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处 周虹
老妈说,她怀我的时候吃过很多珍珠粉,可是很遗憾没能给我白皙的皮肤。我说,那她一定看过几本书,写过一些字,多少“喝了点墨水”,所以,尽管我不够白,却爱说爱写,注定与文字相伴。
年幼时,听从大人安排,我忙着学舞蹈、学绘画、学弹琴、练书法,甚至还守着长辈看过下象棋。可三分钟热度过后,除了舞蹈,其它纷纷荒废,辜负了父母的一片苦心。
倒是早在五岁那年,老爸出差带回一本作文画册,让我爱不释手。还记得,其中一篇题为“我的理想”。插图上的小男孩,梦想着当科学家、飞行员、教师还有音乐家,而我的理想是什么呢?我在小方格里认认真真填满三百字,并开门见山地告诉大家:“长大了我要当律师。”其实,幼小的自己并不懂得律师是怎样的职业,只是渴望将来也能站上神圣的讲堂,用自己雄辩的口才和渊博的学识,维护公平与正义。或许,就是从这时起,冥冥之中,我的人生将与言语有关。
与言语有关的很多个第一次
九岁练琴,每当老妈外出,我都趁机搬来凳子,取下书架上的《青春之歌》,断断续续读完了人生的第一本小说。可父母都是工科背景,架子上的文学书籍实在太少。我终于鼓足勇气向他们坦白琴技不够长进的原因,也请求为我从图书馆借回一些“故事书”。
《安徒生童话》、《郑渊洁童话》、《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苏拉》、《可爱的中国》、《童年》、《家》、《平凡的世界》……后来每个暑假,妈妈都会按照她列的书单,带回一本本名著,让贪玩的我静静坐下来,窝在房间里,忘了动画片,也忘了饥肠辘辘。
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不再满足于汲取养分,也偷偷尝试练笔。渐渐地,有了第一篇范文,第一次比赛得奖。我开始期待每一堂作文课,期待向同学们大声朗读自己的文字;更期待每一次比赛,在那高高的讲台上,绘声绘色地与所有人分享我心中的故事和情感。
至今仍感谢一位小学老师,让我拥有了一个难忘的节日,也爱上了手持话筒的感觉。十一岁的儿童节,我一如往年穿上新裙子、抹了红脸蛋,和伙伴们等待着在礼堂表演。离晚会开始还有几个小时,正蹦着跳着回忆舞蹈动作的我,突然被大队辅导员叫住:“周虹,今天的晚会,由你和振寰一起主持怎么样?”我甚至来不及思考,便点头接受了这项光荣的使命。当我握着牵有长线的话筒走出幕布,笑着对台下几百双眼睛道“六一节快乐”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的心欢喜得快要飞起来。
下一个第一次,发生在初中一年级。周末午后,我随手写了首小诗,却做了个郑重的决定——投稿。在快淡忘自己这个勇敢举动的几个月后,我从奶奶家度假回来,老爸一开门就告诉我茶几上有杂志。我小跑着过去,本以为是《童话大王》。“爸爸,您帮我订新杂志了么?”“你打开看看就知道。”翻开那本《聪明泉》的瞬间,我惊讶了:那是我的名字,还有我的诗!
与言语有关的又一个理想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是国家历程中具有坐标性意义的一天——百年香港回归祖国!放假在家的我,跟随CCTV的全程直播,见证了历史事件的发生。尽管这是中国电视新闻史上很不成熟的第一次直播,但电视机前的我,却在心里悄悄种下了拿起话筒、亲历历史的愿望。
第二年,央视主持人水均益出版其自传《前沿故事》。和好友逛书店时,我们不约而同地买下来,听小水说那些发生在前线的采访故事。再后来,吴小莉的《足音》、唐师曾的《我钻进了金字塔》战地三部曲纷纷面市,我用自己不多的零花钱一一抱回,用心拜读。直到高考前的冲刺阶段,我还把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藏在书桌抽屉里,偷偷看,细细品。
可以说,是一台台晚会、一次次校园活动、一篇篇随笔和一本本名主持自传,陪伴了我的高中岁月;也是几年里的每一次登台亮相,每位名记者的经历分享,朱镕基总理答记者问上那睿智的问与答,和语文老师毫不吝啬的褒奖,孕育和坚定了我又一个与言语有关的理想——做个历史事件发生时在场的记者。
日历翻入新世纪。二○○一年七月,一家人围坐电视机前,注意力却在我的高考志愿表上。老妈希望我留在南方上学,我却固执地要去远方。萨马兰奇先生的一句:“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让我突然从沙发上跳起来:“太棒了!我决定就去北京!还有,非新闻不可!”

解说,我的言语进行时
毕业的时候我曾说,六年的新闻专业教育,将我领上一个广阔的舞台,在领我上场的同时,还教会了我跳跃腾挪的基本功。但能跳多高、能走多远,一切尽在自我修为。跟母校告别的那天,我笑着说自己做了新闻的逃兵,但也默默许下心愿:会把手持话筒的热情、认真记录的心意和用心写字的执著坚持下去。
现在想来,面试时,我大胆地在三个候选项中首选讲解员职位,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感谢院领导的信任,让我这个水利门外汉担当起院里的讲解员;更感谢所有领导的耐心帮扶,领着我上路,一路上给与我莫大的鼓励和支持,让我越来越享受解说这一属于自己的言语进行时。
今年,迎来了新中国六十周年大庆,我再次以讲解员身份参与这一盛事当中。一位加入水利队伍仅两年多的新兵,就能作为行业宣传员,广泛介绍和传播水利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和辉煌成就,自是荣耀,更是重任。
用五天时间熟练掌握两万字的解说词,并结合小样完成参观路线的设计和串讲;同时,恶补讲解礼仪和实战技巧。时间短,任务重!一周的培训里,我曾为无法流利说出水利展区囊括的六大内容脸红,为顺利通过领导验收熬夜串稿;也曾为第一个上台试讲心跳加速,还一不小心闹过“依靠小水电灌溉”的笑话;更至今牢记第一场为部领导讲解的经验教训。

前后一个月时间里,“辉煌六十年成就展”每日接待参观者数以万计。面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受众群,要想做到有效和贴近的沟通,作为讲解员需要临场选择最适合的讲解内容及方式。在顺利完成了从记忆讲稿到将展览内容烂熟于心的过渡后,各式各样的观众提问,成了我面临的新难题。在我的书桌上,如今放着一个很薄却写满问题的记事簿,从2009年9月20日到2009年10月19日,每天都有不同的提问,还有班下的自我解答。从三峡大坝的长宽高、小浪底怎样调水调沙,到都江堰鱼嘴为何能实现四六分水,以及面对水资源短缺的国情,我国是否会大力开展海水淡化……感谢网络这位老师,为我解答了一个个疑问,更在这问与答的回合中,让我对水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浓的情感。
没能继续自己的理想,做一名出镜记者,多少算是憾事。而新闻理想中亲历历史、记录瞬间的渴望,通过讲解这一我不曾料想的途径,不也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实现和表达了么?
如今,我仍旧像十一岁时那个壮着胆拿起主持人话筒的小女孩,热爱舞台、热爱观众,更珍惜每一个手持话筒和笔、让我表达的时刻,也依然会勇敢地站上台,依然会真诚地说出来、写下去。
就这样,把我说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