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顾问委员会
 ·院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院庆工作办公室
 电  话:68785208
 邮  箱:yinrq@iwhr.com
 联系人:殷人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中国水科院50周年院庆 >> 相关媒体
胡春宏:泥沙学科的发展需要深入的基础性研究 
http://www.iwhr.com     2008-02-29 16:58     来源:      作者:
字体: 】    打印    关闭    
    ■未来我们研究泥沙,首先要加强基础研究。
    ■要注重学科的交叉,走出传统的泥沙概念。


    现代水利周刊:在我国泥沙研究中,有哪些好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国际上,有哪些好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胡春宏:特殊的自然地理地质条件造成我国的泥沙问题非常严重,导致我国工程实际中泥沙问题十分突出,因此,我国投入在这方面的研究力度也很大。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泥沙学科在我国已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体系,包括泥沙运动力学、河床演变学、工程泥沙、河流模拟、高含沙水流运动等。我国在泥沙研究中有以下几方面的经验值得总结:

    一是我国泥沙科研工作与重大工程密切结合。我国的许多泥沙问题研究都是从生产中提炼出来的,通过解决这些实际工程中的泥沙问题,我们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江河的治理、水库的运行都总结出了很多经验,带动了学科的发展,并使得我们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二是我国江河上积累了大量原型实测资料,这跟很多国家的情况都不一样,在国外一般都不可能设立那么多水文站等进行原型测量。这些原型资料非常重要,许多研究成果都是建立在这些实测资料的基础上的。这些资料为我国泥沙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泥沙学科的发展有一个很好的基础。

    三是我国非常重视泥沙实体模型、数学模型和原型资料的结合。这是泥沙研究的三种主要手段,通过这三种手段可以互相验证研究成果。限于目前泥沙研究的水平,研究成果的精度不很高,所以必须不断地跟踪研究,验证以前的研究成果,通过实测资料的对比来调整和改善模型。无论是实体模型还是数学模型,都需要不断地完善,从而提高模型预报的精度。这种研究方法带动了泥沙数学模型和实体模型的快速发展。在1990年代以前,泥沙数学模型还只是作为一种辅助的研究手段,尚未将其作为工程决策的主要依据,而现在泥沙数学模型的作用已越来越被重视,其优势逐渐发挥出来。这三种研究方式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推动了泥沙学科的发展。

    四是开展联合攻关、多单位协作、进行很多平行的研究。这点经验在我国尤为突出,这也是由泥沙学科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泥沙研究成果的误差较大,尚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通过多个单位的平行研究,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五是我国在泥沙学科发展上的学术氛围非常好。通过大家不断的学术交流、经验总结,博采众长,我国的泥沙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个较为完整的泥沙学科体系已经形成。在泥沙学科体系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吸取了很多国外的经验,同时还吸取了国内研究中的很多成果,吸收了各种学派的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泥沙学科。

    关于借鉴国外泥沙研究好的经验方面。实际上,我国泥沙学科的发展从早期就是通过引进和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思路而发展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针对我国的实际(如高含沙水流运动等),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泥沙学科。当前国外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首先是国际上在泥沙基础研究方面做得比我们要深。我们主要是围绕生产问题来作研究,在基础研究上与国外的一些学者有较大的差距。一个学科要发展,一定要积累大量基础性研究的成果,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有突破,我们在这方面应该加强。此外与老一辈泥沙专家相比,年轻一辈泥沙专家似乎承担的研究项目很多,但是老一辈泥沙专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要比年轻一辈专家大很多,年轻一辈专家在学科发展中的创造性不足,没有突破性的发展,当前我们的研究系统性不强,显得较为分散,重复性研究较多,缺乏成熟的商业化软件等。我国在泥沙测验的仪器设备也较国外落后,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还需要加大。

    第二,国外专家提出的一些新理论和新方法以及在研究中他们考虑问题的视野与创造性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我们以前将专业分得很细,孤立地学习和研究一门学科,而事实上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单一和孤立的问题,都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我们应向许多国外专家学习,将各种学科整合到一起进行综合研究。

    现代水利周刊:从宏观上来说,未来泥沙研究的方向在哪里?我们还应该引入哪些新思路、新手段来解决泥沙问题?

    胡春宏:这个问题我在前面已涉及了,我认为未来泥沙研究的方向,首先要加强基础研究,应多在泥沙学科的基本问题、基本理论上下功夫,完善泥沙学科的理论基础。现在存在一种大家都不把精力放在基础研究上的倾向,已有许多有识之士注意到并在呼吁这一问题了。

    第二,要注重学科的交叉,要走出传统的泥沙概念,因为这个概念很窄,仅限制在河道泥沙研究的范围内,应该把流域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研究整个流域的泥沙问题以及泥沙与其他问题的相互影响,不能仅研究河道的治理,而要把河道治理与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在泥沙研究中必须引入宏观、系统、创新性的思维,这是我们最缺乏的。

    第三,关于泥沙研究的一些具体方向,我认为今后应在加强泥沙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环境泥沙、泥沙经济、泥沙资源化、流域水沙优化配置以及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河道整治和河口整治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摘自07年10月18日中国水利报)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4: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