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聚焦三峡 >> 巨人起步
三峡工程扭转武汉防洪形势
发布时间: 2011-10-24
 

        三峡工程按千年一遇设计,即使发生流量为每秒11万立方米的万年一遇的洪水也不会对坝体造成伤害,其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可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可以抵御1954年型的大洪水;遇千年一遇或1870年型特大洪水,经过三峡水库调蓄后,配合荆江地区的分蓄洪区运用,也可避免荆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百年一遇的洪水使用三峡防洪库容调蓄即可抵御,千年一遇洪水需要配合使用分蓄洪区,使用荆江分蓄洪区的概率降至原来的1/10,大大降低了洪水造成的损失。三峡工程通过有效控制上游来水,不但可减轻洪水对江汉平原的威胁,延缓洞庭湖泥沙淤积速度,延长洞庭湖寿命,还增加了武汉地区防洪的安全性,增加了长江中下游防洪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2010年7月,三峡工程迎来自上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洪峰。最大入库洪峰流量为每秒7 万立方米, 通过三峡大坝的科学调蓄,使下游免除了洪水压力,三峡工程经受住了第一次考验。

        修建水库是最好的防洪措施

        我们常常听到“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这是因为荆江地处长江从山谷段向平原过渡的地区,江面从此开始变宽,坡度变缓,流速顺势减慢了,河水挟带泥沙的能力大大降低。久而久之,河床被抬高了。为了保护家园,沿江的居民修筑起大堤—河床越抬越高,大堤便越筑越高。时至今日,荆江段每到洪水期,江面比地面高出几米甚至十几米。荆江大堤一旦溃堤,洪水将倾盆而泄。

        在迅猛的洪峰流量和河槽有限的安全泄量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加高堤防,只能加重风险,想解决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上游修建具有防洪功能的水库。

        假如千年一遇的洪水重现

        如果相当于千年一遇的1870年特大洪水重现,枝城洪峰流量可以从原来的每秒11万立方米,经三峡水库调蓄后,控制到每秒8万立方米,配合运用荆江地区分蓄洪区,控制沙市水位不超过45米,使荆江南北两岸和武汉避免发生毁灭性灾害。

        如果1998年大洪水重现,不需要使用荆江分洪工程,运用三峡水利工程拦洪即可保证荆江河段行洪安全,并可减少城陵矶附近分洪量79亿立方米,降低城陵矶至汉口河段最高水位1米左右,控制沙市水位在44.5米以下,保障荆江大堤的安全。

        2010年汛期,在准确预报的基础上,经科学调度,成功地应对了三峡建库以来最大的入库流量每秒7万立方米的洪峰,控制三峡出库流量每秒4万立方米,削减洪峰流量40%,一次拦蓄水量约80亿立方米。如果没有三峡工程,沙市最高水位将达44.8米,接近保证水位45米,汉口水位将达28.1米,超警戒0.8米,将形成仅次于1998年的严峻防洪形势。

黄陵庙1870年大洪水洪痕

        三峡工程是如何发挥防洪作用的?

        长江上游流域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的55%。宜昌多年平均径流量4510亿立方米,占沙市流量的95%, 城陵矶流量的76%,武汉流量的66%。因此,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绝大多数是来自上游的。而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宜昌这个“总口子”控制上游的洪水来量,削低中下游河道的洪水,从而为中下游平原防洪创造条件。在三峡水库正常运行期,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相当于4个荆江分洪区的蓄洪量。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4: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