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剑明
急赴抗震救灾一线
2008年5月12日,这个载入历史的日子,本来一切工作都在正常进行,下午突然网上传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如此强的地震实在让人揪心:震区到底情况如何?人员伤亡情况如何? 作为水利工作者同时担心着震区的水利工程,尤其是紫坪铺工程就在震区内,大坝怎么样了?通信不再畅通,得不到确切消息,心一直悬着。随后有消息称温总理已赴四川,水利部也迅速反应,为做好水利工程的防震抗灾工作,第一时间组织紧急专家组奔赴抗震一线。院领导高度重视,亲自组织,5月12日当夜指派包括我在内的水科院4位专家立即加入水利部第一批紧急专家组。我们当夜紧急待命,准备随时出发,一夜无眠。5月13日凌晨接到通知,5点钟去首都机场集合,工作重点包括紫坪铺抗震安全评估。到达机场后见到了紧急专家组的其他成员。水利部第一批紧急专家组一行8人,由建设管理司司长孙继昌带队,除我们4人外,还有徐永田处长、关志诚总工、马毓淦总工。当时北京飞往成都的航班已被管制,由政府统一调配。我们由专门柜台办理登机手续,匆匆登上早班飞成都的飞机,急赴抗震救灾一线。
对紫坪铺大坝进行紧急震后安全评价
飞机上气氛凝重,均是各大部委急赴震区的人员。2个多小时后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当时成都正在下雨。下飞机后,立即有地方相关人员安排我们乘车奔赴紫坪铺水利枢纽。一路上看到滑塌的山体、倒坍的房屋、救灾的车辆、紧张的人群,感受到这的确是一场罕见的地震大灾难。
紫坪铺是遭受地震严重影响的最大水利工程,抗震救灾的地位异常重要。我作为土石坝抗震专业人员,能够作为震后到达紫坪铺的水利部第一批紧急专家组成员,为紫坪铺大坝震后安全评价和应急处置贡献力量,感到宽慰,也感到责任重大。一路上心中忐忑不安,都江堰市破坏如此严重,路过的二王庙损毁如此严重,紫坪铺到底怎么样?终于看到紫坪铺大坝了,大坝依然矗立在大江之上,心里稍微有一点踏实。到达紫坪铺时,已先期到达的矫勇副部长和刘宁总工正在大坝上等候我们。工作组向矫部长报到后,立即进行现场查勘,仔细听取工程管理人员的汇报,对大坝的震害情况进行察看,查阅分析了现有的观测资料,并察看了溢洪道、泄洪洞等地震后的工作状态。当时大坝震损情况有些触目惊心。震后各种供给暂时中断,现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极为艰难。雨中专家们能拿到的是一瓶矿泉水和一包饼干补充体力,部长待遇最高,也只是能吃上方便面。紧急会商的地点是在简易的帐篷或汽车里。包括紫坪铺公司在内的电站工作人员顾不上震后惊魂未定,家中亲人生死不明,一直坚守在大坝上。当时很多人已经一整天没有休息和进食了。紫坪铺水库还是通往映秀的唯一水上通道,不时有救援部队和人员乘坐冲锋舟进出水库。对我们这些现场人员最大的威胁是余震。查勘过程中我们遭遇了5月13日最大的6.1级强余震,当时我们正在坝上巨大的门机下,门机被震动,声音震耳欲聋,脚下坝面剧烈晃动,人站立不稳,感觉非常强烈,但大家无暇顾及危险,余震后继续紧张工作。
现场查勘后,我们专家组成员向矫部长进行工作汇报,每个人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对大坝目前的安全情况和工程的抢险要点提出结论和建议。专家组认为:地震对工程造成了严重影响,但目前大坝主体整体上是稳定的,地震变形也在可接受范围内,现有水位下大坝渗漏量不大。当前首要任务是尽快提高和恢复水库的泄洪能力,控制水位不超过现有水位;同时加强观测,做好应急措施。矫部长听取汇报后,充分肯定了专家组的工作,并作了重要指示,要求各方充分重视,做到大坝万无一失。我们第一批紧急专家组对紫坪铺大坝震后安全评价结论对水利部的决策和以后的处置修复奠定了技术依据;紫坪铺大坝主体安全的结论也在当时的抗震救灾中起到了积极的社会作用。
我作为专家组成员对紫坪铺的抗震安全性问题更加关注,因为岩土所承担了当时紫坪铺大坝设计的抗震分析工作,并且结合“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做了大量的试验和计算分析工作,我是项目负责人之一。紫坪铺大坝当时是按8度设防,根据目前的地震资料,此次遭受的地震初估在9度以上,地震反应量值显著增大;从现有的大坝震后资料来看,大部分反应与原来抗震分析的规律一致。大坝经受住了这次超常地震的考验,说明当时的抗震分析和抗震设计是成功的。
紫坪铺大坝主要震害与应急修复
考虑到坝上资源有限,也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专家组水利抗震救灾的作用,按照矫部长指示,关志诚总工留在坝上组建紫坪铺工作组,其他专家一方面继续关注紫坪铺,一方面赴德阳市和广元市核查险情危重的水库大坝及进行堰塞湖的紧急抢险处理。随后,按照水利部新的分组安排,我被紧急派往水利部绵阳工作组。5月27日我作为水利部专家,再次查看了紫坪铺大坝。6月3日我再次奔赴灾区一线,参加水利部紫坪铺水利枢纽大坝安全性评估前期策划工作。后续结合相关部门的水电工程震损调查,我又数次参与紫坪铺的震损调查、紧急修复和灾后重建等。
