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朝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

专题报道>> 2020年第八届青年科技英才

 

主要从事土石坝、地质灾害和环境岩土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试验室创新团队项目和自由探索项目、中国水科院科研专项、国家“973”和国家重大研发计划专题等1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50篇,其中SCI收录14篇,一作SCI单篇最高引用82次,获大禹特等奖1项,水科院应用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担任Engineering Geology等5份SCI期刊审稿人。

  1、基本情况

  姓名:  李维朝  出生年月:      1979 年 6 月

  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历: 工学博士  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职务:研究室副主任

  专业:  岩土工程

  研究方向:土石坝、地质灾害和环境岩土

  兼职: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会员、中国水利学会疏浚与泥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高级专家

  2、学习及工作经历

  2006.9-2009.7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3.9-2006.7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地质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9.9-2003.7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土木工程(岩土)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9.7-至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历任工程师、高工、研究室副主任、教授级高工

  3、主要科研经历与业绩

  主要从事土石坝、地质灾害和环境岩土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试验室创新团队项目和自由探索项目、中国水科院科研专项、国家“973”和国家重大研发计划专题等1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50篇,其中SCI收录14篇,一作SCI单篇最高引用82次,获大禹特等奖1项,水科院应用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水利先进实用技术1项,担任Engineering Geology等5份SCI期刊审稿人。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堤坝渗透变形、滑坡灾变机理与风险、固液废弃物长期安全环保贮放技术,主要工作成绩如下:

  (1)在堤坝渗透变形研究方面,提出了裂缝集中渗流冲蚀发育预测模型,揭示了复杂应力状态对渗透变形影响的细观力学机制,阐明了细粒含量与应力状态对渗透变形特征的联合控制作用,建立了普适性的渗透变形三角坐标判别方法。研究成果发表于Powder Technology、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等期刊。

  (2)在滑坡灾变机理与风险方面,揭示了降雨特征与渗透系数对降雨滑坡发育过程的联合控制作用,提出了土质边坡降雨滑坡的预测预报模型,建立了降雨滑坡的基岩裂隙优势渗流致灾模型,构建了高速滑坡冲击风险评估方法和堰塞体物质结构溯源分析方法。研究成果发表于Landslides、Engineering Geology、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等期刊,单篇文章最高引用达到82次。

  (3)在固液废弃物长期安全环保贮放技术方面,总结了一套系统的危险废液蒸发塘防渗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地基—冰—防渗结构耦合力学响应模拟方法,提出了极端降雨条件下干灰场灰坝稳定性评估方法,解决了灰坝滑坡、渗漏和扩容等关键技术难题。研究成果被水利部认定为水利先进实用技术,成功应用于国内废液蒸发塘及国内外三十余座灰坝。

  4、学术发展思路:

  需求牵引,理论提升。研究始终紧贴实践,聚焦发生的工程问题,凝炼背后的关键科学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开展理论分析,从更深的层次上剖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但也往往是工程问题的诱发因素。在堤坝、边坡和固液废弃物等研究对象中,水的渗流及水土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渗透破坏、溃坝、滑坡、泥石流、污染物运移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过程研究的角度出发,紧紧抓住“水”这个牛鼻子,将各研究对象水力灾变的机理、风险、预报、防控等研究不断推向深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其它学科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思考本学科的对象和问题,以达到对研究对象的新认识。

  5、科研感悟

  研究需要支持,支持是不断前进的后盾;

  前进需要兴趣,兴趣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思考需要灵光,灵光一闪,豁然开朗;

  升华需要坚持,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工作现场1

工作现场2

学术交流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5: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