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顾问委员会
 ·院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院庆工作办公室
 电  话:68785208
 邮  箱:yinrq@iwhr.com
 联系人:殷人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中国水科院50周年院庆 >> 百人访谈 >> 综合
中国水科院外事工作回顾片段 
http://www.iwhr.com     2008-07-23 10:01     来源:      作者:
字体: 】    打印    关闭    

李桂芬

    1989年上半年,当时的院长杨德晔同志找我谈话,动员我到院里组织国际合作办公室。他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各行各业都在国际上显示自己的地位,我院要组建国际合作办公室,进一步发展我们的国际合作事业。”对于要脱离几十年的专业工作,从事行政工作多少有些舍不得。但是从院里的工作需要出发,还是带着心里无底的思想来到院里,于1989年4月正式成立国际合作办公室。在部外事司和院的领导下,正式全面开展了我院的外事工作。在原外事科3-4位同志的基础上,发展到后来的15人(不包括临时工),业务范围也逐渐扩大,全方位地开展外事工作。由于国际合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92年国家经贸委、科委等上级单位批准我院成为拥有外贸自主权的单位,是全国 8个试点单位之一,为水科院争得了荣誉。

    水科院的国际合作办公室是院对外联络的一个重要窗口,要想吸收国际上先进的技术,把我们的成就推向国际,使我们在世界上占有应有的地位,仅仅靠各单位的迎来送往、接待外宾和少数人出国考察是不够的。必须要解放思想,一切从改革开放出发,尽快地把各项工作开展起来。国际合作工作的范围要扩大,参加外事工作的人员不能都是学一门外语的,还要有全院科研业务的基础知识和管理能力。经院领导指示和批准,国际合作办公室下分成了三大专业,一是常规外事管理工作,也就是迎接送往,安排邀请外国人来讲学,派人出去考察和进修等办理手续;二是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与国内其它单位共同承担世界各经贸组织的援款和赠款项目;三是要组织国际会议和管理挂靠在我院的国际学会工作,还要组织大家多参加国际会议,力争将国际会议拿到中国来开,其目的就是要全方位的开展我院的国际合作工作。此后,水科院的外事工作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在部外事司和院领导的指导下,在各研究所的大力配合下,开展了以下几项卓有成效的工作:

    1. 开展国际间科技工作的合作研究

    (1) 协助院领导,组织各有关业务所争取承担亚洲开发银行援助中国项目,如亚行安排的关于“水费标准的研究”、亚行援助中国“引碧入连”供水项目、协助黄委开展世行资助“黄河冰问题研究”项目等。在这些项目中,各所参加的科技人员,不仅锻炼了外语,还提高了国际合作项目的管理水平。

    (2) 在部院各级领导下,组织各所承担联合国开发署(UNDP)援助中国的技术项目,例如1992年以水资源所为主承担了“华北水资源平衡的研究”的任务,“海南岛水资源平衡研究”等两项大任务,赠款几百万美元,我院作为外国专家的合作单位,共同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使联合国开发署了解了我们,也培养了一批外事人才,做出了优秀的科研成果。例如王浩院士当时负责的水资源平衡的数学模型,是当时最先进的,为外国专家所公认。

    (3) 组织各所参加外国政府的赠款项目。例如水利所与日本Jeica的项目合作,对海子水库灌区进行示范研究;在这些工作中,使他们认识到中国的农业灌溉要比世界上其它第三世界国家要先进。当时的世行负责人很希望将我们创造的经验,推广到其它发展中国家去。在这项任务完成后,在中国成立了“灌排中心”。
    (4)协助院领导组织院内的知名专家,承担我国的援外项目。最典型的是1989年孟加拉国发大洪水,淹没了总统府,水利部要以我院为主,组织各单位前往考察,并承担规划防洪任务。以张启舜副院长为首,带领各行业专家,先后多次去现场,做出了较适合孟国的防洪规划,得到了对方的好评;因而,孟方随即又委托我院进行了20条中小河流疏竣的可行性研究。孟加拉国多次委妥我院进行橡胶坝的建造,取得了好评。

    (5) 我院还抓住时机,申请欧共体的援助项目。1992年下半年,欧共体设立了援助发展中国家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项目,如粮食增产,医疗卫生等。我院立即提出申请,一年就批准了两项,以水利所为主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对方也为我们培养了外事工作人员。

    通过上述的国际合作项目,不仅锻炼了一批可以参加国际合作项目的人才,还为国家增加了一批外汇收入。
 
    2 . 双边合作及国际援助项目

    我院不仅承担了国际各组织援助我国的项目,同时也试着与有关国家进行合作研究,有时也进行一些劳务输出性的援外工作。于九十年代初期,我院与芬兰雷倍德(P. Reiter)公司合作进行溃坝洪水、冰水力学与冰工程研究,历时近十年,为我院研究人员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也为上级领导安排了与对方交流和考察的机会,水利部严克强副部长和科技部邓楠副部长都曾为此前往访问过;有关各所曾与伊朗水利部门互访,派人去讲学,协助他们建设水工实验室等;此外,我院还有少数人参与了巴基斯坦的灌溉工程,阿曼的灌溉工程的修建任务。这些工作锻炼了一批可以独立出国承担任务的科技干部,也为他们增加了工资收入。

