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安军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

专题报道>> 2018年第七届青年科技英才

 

1、基本情况

       姓 名:邓安军        性 别:男         出生日期:1976年9月27    

       民 族:汉          党派:中共党员      籍贯:湖南省新宁

       专业:泥沙            研究方向:水库泥沙淤积与控制、河道演变与治理

       学位:硕士         职称:教授级高工       职务:室主任

       工作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       

2、学习及工作经历

    1996.9~2000.6,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港口航道及治河工程,本科

    2004.9~2007.4,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所,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硕士

    2000.6~2006.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所,助工

    2006.2~2011.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所,工程师

    2011.2~2016.7,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所,高级工程师

    2016.8~至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14.1~2015.3,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所,泥沙模拟技术研究室副主任

    2015.3~至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所,水库与枢纽泥沙研究室主任

3、主要科研经历及科研成果

主要从事水库泥沙淤积与控制、河道演变与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负责和参与完成了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主笔编写报告40余份,出版专著1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水利部大禹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水科院特等奖3项、中国水科院科技一等奖3项,2000年获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007年获中国水科院优秀硕士论文奖。2011年兼任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方向四联系人,2015年兼任中国水利协会水利量测专委会委员,2017年兼任中国大坝协会泥沙处理与资源利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围绕泥沙基础理论、重大工程泥沙研究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学术成果具备较高的创新性和科学意义,专业技术成就主要表现在:

 (1) 泥沙基础理论方面的创新成果。提出了水流挟沙力系数的影响因素,发现了高低含沙量时影响因素对挟沙力系数的不同影响规律,提出了挟沙力计算的神经网络模型,其计算误差远小于一般的水流挟沙力公式的计算误差;发现并解释糙率系数与含沙量的复杂关系,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挟沙水流综合糙率系数与卡曼常数的关系式;发现了含沙量横向分布系数与含沙量的关系,修正了含沙量横向分布公式;推导了泥沙恢复饱和系数公式,修正了河床变形方程,发现了实际应用中泥沙恢复饱和系数为什么出现大于1的原因,阐明了恢复饱和系数与含沙量的关系,解释了在实际计算中黄河等多沙河流采用的恢复饱和系数小于长江等相对少沙河流的原因。

(2)黄河治理方面成就。作为主要技术骨干或负责人完成了黄河973项目,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水利部行业专项、重点项目、前期项目等20余项,解决了多项关键性技术难题,本人的贡献主要有:提出了黄河下游河道萎缩的临界条件、小北干流河道的输水输沙能力、下游驼峰段的形成和发展条件、高含沙水流输沙规律等,本人在黄河治理方面获得了2个大禹一等奖和多个院科技进步奖。

(3)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开发方面成就。完成了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出、入库卵石推移质沙量模型试验研究、向家坝水电站下游河道冲淤演变研究等近10项科研项目,解决了金沙江下游推移质沙量不清的难题,得到了干支流卵石推移质沙量,填补了金沙江卵石推移质研究空白,促进了泥沙学科发展;揭示了卵石河床的演变机理,预测了向家坝水电站下游河道的冲淤演变变趋势,提出了下游河道的具体防护位置和防护范围。

(4)解决了17座水库的泥沙淤积问题。负责或参与完成了石门、肯斯瓦特、卡拉贝利、达完图、尼雅、将军庙、黄桷树、小湾、大朝山、东庄,以及巴基斯坦Allai Khwar, Duber Khwar 、 Khan Khwar、Besham、Mahl,尼泊尔的上马相迪、上马蒂,印尼的巴丹图鲁等水库的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和坝区泥沙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为水库枢纽设计和优化调度运行方式提供了直接的技术支撑,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5)解决了10余座火、核电取水防沙难题。负责或参与完成了发耳、鸭溪、鲤鱼江、长沙、纳雍、台山、信丰、孟加拉巴瑞萨等火电厂,以及三门、红沿河、阳江、马来西亚沐胶(MUKAH)等核电站的取水防沙试验研究项目,研究成果为电厂取排水口的优化布置、电厂的安全稳定取水提供了技术支撑,解决了取水口取水稳定又能避开主输沙带的技术难题。

(6)发展了泥沙物理模型技术。完成了30余个不同类型的模型试验,掌握和发展了泥沙模型相似理论,编写了一整套非常实用的模型试验制模和数据处理分析的程序,开发了适用于各种模型的供水、尾门、水位、流速等泥沙模型试验综合测控平台、非恒定流多边界自动加沙系统、非均匀模型沙自动筛分系统等,大大提高了模型试验的精度和工作效率,为开展非恒定流等复杂模型试验提供了条件。

4、学术思想、研究团队建设、学科发展思路等

学术思想:(1)注重主动对接国家和行业的重大需求。泥沙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要与时俱进,要围绕国家和行业的重大需求开展研究工作。(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泥沙是一门经验性很强的学科,老一辈泥沙专家在与青年工作者座谈交流时常常会提及:“博士博士,不跟实践相结合就什么都不是”,从事泥沙研究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且服务于实践,才能出真正的创新成果,才能真正解决工程问题。(3)注重试验现象的观察。随着试验测量技术的提高,现在试验参数很多都是自动控制和自动测量,但泥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分析采集的试验数据外,我们更要观察试验现象,一方面能够让我们甄别自动采集数据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试验现象会让我们产生灵感,产生新的想法。(4)注重泥沙数模计算要与模型试验和现场调查相结合。泥沙数模计算要与模型试验和现场调查相结合。泥沙是一门经验性很强的学科,泥沙数学模型计算中还存在较多的经验公式和经验参数,经验不足的年轻工作者在数值计算中可能会出现方向性偏差,所以从事泥沙数学模型计算的工作者一定要注重结合模型试验和现场调查,提倡从事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工作者也要参与一些模型试验研究。

研究团队建设:(1)努力营造和谐的科研氛围,尽量使团队成员能轻松愉悦地投入工作,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合力;(2)既发挥个人优势,又注重团队整体发展,优化配置团队成员的研究任务;(3)科学规范项目管理,提高团队成员服务意识,确保成果进度和质量。

学科发展思路:水库泥沙研究是我院的优势学科,需要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和人才团队建设,在近阶段继续巩固水沙运动规律与枢纽取水防沙、河床演变机理与枢纽下游河道演变、水库泥沙淤积与运用方式、枢纽布置与排沙技术等传统水库泥沙研究方向,重点突破梯级水库水沙调控技术、水库淤损机理与库容恢复技术等有较大发展前景但目前相对薄弱的研究方向,积极培育水库泥沙淤积与水生态、水环境的关系等新的研究方向,提高团队整体水平,高质量完成十三五科研任务,多出创新研究成果。

5、科研及成才感悟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平台的支持、前辈的指导和团队成员的奉献,作为水科院的中坚力量,惟有珍惜中国水科院这个平台,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提升团队水平,为水库泥沙工作的国家和行业需求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现场考察照片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5: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