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顾问委员会
 ·院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院庆工作办公室
 电  话:68785208
 邮  箱:yinrq@iwhr.com
 联系人:殷人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中国水科院50周年院庆 >> 百人访谈 >> 综合
五十年的感怀 
http://www.iwhr.com     2008-07-29 14:51     来源:      作者:
字体: 】    打印    关闭    

姜乃森

    由原水利部水利科学研究院、电力部水电科学研究院及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合并组成中国科学院和水利电力部双重领导的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五十年前诞生了。光阴荏苒,五十个春秋过去了,而有许多往事,犹如隔夜,感念很多。限于篇幅,现写下点滴感怀,略表对我院五十华诞的祝贺心情。

    一、五十年来地理环境的变迁

    1955年我自清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当时正在筹建的水利部水利科学研究院,地址是阜成门外景王坟(现在的北院),那时,当地四周都是耕地,住户很少。依稀记得现在北院东门外不远处,那时还有一座华表,据说那里就是景王坟的遗址。院址南侧是一片农田,没有住户,只有院西邻有当时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院北面也是一片耕地,但距院大门北约300-400米处,有一条东西向的铁路,那是由西直门通往石景山的,时常有客货车通过。当时,院门前只有一条很窄的土马路通往建工部、二里沟西口,没有公交车。

    建院初期修建的建筑物主要有大门口的主楼、主楼后面的水工试验厅、水工厅东面有一栋曾为托儿所现为土工所的二层小楼、院址西南部建了三栋家属楼、西北侧有一栋单身楼和食堂大饭厅。五十年来,变化太大了,现在全院高楼大厦林立,四周交通四通八达,已经没有一点当年的模样了。当年的建筑物现在尚存的只有院门口的主楼及其后面的水工厅(现为泥沙试验厅,八十年代曾翻修过),及现在土工所的小楼。

    二、愿我院继续发扬优良的工作作风

    原水利部水科院成立后,我被分配到泥沙研究所工作。除了1969-1978年下放到三门峡外,一直在泥沙所工作,直到1992年底退休。在水科院工作了几十年,我觉得我院有些优良的工作作风,应该继续发扬光大。

    1、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几十年来,泥沙所在解决重大工程的泥沙问题时,常采取理论分析计算、现场实测资料分析和室内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对野外实测资料的取得、分析利用非常重视,这使得许多工程在建成运用后,实际运用情况与原设计和试验结果非常接近,为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如青铜峡水库、刘家峡水电站等。

    2、树立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试验研究必须丁是丁、卯是卯,不能有半点模糊不实。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社会上刮起一股浮夸风。对此,科技界对科研人员提出“三老” “四严”的口号,即“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和“严肃、严格、严明、严密”。水科院正是这样贯彻的。记得某位领导对我们年青人说:要保证试验原始记录的正确可靠,记录时如有记错,绝不能涂掉或改写,譬如:一个高程数字本为134.5米,记错为124.5米, 只能用笔把“2”划掉,在旁边写上“3”。几十年过去了,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但,我想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具有这种严密踏实的工作态度,仍是十分必要的。

    3、关注对年轻人的培养:水科院每年都有一批分配来的大学生。这些年轻人年富力强,工作热情高,但缺少工作经验,有的人专业知识也还欠缺。当时院、所领导很重视对他们的培养。一方面,请老专家讲授专业理论课。如泥沙所的钱宁副所长和侯晖昌教授都曾为全所同志讲过课。另一方面,在试验中放手让年轻人去干,并及时指导。记得当时对培养年轻人提出的口号是“一年带、二年帮、三年独立、五年带人”,使年轻人很快成长起来。

    4、发扬学术民主,活跃学术气氛:科研单位是探讨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为此,发扬学术民主,集思广益非常必要。在这方面泥沙所做得较好。每年年终都召开全所的学术讨论会,由各业务室把当年的工作成果,向全所同志汇报,然后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气氛非常活跃,争论也很激烈。但会后同志们都能和睦相处,不带成见,在这方面,当时的方岱宗和钱宁两位副所长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他们在业务问题上常有不同看法,也常有争论,但平时的关系仍和睦相处,非常融洽。

    三、怀念一位老所长

    我到水科院后,接触的第一位领导就是方宗岱所长。方老当时是筹备处负责人之一,负责技术工作。方老是我国著名的泥沙专家,他非常关注国家重大工程的泥沙问题,而且对他看准的问题,敢于坚持己见。泥沙所上下都知道方老对待工作的态度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对此,当时的院领导及水利部的有关领导也都知道。记得有一次我们随方老去水电总局开会,讨论青铜峡水库的泥沙问题。会上争论得很激烈。会间休息时,会议主持人,水电总局崔宗培总工程师笑着对我们说:“你们方所长专会给我们挑毛病。”多年来,国内许多水利水电工程都留下了方老的足迹,都有方老的贡献,这里特别想提一下三门峡工程改建的问题。三门峡大坝泄流深孔的底坎高程原苏联设计为320米。1958年方老和范家骅教授根据试验研究结果,向部里上书要求将深孔降低20米,即降到300米高程。据说,后来是由水利部写报告上呈周恩来总理,由总理直接向苏方提出,才做出修改决定的。众所周知,由于三门峡水库的严重淤积,影响很大,当前在水利界有关三门峡水库修建的成败得失争论很大。可以设想,如果三门峡大坝的泄流深孔高程没有降低20米,仍维持320米高程,那么,今天的三门峡水库将是一个什么样的面貌是很难想象的。

    最后,祝愿我院的发展前程似锦,为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更添辉煌。

(此文写于二○○八年六月,编辑:况黎丹)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4: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