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利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研究所

专题报道>> 2018年第七届青年科技英才

 

1、基本情况

姓名:  曾利      出生年月: 1982 年 9 月

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研究所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历: 理学博士  职称:高级工程师     职务:研究室副主任

专业:  流体力学    

研究方向:温排水与污染物的输运模拟、洪水风险预报与模拟、微生物聚集的水动力机理与模拟   

兼职:  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学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学专委会环境与生态水力学组副主任、北京力学会流体力学专委会委员

      

2、学习及工作经历

2006.9-2010.7     北京大学流体力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4.9-2006.7     哈尔滨工程大学流体力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0.9-2004.7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2013-至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历任工程师、高工、研究室副主任

2016.9-2017.8  剑桥大学访问学者

2011.6-2013.6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博士后

2010.7-2011.6  中船重工第701研究所工程师

 

3、主要科研经历与业绩

主要从事环境水力学、生态水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负责人之一)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水科院“十二五”重点科研专项、中国水科院“十三五”重点科研专项等项目10余项、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13篇),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水科院青年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参与编写行业标准2部,1项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入选中国水科院“五大人才”计划之基础研究型人才。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水沙两相流中放射性核素的输移扩散、核电厂洪涝风险预报、微生物聚集的水动力机理与数值模拟、湿地污染物传输,主要工作成绩如下:

(1)在核素输运模拟研究方面,基于两相流体系建立了水、沙共同作用下放射性核素输运的分相耦合模型,基于OpenFOAM研发了河道中核素输运的三维数值预报平台,并以实际河道为例,实现了溶解态与悬浮态核素的三维分辨,研究成果在内陆核电水安全评价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

(2)在核电厂洪涝风险预报研究方面,建立了地表流与管网流的双向耦合模拟方法,构建了潮流、越浪、极端降雨共同作用下,洪水演进与地下管网排水的耦合模型,成功应用于核电厂址的防洪设计与评估,在核电厂区洪涝风险评估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3)在微生物聚集的水动力机理与模拟研究方面,基于有限体积法建立了趋向性、随机性共同作用下微生物游动的数值计算模型,提出了复杂三维流动中游动型微生物聚集的半解析半数值计算方法,并在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进行了大规模并行计算的应用;发现了典型流动(圆柱绕流、浮射流等)中微生物聚集的特征规律。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前主席,T.J. Pedley 教授的高度评价,并被学术期刊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接受发表。

(4)在湿地水力学研究方面,基于相平均与大涡模拟思想,建立了湿地流动与传热传质的双平均模型,提出了湿地流动中污染物弥散分析的基本方法,揭示了典型湿地环境中污染物输运的层次结构与多尺度特征,研究成果对湿地生态修复与评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Hydrology、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Ecological Modelling等学术期刊。

4. 学术思想、学科发展思路与研究团队建设

学术思想:(1)紧密围绕国家及行业发展的需要:围绕水生态、水环境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提炼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需求,并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寻求切实可行的突破点,制定近、远期研究目标与实施规划;(2)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并重:一方面坚持开展前沿基础研究,比如从水动力与藻类相互作用机理入手,理解水华形成、发展过程中水动力的作用,为相关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开展水环境、水生态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研究,比如水华形成预报技术、核素输运模拟技术、洪涝风险预报技术,为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核电安全服务;(3)重视多学科交叉融合:结合水力学、生物学、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从多个视角分析、解决问题。例如,水华的暴发取决于光、温、盐、水动力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要深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很必要。

        学科发展思路与研究团队建设: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开展水环境、水生态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与工程应用研究,不断丰富水力学的研究内涵;在环境水力学、生态水力学研究领域,努力建设一支在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团队。

 

5. 科研感悟

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进步,得益于导师的悉心指导,团队的帮助,院、所的大力支持。硕士、博士导师引领我进入流体力学研究领域,博士后导师引领我进入生态水力学与环境水力学研究领域,正是他们的悉心指导、谆谆教诲和严格要求,我才能很快进入这些研究领域,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在科研道路上有所收获。院、所、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本人所在的研究团队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科研平台,相关的硬、软条件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将继续保持对科研的热爱,不畏艰辛,砥砺前行。

 

详细阅读页面照片

实验室工作

在帝国理工参加学术会议留影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5: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