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工办 钱蕴璧
这是一段陈年往事。50年前,我大学毕业分配到水科院水利所工作后第一次出差的经历,至今历历在目,抚今追昔,心里充满了感动,激动中也有心酸,更多的是对今天科技工作快速发展的赞叹,对美好前景的无限向往!
1960年早春,所里组织了一次对山东曹县河网化地区的现场考查,我作为新兵,也跟随前往。我们一行大多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带着洛阳铲等取土工具,还有几辆当时唯一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在邸所长的带领下出发了。当时由于受天灾人祸的影响,国家经济十分困难,为了节约开支,我们出差都坐硬座,我和杨大约因为是女生,受到男同胞的照顾,坐在临窗的位子,免去了遭受车厢拥挤之苦。记得在徐州车站停车时,我们到站台买了些包子,准备充饥,进到车厢后,我打开车窗想换换车厢里污浊的空气,突然我看见一双黑呼呼的手伸进来抓住热腾腾的包子,转身就消失在站台上杂乱的人群中,直到今天闭上眼睛,我仿佛还看见一个十几岁的男孩,衣衫单薄、蓬头垢面,拿着几个“抢”来的包子狼吞虎咽……我想他一定是饿极了,我当时的惊恐,更多的是心酸,至今难忘!
火车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取出带来的取土工具和自行车,一路人马连所长也不例外,骑上自行车,在曹县水利局同志的带领下,住进了县招待所。我们三个女同志住一个房间,没有暖气、没有热水,只有硬板床、一个脸盆、一张三屉桌、一个硬板凳,这就是房间里全部的家当。早春二月,当时的天气还很冷,而这里门窗都开着大缝,再加上食不裹腹,走进房间,真有一种透心凉的感觉。
第二天,在听完曹县水利局同志介绍情况后,我们骑上自行车开始了现场考查。天气还不错,太阳暖洋洋的照耀着大地,只是有风。曹县的河网化工程做得很好,灌排渠系成网、林路成网,小麦还没有返青,在积雪的覆盖下隐约可见青葱的绿色,似乎支渠里还有积水。午后风越来越大,我们一行人顶著凛冽的西北风,沿着渠道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艰难行走。这对于在城市长大的我来说真是太难了,原来我以为骑自行车没什么难的,自认为车技不错,如今,顶着西北风,迎着让人难以睁眼的漫天尘土,我的自行车变得难以驾驭,车把东歪西扭,险象丛生。突然一阵狂风吹来,就像龙卷风一样,刹那间将我连人带车一起“吹”到渠道里了!我不知道是怎样“滚”到水里的,渠水冰冷刺骨。很快离我最近的乔和张立即冲下渠道,将我捞起来,面对湿淋淋的我,他们毫不犹豫地脱下棉衣或棉裤,让我穿上,自己却只穿件单薄的毛衣,这时我已从落水的惊恐中清醒过来,大家围着我,三言二语,我得到了最好的鼓励和安慰,我泪流满面,有委曲,但更多的是为我得到的关爱而感动,至今难忘!
晚上县长请吃饭,当时的宴请也就是几个青菜加一碗红烧肉,这在当时困难时期已经很奢侈了。县长听说我落水的事,很关心,他说:“着了凉水一定要喝点白酒驱寒,要不会生病的。”在他的引导下,我竟然喝了好几盅白酒,这是我第一次沾酒,第一次体验到酒的清香和浓烈,体验到酒后的热血沸腾,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喝酒的经历。
如今50年过去了,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差不再乘坐拥挤的硬座,至少也是硬卧吧;汽车取代了自行车;舒适的宾馆取代了简陋的招待所。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我坚信明天会更美好!

1960年2月和曹县领导、招待所同志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