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所 袁玉平
早就听朋友说过,在北京东部有一座盘山,那里风光秀丽,没有城市的喧闹,鸟啼虫鸣充盈于耳。城市的拥挤、工作的压力,让我十分渴望那种宁静的大自然气息,欣然前往素有“三盘胜境”之美名的“京东第一山”盘山。
从北京踏上开往盘山的巴士,只有两个小时的路程,很快我便置身于世外桃源。就像朋友所说那样,我看到了满山的苍翠,闻到了泥土的芬芳,也忘记了城市的喧哗……安宁恬静,今天终如愿。听导游介绍:清乾隆皇帝,先后巡幸盘山32次,留下了歌咏盘山的诗作1300多首,并发出了“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感叹。能让一个皇帝多次临幸,又如此歌咏的山岳景观,足以见得盘山的魅力与神奇。
车停好后,大家来到山脚下。太阳的光芒洋洋洒洒照在山脚下一片金黄色的柿树上,漫山遍野,错落有致的大柿子,是盘山远近闻名的代名词。镶嵌在群山峻岭之中的柿树,星星点点折射出耀眼的金色,放眼望去,颇有“世外桃源”之美。
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抬头看去,那环绕在云山雾海中的峰顶像是在向我们招手,我们迫不及待地向上攀登。盘山的石阶,时而盘旋于悬崖之上,犹如天工着意打造的一道金箍紧紧地套牢凌空突出的悬崖;时而如直达云端的天梯,直挂在岩壁前;时而又掩映于茂密的石丛之中,给人拓展出无限想象空间。盘山的云松,似乎都有着一种极其顽强的生命力。长在厚实土壤之上的松树,也许是因为有盘山土壤滋养的先天条件吧,那挺拔的身姿,那环绕着树身的枝杆,都显示出一种非凡的魅力。而那些长在石块、石缝之间的松树,由于受到挤压,不仅树身长满了无数“斑痕”,树形也歪七扭八,给人一种先天不足之感,但只要你深思一下,就会发现,这些生长在石块、石缝之间的松树,虽然没有标致的躯干,也不具备木材的资质,但却让人有一种生命旺盛的感动!正是这种感动,使这些松树用一种神奇的力量,无论酷暑寒冬,无论霜打雷击,牢牢守着生命之根。那些倒挂于悬崖边上的松树,由于受生长条件的制约,树身树形变得扭曲,但无论是斜枝旁出,还是“金钟倒挂”,或是直立于险峻绝壁之上的“横空出世”,都以一种纵向伸展之力,在生长条件如此艰难的境地之中,用激情演绎着生命的活力。
当我站在盘山主峰露台,深吸一口气,掺杂着花香的凉意迎面扑来。很久没有这么新鲜的感觉了,逃离了城市中钢筋水泥的禁锢,没有了车来人往的喧嚣,面对满山的苍翠与繁茂,心情放松自然。伫立在海拔860余米的盘山主峰挂月峰,环抱在一片绿色的臂弯中,原来生活可以如此惬意安静。
风光无限,时间有限,山顶小憩后,带着胜利的喜悦,我们在一路欢声笑语中集体下山了。盘山,你身边又多了些足迹,证明你古老的身躯没被时间磨损,有挂松作证,挂了几世的沧桑还那么清秀迷人。转眼到了盘山的脚下,我们将即将启程。我只想说,盘山,我们还会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