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科总公司 张凤云
2009年12月4日,是我入伍参军30周年的纪念日,我1979年12月入伍,1986年7月转业,在部队度过了8个年头,从一名“新兵蛋子”成长为“通讯排长”。18岁入伍,25岁转业,成长期、求学期、憧憬期、恋爱期、择业期……人生中年轻阶段的关键时期都在军营中渡过。虽然我们没有漂亮的衣饰,没有父母直接的呵护,但军营的锻炼对于我来讲是那么的重要,使我懂得了什么是集体,什么叫关爱,什么叫自立,什么叫步调一致,什么叫铁的纪律,什么叫“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第一篇:参军入伍
1979年年底,高考失利的我,在家复读准备再次参加高考,10月初的一天,同学对我说:“海军来招兵了,我们去试试吧?”,回到家里,装作不在意地问妈妈:“我去当兵吧?”妈妈没有理我,要知道,我们兄妹5个,我在家里最小,哥哥姐姐都不在妈妈身边,爸爸也在江西支援“三线”建设,我就是妈妈和奶奶解闷的“开心果”,也是家里干活的“顶梁柱”,我要是再走了,他们太不方便了。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抱着凑热闹的想法,跟同学起哄似的去报了名。政审关、体检关顺利通过,面试开始了,要知道我是学校排球队的主攻手,我们球队还取得了1977年北京市中学排球联赛第2名的成绩呢,不知是由于我的体育特长还是开朗直率的性格,带兵的吴班长一眼就看上了我,后来对我说:“第一眼,我就看上了你,一定要把你带走。”这样,我就走进了蓝色的军营,来到了北海舰队旅顺基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海军女战士。三个月新兵入伍训练结束后,我们一起入伍的21名女兵中,被分配到载波、自动、电报、话务四个站,开始了正式的服役期,我们从一群娇生惯养、散漫自私、我行我素的女孩子,成为站有站样、坐有坐样、步调一致、关心他人、把集体荣誉视为第一的女战士。

穿上军装后与同学及班主任的合影(前排中) (1979年摄于北京)
第二篇:前服役期
我是幸运的,被分配到自动站,就是带我走进军营的吴班长所在的地方,由于旅顺基地技术培训能力有限,我们自动站一行6人被派往北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青岛接受训练。在那里我们接受了严格专业技能的培训:从电工基础学起,跑电路图、再根据电路图分解故障现象、实操中根据报警现象结合电路原理判断故障点、再修复机械故障、处理电路故障,保障交换机的正常运行。半年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养成了进入工作场所要一丝不苟、及时果断、严谨有序的工作作风,要知道做错了一点,整个机房便警铃大作、红灯闪烁……真的不敢有一点闪失。当然,遇到星期日,我们也会跑到栈桥上,跑到八大关,跑到第一海水浴场,欣赏美丽的青岛,投入大海的怀抱,半年的培训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回到了旅顺基地,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于海军旅顺基地的通讯事业。

一起入伍的战友(后排左2) (1980年摄于旅顺)
第三篇:考入军校
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社会上有这样一个说法:认为我们是最“倒霉”的一代,出生在自然灾害之年(1961年),上学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开始(1968年),恢复高考时,还有半年我们即将高中毕业,10年动乱期“读书无用论”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学业。能考上大学,是当时最令人羡慕的事情之一,记得我们班只有2个同学考上了大学。入伍后,我们几个好伙伴,虽然身在军营但继续念书的想法却不谋而合,并开始了艰苦的自学。
按照部队规定:新兵第一年不允许参加考试,第二年才有资格报名,但必须经过组织推荐、群众评议等严格的筛选程序,同时分配的名额相当少,我们一起入伍的21个人中,只有2人获准参加了1981年部队组织的高考,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无一例外的被指导员写上“海军高级电子工程专科学校”。找我们谈话时,告知我们“招生简章要求对口选择第一志愿,因为你们是搞通讯的,回来后还要继续从事这项工作……”这样,我们毫无选择地听从了组织上的安排。入校后,接待我们的队长说:“你们2人的考试成绩都超出南京军医大的录取分数。”与我一起入校的同伴的成绩高出南京军医大录取分数线100多分!我们这样走进了军校,成为“海军高级电子工程专科学校”(现已更名为海军电子工程学院)恢复招生后的首届指挥系学员。当年,我们指挥系有122名学员,女兵7人,在这里我们接受了更加系统、正规的培训,两年的军校生活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中很快度过……

