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顾问委员会
 ·院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院庆工作办公室
 电  话:68785208
 邮  箱:yinrq@iwhr.com
 联系人:殷人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中国水科院50周年院庆 >> 相关媒体
曹文洪:泥沙研究领域不断扩大众多工程实践问题得以解决 
http://www.iwhr.com     2008-02-29 16:27     来源:      作者:
字体: 】    打印    关闭    

现代水利周刊:我国泥沙研究的实力怎样?在国际的地位如何?

    曹文洪:我国是一个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问题十分突出的国家,江河治理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大江大河的治理开发,进行了大规模江河治理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过几代泥沙科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泥沙研究水平居世界先进之列,尤其在高含沙水流运动、泥沙异重流、水库淤积与调度运用方式、非平衡输沙理论、泥沙运动统计理论、泥沙模拟理论与技术等多个研究方向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因此,1984年7月,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我国泥沙科技界在世界科技领域正式占有一席之地。

    现代水利周刊:为解决我国泥沙问题,我们作出了哪些努力?

    曹文洪:中国水科院泥沙研究所1956年成立以来,紧密围绕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和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开展研究工作,提出了大量高水平研究成果和解决了众多生产难题。

    建所之初,围绕黄河治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问题及泥沙基本理论开展实地调查和研究;为培养泥沙研究人才,在水利部和水科院领导的支持下,面向全国开办泥沙培训班,对提高全国泥沙研究水平起了很大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泥沙研究所大部分同志被下放到三门峡、刘家峡、渔子溪和山西沂县等地,在困境中继续从事泥沙研究工作,并且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改革开放后,泥沙研究所的发展迎来了春天,承担的科研项目遍布全国的主要江河流域和国家级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特别是在黄河、长江流域治理和三门峡、三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围绕泥沙处理的“难点”问题,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承担了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和水利量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付出了巨大精力,作出了贡献;承办和主编的《泥沙研究》杂志,为繁荣学术,促进泥沙学科水平提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成立“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作出突出贡献,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科技骨干。进入21世纪,成立了水利部水沙科学与江河治理重点实验室和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科研所奠定了良好基础。

    现代水利周刊:从传统泥沙研究、泥沙基本理论、工程泥沙研究到现在,泥沙研究涉及很多学科领域,还应该向哪些领域拓展?

    曹文洪: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快速发展,泥沙学科与自然、社会和经济学科交叉日趋频繁,涉及领域不断扩大。泥沙学科的自然属性扩展方向主要是向河流上游延伸,与地貌学、水土保持学交叉,形成地貌侵蚀动力学等研究领域;向河流下游延伸,与海洋学、沉积学交叉,形成河口海岸泥沙动力学等研究领域;与环境学科交叉,形成环境泥沙、生态泥沙等研究领域。泥沙学科的社会经济属性扩展方向,是向全流域的管理方向发展,将形成泥沙资源化、泥沙经济概算、健康河流演变等研究领域。


    (摘自07年10月18日中国水利报  记者:肖丹 张灯林 刘艳飞)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4: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