组五部分,应急工作组划分了职责,专家们按照分组立刻到位并投入战斗。

    昼夜奋战 提供科技支撑

    汶川地震震级之高、范围之大,历史罕见。由于距离震中较近,都江堰水利枢纽、紫坪铺水库等水利工程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和损坏。余震频发的灾情又很有可能引起震区滑坡、堰塞湖、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带来更大的损失。因此,动态监控、分析灾区险情发生和发展态势;勘察震区水利工程,研究提出工程抢险应急方案;分析震区次生灾害险情,研究提出应急处置技术;了解震区水源地分布和引水工程险情,提出保障灾区居民饮水安全应急对策和实施方案,都成为了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压在应急工作组成员身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

    应急工作组组长匡尚富院长身先士卒。平日里事务繁忙的他放下了手中所有的工作,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抗震救灾的工作中。他频繁地往来于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我院抗震救灾应急工作组之间。水利部抗震救灾工作指挥部每晚都召开会商会议,不管多晚,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回临时办公室,把当天最新的灾情通报、工作部署和指导精神传达给工作小组的每一个成员,组织技术力量,分析前方灾害资料,研究应对措施,又及时将数据分析结果、应急技术措施和对策方案上报给水利部。几乎每一天都工作到第二天的凌晨。

    应急工作组的每个工作人员都在争分夺秒地工作着。他们在副组长刘之平、汪小刚的带领下,24小时不间断地分析我院一线专家获得的最新的检测数据,整理分析结果、提出应对措施,确保灾情信息随时处理即时上报。一位工作人员说:“11点回家已经是最早的一次了,整夜工作是平常事。”

    是啊,自应急工作组成立以来,所有小组成员的心中已经没有上班下班的概念了。每天离开办公室,迎接他们的总是那点点繁星,有的时候甚至是迎着朝阳回家。在短暂的休息之后,等待他们的又将是新一轮繁忙的工作。连续的高强度工作,就连小伙子都有些吃不消,有些年纪较大的工作组成员身体亮起了红灯。可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仍然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深知,在灾情尚不明朗,余震频繁发生的时刻,多贡献一份力量,早一秒完成工作,就有可能多挽救一个生命,多挽回一些损失,多减少一份隐患。在这一刻,作为水利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众志成城 共抗地震灾害

    在水利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专家们克服困难、昼夜奋战,为前线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我院抗震救灾工作得到了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前线指挥部的充分肯定。5月22日,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国科司司长高波来到我院,慰问昼夜奋战的抗震救灾专家。

    有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与支持,应急工作组更加斗志昂扬。他们与奔赴抗震救灾前线的专家们保持密切联系,与院内各所紧密配合,根据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最新指示精神,加强对水利次生灾害预防、工程安全保障、饮水安全保障的研究,及时提出应急措施。

    堰塞湖险情威胁着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心,成为水利抗震救灾的首要任务。5月22日,规模最大的唐家山堰塞湖险情告急,对堰塞湖溃坝进行分析评估刻不容缓。院应急工作组迅速行动起来,应急工作组组长匡尚富院长立即集合减灾、岩土、抗震、泥沙、遥感、水力学、水文等不同领域专家,召开专题会议,根据不同专业,分派评估报告编写任务,并亲自执笔撰写分析评估报告提纲。专家们即刻投入战斗。在连续十几个小时的奋战后,一份长达17页的《唐家山堰塞湖溃坝分析及影响评估报告》终于在5月23日凌晨5点编制完成,并及时送达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前线指挥部,为唐家山堰塞湖险情决策提供了关键性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报告送出的霎那,匡尚富院长轻轻地松了一口气,各位专家也轻轻地松了一口气,但他们没有时间放松,因为新的任务又摆在了面前。
 
    一组组数据、一份份资料从前线传回,一份份报告、一条条对策从这里报出。截至5月25日,应急工作组编辑报送水利部抗震救灾科技快报42期,科研简报3期,次生灾害预防、堰塞湖险情分析、出险水库安全评估、饮水安全等系列研究成果在水利抗震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有力的技术指导作用。


    天灾无情人有情。在抗震救灾的工作中,我院应急工作小组的成员与水科院全体职工一起,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地贡献力量。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有的是对灾区人民那份浓浓的爱心和对他们重建家园的美好祝愿,是作为一个水利人的崇高的职业操守和坚定的人生信念。虽然不能亲临抗灾一线,但他们将这一切转化为强大的动力,支撑着自己在与地震灾害的斗争中努力奋战。

    在此,让我们向他们深深地致敬!

    附:中国水科院抗震救灾应急工作组工作人员名单

中国水科院抗震救灾应急工作组工作人员名单

    组长:匡尚富

    副组长:刘之平、汪小刚

    1. 遥感组:

    组长:王义成
    成员:遥感中心相关专家
    联系人:苏东升

    2.工程安全组:

    组长:汪小刚(兼)
    成员:岩土所、抗震中心、结构所、科海利等单位相关专家
    联系人:魏迎奇、王海波、朱新民、郝巨涛

    3.次生灾害组:

    组长:丁留谦
    成员:减灾中心、岩土所、泥沙所等相关专家
    联系人:向立云、贾志欣、陈建国

    4.饮水安全组:

    组长:周怀东、高占义
    成员:水环境所、水利所等相关专家
    联系人:彭文启、杨继富

    5.综合组:

    组长:阮本清
    成员:科研计划处、院办、党委部门相关人员
    联系人:李锦秀、朱成、马静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北京车公庄西路20号(地理示意图)   100044   web@iwhr.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4: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