    3 . 组织召开国际会议,力争将国际会议拿到中国来召开

    (1)在我调到国际合作办公室以前的1988年,在林秉南院长的负责下,水力学所已经召开过“高坝水力学国际学术讨论会”,那是我院首次自己组织的国际会议。参加的国内外学者很多,部领导先后接见了知名学者,他们对我国的水利科技和会议组织比较满意。1989年以后,借我们有四个国际学术组织挂靠在我院的有利条件,先后申请到第7届亚太地区(IAHR-APD)水力学会议、第42届国际灌排(ICID)执行理事会、第24次国际大坝会议(ICOLD)执行会议、第13届冰水力学与冰工程学术会议等在中国召开。来参会的人员涉及到世界各国的学者,他们先后参观了我院的实验室、各地的水利工程等,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照片1 我院为主召开的高坝水力学国际学术讨论会

    另外,我院还与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等共同承办了2次国际抽水蓄能电站会议、2次国际高土石坝会议、2次国际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会议、1次国际中小型水电会议及2次国际水电技术讨论会。为了将这些会议能开好,我院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会议志愿者,我们还专门编写了志愿者工作手册资料,至今仍为各国际会议的志愿者采用。

    此后,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大力发展,和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的提高,我院又相继申请到了2000年的国际大坝会议,2001年的第29届国际水利学大会,以及2006年的国际灌排(ICID)大会。通过一系列的国际学术讨论会,让世界各国的同行了解了我院,也了解了我国的建设成就,锻炼了一大批会务干部,使水科院在世界上的威信不断提高。因此,相继有一批学者能被选为国际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

    (2)组织各所科技人员参加国际会议。于1973年曾随张光斗院长,陈椿庭副院长和沈崇刚副院长一起参加过首次恢复我国在国际大坝会议(ICOLD)席位的马德里会议,于1987年随林秉南院长参加了首次恢复我国席位的国际水力学研究协会(IAHR)的洛桑大会。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不仅能了解国际上的当前水平,也能让国外学者了解我们。我们中国与技术先进国家是有差距,但是,我们的成就别人也不了解。记得1973年张光斗院长大坝会议上宣布中国已经建了12500座高坝时,全场轰动。当他们看到我国有一位女科技人员时候,也都表示惊讶,纷纷要回去培养自己国家的女技术人员。而且通过会间交流议和会后考察,也能亲眼看到世界各国的水平。因而院里经常组织各所有关人员参加与本所有关的学术会议,如参加了历届的国际大坝会议(ICOLD),国际灌排会议(ICID),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及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IAHR),和这些会议以下的一些专业会议。使大家结识了朋友,提高了外语水平,因而在这些会议中,我国的科技人员都能在各级委员会中担任委员,在这四个大的学会中都担任到了副主席职务。

    4 .请进来、派出去也是培养外事人员的重要措施

    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知名单位的联系,我院曾先后联系聘请了德国著名水资源专家Plat教授、日本京都大学的岩佐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颜本琦教授等为我院的名誉研究员。他们常来中国讲学,院里定期为他们提供各种杂志等资料,他们也为我院培养了一些高级科技人员;此外,世界著名的科研单位经常进行互访,例如荷兰的Delft, 德国的Kaersluh大学科研所, 英国的Wolingford研究中心, 挪威的Trandhenm研究院, 美国的Iowa水利研究所,加拿大的水研究中心等。水科院不仅在亚洲有名,在世界上也是名声显赫的科研单位之一。水科院也经常组织各级科技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广交朋友。


照片3  院领导等人在美国加州大学考察

    除了一般单位之间的来往,院里还有目的的请世界知名人士来讲学,这些学术活动不仅有我院的职工来听讲,还邀请全国各地科研单位的同志来听讲,大家积极活跃。例如:世界知名的美国流体力学家罗斯来讲学,全国听讲的有几十人;知名边界层理论学者章梓雄教授来讲学,我院与清华大学联合接待,还有院外的学者聆听。这些讲座是系统的、深刻的,难得的。


照片4  罗斯讲学的学习班合影

    综上所述,外事工作是我院向外宣传和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窗口,外事工作的兴旺衰败也关系到一个单位的面貌。到2012年我院要建成世界一流的科研单位,我们的外事工作一定要不断发展、不断前进。随着我国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外事工作也要增加新的内容,也会随着国家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更上一层楼。

(此文写于二○○八年四月,编辑:王连祥)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4: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