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通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妇工园地 >> 文章
关于“它”你知道多少? 
http://www.iwhr.com     2009-12-30 13:30     来源:      作者:
字体: 】    打印    关闭    

岩土所  王宏

    它是生长在沙漠中的药食同源的胡颓子科植物,是一种落叶性灌木或乔木,一般高1~5米,高山沟谷可达18米。生长在最严酷的环境里,耐旱、抗风沙,适应盐碱化土地,它不需要什么养料,也不需要更多的水分。它是行人的路标,也是骆驼的粮食,是沙漠人的食物。它的根、茎、叶、花、果都是药材,尤其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化淤之药性。医学上认为,它可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发作,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防治作用。

    它的形态,刺较多,粗壮,嫩枝褐绿色,老枝灰黑色,粗糙;单叶对生,叶柄极短;叶片纸质,长3-8cm,宽约1cm;果实圆球形,直径4-6mm,橙黄色或橘红色;果梗长1-2.5mm。种子小,黑色或紫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9-10月。每年10~11月采摘成熟果实并晒干。球形或扁球形的果实数个粘连在一起,单个直径5~8mm。果皮橙黄色或棕红色,皱缩。果肉油润,质柔软。气微,味酸、涩。

    它的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其中维生素C含量极高,每100克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可达到825—1100毫克,是猕猴桃的2—3倍,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含糖7.5%—10%,含酸3%—5%。

    叶片含粗蛋白15.75%、粗脂肪9.48%、粗纤维14.04%、无氮浸出物54.84%,用它的叶可制作保健茶。它的种子含油率10%—12%,果肉含油率14%—18%。它的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果脯、果冻、饮料等。

    它分布在我国华北、西北、西南等19个省和自治区,总面积达1800万亩。生长在海拔800~3700米的阳坡、沙漠地区河谷阶地、平坦沙地和砾石质山坡和干涸河谷沙地、石砾地或山坡密林中至高山草地。

    读到这里,你能猜出这一植物的名字吗?继续往下看。

    它有四大作用:

    迅速恢复植被作用。众所周知,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干旱少雨,土地瘠薄,大部分地区直接栽种乔木难于成活或成小老头树,植被恢复难度很大。而它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点,因此一般每亩荒地只需栽种120-150棵,4-5年即可成林。并且它的苗木较小,一般株高在30-50厘米,地径5-8毫米,栽种它的劳动强度不大,一个普通劳力一天可以栽种5-6亩。这对西北地区来讲,能够有效解决地广人少的问题,便于进行大规模种植,快速恢复植被。 

    减少泥沙的作用。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大量泥沙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使河床高出地面4-6米,最高达14米,而且每年仍然继续抬高。泥沙问题是黄河水患的根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一是沟道,二是陡坡。它的灌丛茂密,根系发达,形成“地上一把伞,地面一条毯,地下一张网”。在一些陡险坡面上,它利用其串根萌蘖的特性,可将这些人不可及的地段绿化。特别是它在沟底成林后,抗冲刷性强,而且它不怕沙埋,根蘖性强,能够阻拦洪水下泄、拦截泥沙,提高沟道侵蚀基准面。准格尔旗德胜西乡黑毛兔沟种植它7年后,植被覆盖度达61%,侵蚀模数由4万T/km2.a减少为0.5万T/km2.a。黄土高原虽有千沟万壑,它却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快速的繁殖能力,是治理沟壑的“有效武器”。

    改善生态环境,恢复生物链的作用。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以它为先锋树种,不但能够快速恢复植被,而且能够尽快的恢复生物连。

    它不但自身能够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而且由于它的固氮能力很强,能够为其他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创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优良的先锋树种和混交树种。它与次生的杨树、榆树等树种,自然形成植物的多样性。六年生的它,林内土壤有机含量为2.13%,氮量为0.11%,两项指标均比耕地高出1倍上。荒地生长它后,不施任何肥料种植农作物,当年产量比一般农田高1倍以上,而且连种3年地力不衰。

    促进山区发展经济作用。它是生长在干旱、贫瘠的不毛之地上的经济植物,其产品即可食用,又可药用。它的这一特点,是其他经济植物难于代替的。目前国际国内已开发出的它产品有药品、保健品、酒、饮料、化妆品等多种产品。苏联利用它的油为原料,开发出了近十种药品。国际上研究开发它的产品的机构和企业越来越多,发展势头很猛。我国近几年在它的产品开发方面发展也很快。随着它的产业的深入发展,必将带动山区它的加工业的发展,农民就可以通过采收它的果、叶增加收入。

    山西称它醋柳,陕西称它黄酸刺、酸刺柳,青海称它黑刺,内蒙古称它酸刺。别名:达尔、醋柳果、大尔卜兴、醋柳、酸刺子、酸柳柳、其察日嘎纳、酸刺、黑刺、黄酸刺、酸刺刺。

    关于它的传说,古代一个原始部落中,牧民不忍杀掉疾病缠身的老马,将它们放逐于广袤的山野中。不久,这群马又出现在帐篷外,雄姿骠悍。牧民们以为有神相助,跟踪马群来到一片茂密的果林中,见群马以一野果为食,便称此果为“圣果”。这种神奇的圣果学名叫做——沙棘。

    文学作品中常把女人比作沙棘草:极富于忍耐,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4: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