第四篇:后服役期
1983年8月毕业,由于烟台基地急需女干部,我被分配到烟台基地,我们一起入学的另一伙伴则回到了旅顺基地。我作为烟台基地通讯总站首位部队院校毕业的女学员来到连队任职,大家对我充满了期待,我心中对未来也充满了憧憬,但令我感到遗憾的是烟台基地通讯的自动化水平在北海舰队3个基地中是最低的,还停留在磁石交换机水平,这对于我来说真是难以接受,尽管如此,我还是尽力工作,不到半年的时间,在海军报《毕业学员在院校》栏目下以“勇挑重担”为题,对我的工作有了“小豆腐块”的报道。
1983年12月,奉命到天津征兵,我的任务是为烟台基地通讯总站征集女兵。那个年代,应该说除了参加高考上大学外,参军入伍仍然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首选,特别是当一名女海军战士,仍然是很多女孩子的梦想。经过精心挑选,我们从天津的红桥区、大港区、河北区、东郊区共带走了10名风华正茂的女孩,并由我负责新兵训练。12月至来年2月的北方海滨,经常是雨加雪的天气,海风伴着雨雪,刮在脸上、手上似刀割一般,真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一起“拔军姿、踢正步、走队列……”苦乐交融、苦乐相伴。新兵训练结束时,在烟台基地组织的新兵训练汇报中,我们取得了第2名的好成绩。部队历来有“老乡会老乡,两眼泪汪汪”的传统,只要一说是“老乡”,就像遇到了亲人一样,但由于我特别关爱我挑选的天津籍女兵,以至于早她们一年入伍的北京籍女兵对我存有意见,一直延续至今。
在烟台服役期,还有一个小插曲: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与几名战友到礼堂看电影,回来我们选择了走沙滩,正常情况下,我们肯定是要排队走马路的。忽然,听到一人喊:“排长,快看……”黝黑的海滩上,一个黑影随着海浪在摇动,我们一行向着黑影跑去,一对青年男女紧紧地抱在一起,坐在沙滩上,任凭海浪在他们周围搅动,海水已没过大腿,接近腰部,每一次涨潮,就把他们向大海深处推进一步,女的已经没有任何反应,男的还勉强坐在沙滩上。救人要紧,我们七手八脚地把他们从海水浸泡的地方拉出,并向站领导请示,将他们送进了407医院,医院对他们实施了紧急免费的救治、清洗肠胃。他们是一对来自济南热恋中的年轻人,由于家里反对他们谈恋爱,所以,相约来到海边,在喝下安眠药后,安静地坐在沙滩上,选择大海作为他们永远的安息地来抗拒家人的反对。第2天,两人清醒过来后,经过我们反复做工作,最终表示不再轻视生命,要对得起自己的父母。

新兵训练 1984年摄于烟台
第五篇:转入地方
1985年下半年,中央军委决定,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按照削减计划,烟台基地合并到青岛基地。恰好那一年我认识了我的“老公”,考虑到我的实际情况,本人提出申请退役,自愿留守善后办,协助处理基地撤消相关事宜,待撤消完毕后,办理退役手续。令我感到欣慰的是,领导同意了我的申请,要知道我们考军校报名时,指导员曾郑重地对我们说:“你们要作好长期服役的思想准备,按照规定,中专毕业在部队的服役期是20年,大专以上毕业服役期25年。”我是刚刚毕业的学员,无论如何不能作为削减的对象。是的,我没有达到规定的服役期,但我积极响应了裁军的号召,很多老同志是不愿退役的,他们把青春和整个生命全部贡献给了部队的事业。就这样,随着海军烟台基地的撤并,我也完成了服役的任务,回到了北京,回到父母与爱人的身边。很快,我在部队学到的通讯知识应用到了工作之中。
每每回忆起我的部队生活,我总是发自内心地说:“人一定要到部队去锻炼一下,是部队的大熔炉锻炼了我!”我爱我的军旅生活,我爱我的战友、我爱我的兵……

本文作者 1983年摄于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