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顾问委员会
 ·院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院庆工作办公室
 电  话:68785208
 邮  箱:yinrq@iwhr.com
 联系人:殷人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中国水科院50周年院庆 >> 百人访谈 >> 综合
回忆与见证 
http://www.iwhr.com     2008-07-25 15:03     来源:      作者:
字体: 】    打印    关闭    

张玉岚 白路

    一

    1953年水利部向国务院请示,成立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很快获得批准。于1954年10月开始准备,1955年正式成立筹备处,处长李叔明。

    1956年7月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建院(西郊景王坟)。1956年9月4日,水利部颁发‘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印章。

    1956年9月15日,水利部转发国务院任命(水人干字第2447号),黄文熙、张子林、谢家泽三人任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957年2月3日,国务院又任命张任兼副院长,名列谢家泽之前。

    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成立时,人员主要来自于水利部南京水利实验处,天津水工试验所和水利部。计划人数为600人,其中技术干部368人。

    下设机构:水文研究所、土壤改良研究所、泥沙研究所、水工研究所、水利史研究所、结构材料研究室、仪器研究室(仪器工厂)、技术室、图书馆、办公室。

    1956年10月15日,水利部转发国务院对所级干部的任命,谢家泽兼任水文研究所所长,叶永毅为副所长;张子林兼任土壤改良研究所所长,粟宗嵩、邸殿标为副所长;黄文熙兼任土工研究所所长,蒋彭年、朱维新为副所长;陈椿庭为水工研究所副所长;方宗岱、孙子文(57年任命)为泥沙研究所副所长。1956年12月水利部任命赵世邏、杨持白为水利史研究所副所长;郭惠申为仪器研究室主任;李宏基为结构材料研究室主任,李清泰为副主任;李叔明为办公室主任;黄文熙兼技术室主任,康志章为副主任。1957年5月免去杨持白水利史研究所副所长职务,任命为图书馆馆长职务。

    院设党总支委员会,魏一忠为党总支专职书记兼人事科长。

    二

    1958年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电力工业部水电科学研究院三单位合并,是经上述主管单位,共同协商达成协议,并征得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同意,经聶荣臻副总理批准实施的。先是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与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于1957年4月合并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1957年12月水利部与电力部合并,两部于1958年4月协商达成协议,于1958年6月,两个科学研究院合并为:中国科学院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合并后,由黄文熙、张子林、张任、谢家泽、杨家德、覃修典、李叔明七人组成临时院务委员会。1960年6月,水利电力部任命,张子林为院长,黄文熙、谢家泽、苏一凡、覃修典为副院长。

    1962年6月水利电力部任命,张子林为党组书记、于忠为副书记、副院长。

    下设机构:水文研究所、河渠研究所、水工研究所、灌溉研究所、水利史研究室、仪器工厂、技术处、计划处、办公室、行政处、政治部。

    各所、室负责人,从1960年~1964年陆续任命:

    李克宁为水文研究所副所长;钱宁、丁联臻为河渠研究所副所长;陈椿庭为水工研究所所长,林秉南为副所长;蒋彭年为土工研究所所长,尤奔为副所长;赵佩钰、沈崇刚为结构材料研究所副所长;邸殿标为灌溉研究所所长,郝丰庵为副所长;杨持白为水利史研究室主任,武敬诚为副主任;刘舟田为仪器研究工厂厂长,王志京为副厂长;刘辉祖为技术处处长;田孝忠为计划处处长;李叔明为办公室主任;胡斌为行政处处长。大跃进期间,成立一个跃进办公室,李叔明兼主任,李雨普为副主任,魏一忠为党总支专职书记。

    三

    1969年,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根据中央“关于国家机关,科研事业单位,要精兵简政,撤销机构,下放人员”的精神,进行下放工作。下放的原则,基本是按着水电部的要求,对口下放,并成建制下放到水利水电建设施工现场,进行劳动。当时主持下放工作的是1968年经水电部批准的革命委员会组织实施的。院革命委员会由十三人组成。张新宇为主任(电总调来),梁子端为副主任。张新宇、梁子端、武敬诚、蹇家才、郭立富、张岳同志为革命委员会常委。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首批人员下放是去河南水电部平舆“五.七干校”。于69年6月由梁子端带队,共下去211人,其中技术干部153人。随后就开始组织对口下放。在安排人员下放时,没有完全按建制组成,下放的面比较广。但主要骨干力量集中到水电部第四工程局、第六工程局、第十一工程局及山西忻县水利局。少数专业技术干部下放到第十二、十三工程局和北京第二工程局。

    下放京外工程局的要求“三带”,带户口、带工资、带家属。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共下放537人,其中专业技术干部457人,行政干部、工人80人。他们是分批分期走的。人员比较集中的,指定了带队负责人。第四工程局由邸殿标带队、第六工程局由魏一忠带队、第十一工程局由常春维带队。下放工作于1970年上半年结束。留下的专业技术干部组成了科研连、情报排、仪器工厂,由胡斌、武敬诚负责。

