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鹰
1958年5月,电力部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工室,相关人员合并组成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机电研究所(机电所),开展水电站主机机电设备的科研工作。
由于所内人员专业构成的关系,绝大多数来自于大学水利系而非水力机械制造系的毕业生,因此研究试验项目,只能环绕水轮机转轮为中心的外围部件上来,如尾水管的型式研究、 水轮机现场效率试验、机组调相压水研究、机组现场振动试验、水轮机泥沙磨损以及水电机组承担轧钢机冲击负荷能力的试验研究等,被行业界或院内“美誉”围绕“中心”转,在工程界或行业界发言的份量大打折扣。
上个世纪70年代,恰逢长江干流拦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兴建,为水轮机核心部件转轮的开发研究,提供了绝好的机遇。
葛洲坝水利枢纽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提供发电设备的巨型河床式水电枢纽。设计水头18.6m,最大水头27m,总装机21台,总容量2715Mw。首台机组 1981年12月并网发电。
由于系列型谱中使用水头15-30m的轴流式水轮机尚属空白,为满足葛洲坝工程需求, 70年代初开始,机电所开始了五叶片轴流转浆式水轮机的开发研究,得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的转轮后,继与国内行业排头兵的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合作联合开发出了先进的zz500 型轴流转浆式水轮机,最终用在葛洲坝水电站#3~#21号机。zz500最高模型效率89.5% , 而与之相邻的国内4叶片zzA30最高模型效率88% ,及国外六叶片的zz587a最高模型效率 87%,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从而获得了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葛洲坝和二江工程及水电机组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从而改变了外界对水科院机电所不研究转轮的看法。
至今中国水科院机机电所已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试验设备、具有双重功能的达国内一流水平的研究机构,一方面可解决运行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又可开发各种型式的先进水轮机产品,满足重大工程的需求。
(此文写于二○○八年五月,编辑:况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