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顾问委员会
 ·院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院庆工作办公室
 电  话:68785208
 邮  箱:yinrq@iwhr.com
 联系人:殷人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中国水科院50周年院庆 >> 百人访谈 >> 综合
也忆“西露天” 
http://www.iwhr.com     2008-10-15 13:19     来源:      作者:
字体: 】    打印    关闭    

宿俊山

    今年是水科院五十年院庆。春节回国探亲,与老王通电话,他让我写一篇文章来纪念在水科院的日日月月。回来后一直没有思路,差一点就要放弃了。正巧,程晓陶师兄写了一篇回忆西露天的文章传给了我。我觉得晓陶写得真好。 我有时与沈振明(她现在也在美国)通电话,  也经常回忆过去在露天实验场地的美好时光。 我何不也写一点这方面的东西?不过人都说抛砖引玉,我这儿是抛玉引砖。晓陶的一块玉,引出我一块砖。晓陶是从学术角度来写的。我想换个角度,从生活角度写一点回忆。漫漫人生路,我们能够在一起工作就是缘分。岁月蹉跎,我们都应该热爱生活。

    我经常想,  在水科院水力学所的时间尽管不长,  但我有幸遇到了一批世间最好,  最聪明的人(英文叫one of the most friendly and intelligent groups)。记得刚从院团委调到四组,  就参加了溃坝物理模型实验。 老王让我负责提闸门。 我不小心把口袋里的钱包掉到水里,  而把下游的传感器弄坏了(那时候的仪器很贵)。 我当时脸色苍白,  浑身冒汗。 可老王一再安尉我,  说没事。 以后我又向他请教有关物理模型的制作,他也很耐心地给以解释。后来我与李小佩一块调试由法国引进的二维滑坡涌浪程序。有一天,计算中心的娄锡山打电话给老王,说快拿三轮车来取纸。原来是我写程序时不小心写了一个死循环打印子程序。听到这个消息我是如雷轰顶,目瞪口呆!这时全组的同事没有责备我,都纷纷安慰我。尤其是袁小勇,给了我很多安慰。要知道当时的纸和机时是很贵的。

    记得有一年给大学本科毕业生调工资,我因为是清华毕业的,五年制,而工资比同级其他学校毕业的学生低一级。为此,何少苓、王新声和李小佩很为我抱不平,联名给院里写信要求同等待遇(尽管我没有求她们)。分房时,我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这次又是她们三人加上老陆为我积极争取。

    在我结婚时,组里的同事为我忙里忙外。李小佩亲自为我布置新房。老王还为我制做了一幅画。结婚不久,我到了新成立的水环境研究室。不幸得了泌尿系结石。在北大医院住院期间,室里的同事真是花了不少时间。尤其是何少苓和蔡晓明。不久,我的儿子郝宿来到了人间。组里的同事更是帮了不少忙。李桂芬所长还送给了我们一袋好大米(当时米、面都要粮票,好米更是难买)。我欠大家的太多了。

    露天的条件是差,但不是一点好处没有:每年朱工和老米都种一些菜。到了秋天,经常能吃到新鲜豆角(当时还没有绿色食品这个词)。露天还有一个太阳能浴池(当时也没有,或者说不知道可再生能源这个说法),到了夏天,每天都可以洗一个淋浴。在当时,这是很不错的了。可见二十几年前的西露天人可真不简单:吃着绿色食品,用着可再生能源。而且,西露天人还很注意锻炼身体,有一个乒乓球台,每天的工间操必有一场大战。记得好像熊涛的技术最高,我最后。我连彭静也打不过。除了乒乓球之外,还有一个排球场。排球场上,何少苓师姐自是技高一筹(她曾经是清华女排队员)。我吗,自然是最差的了。

    春节是中国人的大节日。我们露天的同事更是尽兴庆祝。老米的羊肉串、袁小勇的饺子、赵工的对联、晓陶的独唱、老刘和王新声的酒量,何少苓的麻将等都还历历在目,好像是昨天的事情。记得有一年东露天的老工程师们还写了一副对联:

    一个火锅涮三斤羊肉高高兴兴除旧岁
    半间平房坐几个书生欢欢喜喜迎新春

    横批:又是一年

    最令人难忘的恐怕是我们一年一度的春游和秋游。大部分是我们师兄弟和林先生一起。有时是组里或所里组织。每次回来,我都感到很兴奋,当时还写了不少诗。很可惜,国内的房子没有了,曾经写的诗都不见了。康西草原的烤整羊今天还回味无穷;颐和园里老刘带的大螃蟹罐头令人大开眼界;西山植物园里郝宿和周源合唱的《渴望》还在耳边回响;金海湖我和文根在长城上面喝的啤酒现在还有点醉。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们西露天人都老了。让我们互相遥祝健康。有机会我们再相聚,重温旧梦。

注:老王---王连祥,时任四组组长;
    老刘---刘树坤,时任水力学所付所长;
    老陆---陆吉康,四组工程师;
    朱工---朱明璋,四组工程师;
    老米---米恩泊,四组工程师;
    文根---廖文根博士;
    周源---周建军博士的儿子,比我儿子大十天。当时我们两家合住一个单元。

    除了上述的同事之外,据我所记,前后在西露天工作过的还有:熊利平、钱鸣森、周淦明、尹华、范雨臣、雷旭明、郭伟时、铁灵芝、倪静、曹念铮。

(此文写于二○○八年九月美国佛州,编辑:王连祥)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4: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