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之时,又是一个杨柳拂堤、草长莺飞的好日子,又是一季绿意盎然、万物并秀的六月天。草原上的迎春花在和煦的阳光下用它朝气蓬勃的怒放,将生命的鲜艳昭示于自然;牧区水利人在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道路上,沿袭着春天的脚印再次启程,自豪地踏上我们为水利事业付出无限艰辛的又一年。国家的强大才能带来水利事业的繁荣,国家的兴盛是水利人的至高梦想。
以奋进为旗帜
无数个美好的春天,身为牧区水利人中的一员,我们共同参与和见证了振兴牧区水利事业的梦想在一步一步的艰难跋涉中不断变为现实。在深化改革的激昂奋进号角声中永未停歇前进的脚步,也从没有失去过奋斗的方向。“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战斗呐喊永远缭绕在我们耳边,我们一直看得见水利人共同为之奋斗的彼岸光明,我们一直听得见水利人一起为胜利高歌的嘹亮回声。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水利人和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毅然挑起了牧区水土保持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担。我们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奋战的足迹踏遍了人声鼎沸的建设工地、荒无人烟的草场、漫天黄沙的戈壁,甚至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茫茫沙漠中也不乏我们不畏艰难困苦的身影。为了牧区社会经济与水资源利用获得协调发展,无论冰雪未消的隆冬、草木萌发的初春、桂树飘香的盛夏、明月当空的金秋,我们随时准备着,背负起装载了上级组织和广大群众殷切期望的行囊奔向远方。
“转观念、抓创新、强管理、提质量、重落实”,从来不是水利人空想的誓言,而是水利人实践的宣言。我们深入到矿山和电厂的一线,编制着水土保持方案,努力让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取得和谐统一;我们与公路和铁路建设大军同吃同住,为他们提供水土保持治理的技术支撑,保障国家规模弘大的基础建设项目在造福群众的同时倾力于维护自然;我们在草原和山区架起了一顶顶帐篷,在荒野的袅袅炊烟中认真观察记录着每一条山溪河流的动态流量,为实现全区大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提供最科学的数据支持……我们的工作形形色色,没有高低贵贱;我们的奉献林林总总,无论轻重大小,我们一个人的力量如同擦亮的火花一般微弱,却用战斗的信念共同燃起了熊熊的篝火,照亮了祖国水利事业无比璀璨的锦绣前程。
为了水利事业,奋战中我们日夜兼程,连绵万里的三北防护林也饱含着我们的光辉与荣耀;曾经肆虐北方的沙尘暴在我们以技术为保障的治理下终将退出历史舞台;牧区草场的人居环境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得到永久改善,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四十年的持之以恒,让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屡屡斩获殊荣,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共获得国家二等奖一项,省部级奖16项,取得3项发明专利,出版行业专著5部,发表各类论文450余篇。而最令我们骄傲的,是我们用踏实进取的工作精神,年复一年在荒芜的国土上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生态屏障,驻守在国之北疆。
忆及新中国成立七十年的风雨,奋进精神正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奋进是深刻于我们灵魂的座右铭,我们在奋进中与共和国一起成长,我们在奋进中眼望远方,我们在奋进的旗帜下率先奔跑,且永在路上!
以情怀为信仰
如果说奋进精神是牧区水利人顶天立地的根骨,那么如水一样的情怀就是我们驱之不散的魂魄,水在婉转溪流间风姿绰约,旖旎可人;水在江海里巨浪滔天,潮流汹涌。水遇寒则冰、升腾化雨,水循环于自然、施惠于万物。水是自然的源泉,水是天地的和谐;化为清泉流于山间时,水至柔至美,滴水万年坚石可穿时,水至刚至坚。身为牧区水利人,水的性情就是我们的情怀!