紫坪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56m,总库容11.12亿m3。在5.12汶川8级大地震中,紫坪铺工程经受了严峻考验。紫坪铺工程距离震中仅17公里,产生了明显的震害。
紫坪铺水库担负着下游平原及成都市区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的供水任务,考虑到当时即将进入主汛期,工程需要修复部位较多,专家组建议根据水库调度运用和度汛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按轻重缓急合理排序,提出修复项目控制进度表。当时建议为急修项目有:面板挤压破坏处理;845m高程以上面板错台和脱空处理;面板周边缝及垂直缝检查、处理;其它项目视施工工序进展情况,也要尽早安排修复处理。其中,混凝土面板修复工程的难点是845m高程错台的处理与修复,对混凝土面板震损处理采用恢复原设计功能的修复方案是合理的。
抗震救灾体会及工作设想
面对这次新中国成立以来震级最大,范围最广、破坏最强的突发地震灾害,通过我在灾区半个多月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地震灾难的惊心动魄,也被举全国之力的抗震救灾所震撼,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了“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水利科技工作者,在四川大地震的危急时刻,在上级领导的统一部署下,我能够作为水利部第一批工作组成员,第一时间到达灾区,为水利抗震救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感到宽慰。我的主要专业方向是土工抗震,作为土石坝抗震的专业人员,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让我能够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发挥自己的作用,也让我感到宽慰。
工作以来,一直对土石坝抗震问题进行研究,对土石坝包括面板坝的地震反应、永久变形及稳定性、震害形式、抗震措施等有过较多理论分析、规律总结和经验积累。通过紫坪铺大坝遭受汶川大地震的表现,对高面板坝的抗震问题增加许多新的感受和认识。这次紫坪铺大坝的震害体现了很多高面板坝地震反应的一般规律。当然,这次震害也有其一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地震作用方向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予足够重视。场地地震危险性评价及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工作也非常关键。
高土石坝强震震害资料的缺乏是制约高土石坝抗震研究和抗震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次地震紫坪铺的震害资料对高土石坝抗震研究和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应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技术和手段,尽可能获取全面的定量的震害资料和地震资料。
对紫坪铺工程本身而言,为确保大坝安全,做到“设计地震下可修复、校核地震下不溃坝”;同时为大坝修复后恢复正常蓄水安全鉴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应对紫坪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震后恢复正常蓄水的安全性进行专门研究,并结合震损调查和最新地震资料做好抗震复核和抗震加固措施的研究工作。
结合灾区震害实例,充分利用紫坪铺震害资料,开展针对性的课题研究工作,对推动高土石坝抗震研究和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近20天的一线水利抗震救灾工作中,一直得到了院领导、院各级部门以及岩土所领导和同事全方位的关心和支持,也得到了家人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后方的全力支持是我做好一线抗震救灾工作的强力保障,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敬意!
愿灾区的明天会更美好!
(此文写于二○○八年九月,编辑:殷人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