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

专题报道>> 2020年第八届青年科技英才

 

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土壤侵蚀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及规划设计咨询工作,主持国家973基础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水利重大科技问题研究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与专题2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11件,制定行业标准规范3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以及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科技奖、水利部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入选首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1、基本情况

  姓名:  秦伟      出生年月: 1982 年 10 月

  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历: 博士  职称:教授级高工     职务:研究室主任、所长助理

  专业:  水土保持

  研究方向:水土保持、土壤侵蚀、生态修复等

  兼职: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岩溶石漠化国家创新联盟副秘书长、中国林学会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理事、《水土保持研究》编委等

  2、学习及工作经历

  2000.9-2004.6     西南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

  2004.9-2006.6     北京林业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6.9-2009.6     北京林业大学复合农林学(水土保持)专业获博士研究生

  2009.6至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工、研究室主任、所长助理

  3、主要科研经历与业绩

  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土壤侵蚀、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及规划设计咨询工作,主持国家973基础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水利重大科技问题研究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与专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8篇(第一和通讯作者35篇、SCI收录12篇、EI收录16篇),参编专著9部,获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3件,制定行业标准规范3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院一等奖2项,以及中国水科院青年学术论文一等奖、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科技奖、水利部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入选首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围绕多尺度土壤侵蚀过程监测预报、水土流失防控机制与精准治理、山地生态水文与水土过程调控、植被生态功能提升与格局优化、流域和区域生态系统治理等具体方向,主要做出如下专业技术成就与贡献:

  (1)应用基础方面,综合RS、GIS、GS和编程技术,开展了多尺度水土流失评价模型及关键因子改进研究,取得系列创新成果,促进水土保持监测预报能力提升。坡面尺度,开发了黄土高原浅沟地形要素遥感监测提取方法;提出了基于雨型分类的坡地次降雨侵蚀模型;量化表征了人为扰动侵蚀强度贡献的可蚀性增大系数;新建了考虑植被和地形侵蚀耦合影响的分布式坡长因子算法。流域和区域尺度,构建了考虑沟坡分异与泥沙输移比率的侵蚀产沙模型;确定了大规模植被变化下黄土高原泥沙输移比率变化分异;优选了山地区域考虑高程影响的降雨侵蚀力插值方法,揭示出近60年全国水蚀营力时空演变。

  (2)关键技术方面,针对东北垄作长缓坡和侵蚀沟、黄土干旱陡坡、红壤侵蚀坡地等各区主要水土流失问题,研发出高效生态防治技术,提出森林生态价值评估与补偿方法,成果在国家生态工程中累计应用200余万亩。主要包括,基于侵蚀沟分布发育规律与防控机制,研发出生态节地型系列治沟方法,提出了面向土地利用需求维持的分类治沟对策;围绕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揭示了自然演替规律与修复能力,研发出黄土陡坡仿自然林草建植技术;针对农事扰动红壤水蚀坡地,阐明了坡面水分运移分配规律及理水防蚀机制,研发出生态经济型水蚀阻控技术;引入经济学市场逼近系数和支付意愿系数,建立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核算方法与生态价值补偿对策。

  (3)宏观战略方面,主笔“十一五”以来系列水土保持科技顶层设计与《水安全保障科技发展战略》和《水利科技创新规划》等水土保持专题,支撑行业重大科技问题破解。主要包括,研编了《全国水土保持科技支撑专题规划》,随我国首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获国务院批复;解读“水土保持率”定义内涵并构建表征指标体系,提出“减量、降级、增效”新时代水土保持目标,确定了西南紫色土区等区域和省份水土流失防治阈值,支撑美丽地方中国考核。

  4. 学术思想、学科发展思路与研究团队建设

  学术思想:(1)关注国际、国内学科发展动态,不做闭门造车的“桃花源中人”;(2)对接国家、行业战略科技需求,找准学科发展的新兴增长点;(3)运用试验、模拟综合研究手段,拓展学科创新的有效突破口;(4)兼顾理论、技术多重整研究方向,强化落地见效的科研全链条。

  学科发展思路与研究团队建设:面向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积极推进延庆基地室内模拟试验能力提升和全国典型区野外观测研究平台创建,注重天空地多手段结合、室内外多视角综合、生态和地学等多学科交叉,深入开展不同自然-社会条件下的多尺度水土过程优化调控与健康维持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研究,努力建设一支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方向的国际先进创新团队,为国家水土流失防治和流域系统治理提供支撑。

  5. 科研感悟

  科研之路漫漫,行大道、求真知。要坚守求真务实底线,实事求是、戒骄戒躁,做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研究;要耐住艰苦平淡滋味,坚持不懈、潜心钻研,做真正能惠及民生的成果。尤其对于生态治理领域的研究,更要多上山下乡、勤调研查勘,努力把文章书写在山川大地上。除此以外,作为身处集体的一份子,还应秉持奉献协作精神,感念团队、辅车相依,助力水科兴,而后小我成。

生态考察现场照片

工程考察现场照片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5: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