为了草原牧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和技术资料能够造福子孙万代,我们测绘数据、编制图表,哪怕只为了一个数字也要随时准备好从头核查甄辨;我们在成功面前总结经验、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将水利人付出的血汗甚至生命结晶成一篇篇的科技论文,为后来人提供借鉴;我们以雄厚的科技实力为保证,在科研结合市场上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我们以毫无保留的付出为依托,用博爱苍生的宽广心胸,重新理解和诠释什么才是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的水利人情怀。
在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全球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下的共同困局。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一直向自然界长期无度的索取,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绿色的森林和草场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黄沙掩埋了城镇,空气中弥漫着烟尘,大自然的报复让人类的生存环境岌岌可危。
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危局,牧区水利人冲到了环境保护的第一线,怀着拯救大自然即是拯救人类自身命运的博大心胸,致力于水资源合理利用、水土保持和生态链恢复建设方面的实践和研究。我们用扎实于数据基础的科研为支撑,搭建起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创新研究平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这不是高屋建瓴的高深理论,而是紧贴地气的肺腑之言。党和国家为生态发展之路指明的方向,就是我们水利人理所当然的家国情怀。为在经济跨越中实现人与自然相协调,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牧区水利人在贯彻落实上级组织的决策部署中,奔赴在前线中的前线。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实验中心、草地水土保持生态监测实验基地……一座座实验场所在这样的理念当中拔地而起,一批批科研人员投身于水利、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水土保持的严谨研究之中,有关水资源论证的甲级资质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AAA水平价证书,赋予了我们用科学的分析和数据致力地区生态保护的责任和使命。
在成绩面前我们深信,再辉煌的过去也只是未来乐章的序曲,建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我们正徐徐拉开帷幕,迎向和谐发展的璀璨光明,用我们的家国情怀奏响水利和水保事业的恢弘乐章,奏出独属于中国水利人的最强音!
以传承为永恒
当我们每每自豪地谈及中国水利人的时候,脑海中总会闪现第一代牧区水利人的身影,新中国成立的七十年来,他们在这片被辛勤汗水浇灌的热土上踏出了铿锵有力的年青步伐,跳跃的荒野篝火旁是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
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真实地记录了他们荣光焕发的岁月,老一辈的牧区水利人,他们将大半生的芳华燃起了生命的旺盛之火,他们用赤裸的双脚趟开了丛生的荆棘、踏平了路上的泥泞,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奠基了通向未来的道路,在我们交接过那份沉甸甸的信任沿着它继续前进时,目标已经无比清晰。
群山环抱之间拔地而起的水利大坝,清清的草场上一眼眼的草原机井,沙化戈壁间如同长龙般的输水管道,牧民家中抗旱保墒的地下水窖……第一代牧区水利人的梦想没有止境,他们为此一直付出着无比艰辛的努力。虽然任何一项洒满辛勤汗水的工程上都不会留下属于他们的些许痕迹,可是在我们的心中,一项项水利水保工程就是一座座伟岸的无字丰碑,那上面深深镌刻了一个又一个闪亮的名字,从伫立在我们心间的那一刻起就没有人能擦去。
1949到2019,七十年的历程,他们为了水利水保事业所付出的每一点每一滴,星星点点闪耀在历史的天空,早已作为牧区水利人无上光荣的一部分载入了共和国的光辉史册,他们那一代人的拼搏与梦想,已经凝炼成为水利人永不屈服的英雄情结,在一代接一代的继承中,万载千秋地传扬。
我们也深深知道,他们的精神永恒于我们中间,把它们继续传递下去更是我们当仁不让的责任。牧区水利人的队伍在传载中壮大,和我们的先辈一样,不需要华丽的豪言壮语,没有优美的音符旋律和鲜花掌声,新一代的牧区水利人在甘于奉献的岗位上昂首阔步,没有人躺在老一辈的光荣薄上回忆荣誉,我们正奏响新时代砥砺前行的凯歌,沧海桑田的巨变中,我们已经传接起了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创新奋进精神的接力棒。
七十年的奋进,“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令人振聋发聩的声音一直回荡在水利人的耳边,七十年的辉煌,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春天里,水利人的精神早已成为吟诵于天地的不朽诗篇,在牧区草场、戈壁荒滩间回响。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如今的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正站在前人高大的肩膀上,用牧区水利人永不懈怠的奋进精神鼓舞着每一位后来者。听吧,疾驰的号角声再次吹起,催人奋进的歌声无比嘹亮,我们将在“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感召下,努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一路策马扬鞭,终将高歌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