    四

    1969年人员下放后,短暂的机构变换频繁,1971年4月水电部决定((71)水电综字05号),撤销水科院、电科院、华北院、北京院建制,组建临时的水电部在京四院留守处。四院留守处革命委员会成员,水科院有张洪文(军代表)参加。

    1971年6月水电部决定((71)水电综字第31号),水科院、电科院、北京院所属的工厂合并成一个,为水利电力部实验工厂。

    1971年水电部批复((71)水电政字第48号),水利电力部实验工厂成立革命委员会。由张新宇、曹瑞峰、雷元凯(军代表)、刘建辉、杨春先、李自学、范庆珍、孟宪法、孙玉成九人组成。张新宇为主任,曹元凯为副主任。

    1971年水电部批复((71)水电政字113号),水利电力部实验工厂成立党的核心小组。由张新宇、曹瑞峰、雷元凯、李自学、王占元五人组成。张新宇为组长,王占元为副组长。

    1972年水电部决定(水电综字第138号),由水科院,电科院,北京院,电规院组建水利电力部科学研究所(办公地址:六铺炕)。张新宇为所长,逯昆玉、曹瑞峰、齐洪基为副所长。

    1973年7月水电部批复((73)水电党字第30号),成立党的核心小组,由九人组成。张新宇为组长,逯昆玉、曹瑞峰为副组长。齐洪基、梁子端、周万君、蒋如琴为核心小组成员。

    下设机构:水利研究室、电力研究室、设计室、情报室、图书编辑室、施工研究所、实验工厂、政工组、办公室、行政组。

    胡斌为水利研究室主任,武敬诚为副主任;赵斌为电力研究室主任,周万君为副主任;卜毅为设计室主任,赵世萱为副主任;白凡为情报室主任,沈崇刚为副主任;林晓晓为图书编辑室主任;金岚为实验工厂厂长,史新,田宝恒为副厂长。梁子端为政工组组长,杨玉梅为副组长;姚毅为行政组组长,赵海龙为副组长;办公室由王继德负责并兼秘书。

    五

    1975年9月4日水电部决定((75)水电党字第47号),在部科研所的基础上分别设置水利电力部科学研究院和水利电力部规划设计院。科学研究院由逯昆玉、白凡、齐洪基、李纬质、周万君、梁子端、蒋如琴等同志组成水利电力部科学研究院党的核心小组。逯昆玉为组长,白凡、齐洪基为副组长。逯昆玉、白凡、齐洪基、李纬质、周万君为院行政负责人。1975年12月8日启用‘水利电力部科学研究院’印章。

    下设机构:水利调度研究所、水利调度研究所实验工厂(在南院)、电网调度研究所(在清河)、科技情报所(在六铺炕)、电力建设研究所(在良乡)。以上单位均属水电部在京直属单位,由科研院代管。水电部科学研究院时期,南、北两地分别挂两个牌子。北院挂的是水利电力部科学研究院;南院挂的是水利电力部水利调度研究所实验工厂。胡斌为水利调度研究所所长,武敬诚为副所长;张震夏为实验工厂厂长,白路为副厂长。

    职能部门有:办公室、水利水电科研处、电力科研处、财务供应处、行政处、政治部。胡斌为办公室负责人,梁子端为政治部负责人,霍永基为水电科研处负责人,熊安良为财务供应处负责人,任玉明为行政处负责人。

    六

    1978年4月恢复重建工作是根据水利电力部的决定((78)水电科学第6号)进行的。

    1978年5月水利电力部任命((78)水电党字第30号),鲁平为党组书记,张光斗为院长、党组副书记,于忠为副院长、党组副书记,覃修典、李纬质、田孝忠、沈崇刚为副院长、党组成员,谢家泽为副院长,黄文熙为顾问。1979年3月任命陈椿庭为副院长。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下放前是全国水利水电有实力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有科学技术干部650人(含工程师200人),下放后仅有200人(包括工程师60人),相当于原有技术干部的30%。科研人员不足,专业不配套,门类不全,无法支撑全国水利水电科研任务的完成和科研成果的进步发展。为此,院领导班子,对调人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经党组研究决定,在现有技术干部的基础上,再增加200人(这也只能达到原有科学技术干部的60%)。需调入的技术干部,原则是从下放到各工程局的水科院干部中集中选调,个别需要的,由地方调入。

    水电部对调入干部问题,很重视,于1978年2月20日向国务院报告,申请调入技术干部400人(其中水科院200人)。

    国务院于1978年5月6日批准((78)国政组字第50号),“你部要求增加400人问题,国务院领导已于3月5日批准”。同时,以(78)国政字第179号文件,批转北京市公安局解决400人户口问题。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任务紧迫的情况下,为早日将专业技术干部调回,采取函调、派人商调相结合的方式快速进行。特别需要从地方调入的人员,多以派人商调的方式进行。如,杨振怀、郑连第、柏树田等。从工程局调入的人员分三批陆续到北京报到。共调入256人,其中技术骨干218人,其它人员38人。

    注:各阶段机构变化组成后所级以上领导班子成员均为第一届班子成员。随着人员变化,任、免是常事,因此未逐一记入。在此,向提供下放人员名单的,田孝忠、周志德、巫一清等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文写于二○○八年五月,编辑:殷人琦)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4: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