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顾问委员会
 ·院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院庆工作办公室
 电  话:68785208
 邮  箱:yinrq@iwhr.com
 联系人:殷人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中国水科院50周年院庆 >> 百人访谈 >> 再创辉煌
选派优秀科技人才支援地方经济建设 
http://www.iwhr.com     2008-09-12 14:13     来源:      作者:
字体: 】    打印    关闭    

陈道文 蒲立

    近几年来,我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通过选派优秀科技人才,以参加“博士服务团”、水利部定点扶贫、援建“节水型社会”等多种形式到地方挂职锻炼,支援地方经济建设。这为水利部、水科院和地方政府沟通搭建了桥梁,密切了合作,为西部开发提供了科技服务和智力支持,同时也为我院培养年轻干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

    我国贫困地区大多分布在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边疆地区,水问题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水利设施基础差、水资源匮乏、饮水困难、“因水致贫”普遍存在。因此,水利的扶贫工作在当地占据了特殊的重要位置。水科院作为水利行业大型综合性科研机构,拥有众多高层次人才,科研实力雄厚。自建院以来,形成了以科技扶贫、以知识帮困、积极支援地方建设和水利发展的优良传统。

    20世纪80年代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在水利部的统一领导下,我院先后派出多批次人员以“讲师团”等参加扶贫帮困、支援地方建设工作。自1992年,我院开始参加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2000年以后,我院又积极响应中组部组织的“博士服务团”,加大支援力度,积极选派干部挂职。院属科研所积极配合,水资源所、防洪抗旱减灾所、水环境所、水利所、岩土所、泥沙所、结构材料所、水力学所、遥感中心、水利室研究室等单位积极组织推荐,院领导从严把关、好中选优,先后派出了14名干部,奔赴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江西以及内蒙古、重庆等边远、艰苦地区,支援地方建设。他们大都是在各个专业领域取得一定成绩的青年专家,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是各科研所的中青年骨干。

    挂职干部克服了远离家庭、远离亲友的不便,不负院里的重托,坚守岗位、无私奉献,把良好的工作作风带到了基层,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到了基层,把严谨负责的科研作风带到了基层,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水利部提出的“五水加科教”作为工作重点,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问题,着重在水电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饮水安全、建设节水型社会、防汛抗旱、水土保持、水文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帮助贫苦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出色完成了任务。

    支援地方基础设施建设。2001年,路京选博士随水利部第一批赴张掖实践锻炼团,作为黑河组成员,赴内蒙古挂职,分管额济纳齐水务局工作。他积极参与黑河干流省际分水工作。为确保分水成功,他四处奔波,现场组织协调,在调水工作最为紧张的十多天时间里,跑坏了两部越野车,行程近1万公里。2001年,于福亮博士随第二批“博士服务团”赴江西九江挂职,任九江市水电局副局长。针对当地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薄弱的“四无”现象,组织召开了全市冬修水利现场会,通过先进单位经验交流介绍,促进了冬修水利工作的开展。他还针对当地防汛压力大的特点,注重抓了全市重点水利工程防洪预案修订、中型水库汛限水位的确定以及加强防汛办公室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等方面工作。经充分调查论证,提高了当地瑞昌幸福水库的汛期水位,取得了较好的防洪效益和工程效益。2004年,梁志勇博士随第五批“博士服务团”赴重庆开县挂职,任副县长。他积极推进当地重大水利工程——小江调水和前置库的项目建设,两项工程投资逾千亿元。他四处奔走,宣传开县白家溪取水口的优势,协调联系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征询有关院士、专家意见,促成了两项工程在开县落户。2005年,陆峰博士随第六批“博士服务团”赴江西吉安市挂职,任市政府副秘书长。他积极参与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助当地水务部门,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和“自来水户户通”工程。

    推动地方节水型社会建设。2003年,谢崇宝博士赴甘肃省张掖市挂职,担任市政府市长助理,协助分管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重点负责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节水型社会建设和年度调水工作。2005年,王建华博士赴宁夏挂职,任水利厅副总工程师。他组织并主笔编制了《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他还积极沟通我院与宁夏水利厅、科技厅等部门的联系,促成了“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研究中心”的成立。主笔编制了《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并作为自治区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积极工作,促进了包括水利、建设、环保、农业、林业等多部门联合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机制的形成。2005年参加科技部西部专项“宁夏经济生态系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促进地方水利生态和水土保持工作。2002年至2004年,刘广全博士随第三、四批“博士服务团”赴陕西延安市挂职,任副市长。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大量实地考察和调研后,针对当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提出退耕还林,推广抗旱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他还促成了当地重要的绿色屏障——黄龙和桥山林区自然保护区的行政立项。在他积极推动下,延安市与水科院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他还协调延安市与北京林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为当地培养了一批生态环境建设专业人才。2005年,廖文根博士由水科院选派,赴湖北三峡总公司挂职,任科技与环境保护部环境研究处主管。他积极联系相关部委、科研院所,促进了三峡水库电站运行对生物及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和保护对策、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环境影响综合研究等环保科研的立项工作。

    参与地方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2004年,李海芳博士随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组,赴重庆城口县挂职。他推动了城口县县城防洪堤的建设,将该县的防洪能力从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同时,他主动联系水利部、长委向城口县捐书2万余册,联系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图书,联系水科院捐赠了电脑8台。他个人捐资近4000元,资助了2名学生上学。2006年,王兴勇博士随第七批“博士服务团”赴青海挂职,任水利厅厅长助理兼副总工程师。他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期间,通过办展板、开设培训班、知识讲座等方式,大力宣传水利知识。在《青海水利科技发展调研报告》中,他建议从每年收缴的水费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以对水利科技项目支持,以促进水利事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储备。

    挂职干部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的优势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为水利工作积极献言献策,受到了基层广泛支持和拥护。他们的敬业奉献和为地方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展现了水利科技干部良好的作风和形象,得到了当地领导和政府的认可和赞扬,同时也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

    通过选派优秀科技人才挂职锻炼,使年轻干部加深了对我国国情和水情的认识,开阔了视野,磨练了意志,积累了经验,增长了才干,增强了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些挂职干部回院后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成长为水科院的中层管理干部和业务骨干。他们中有5人被聘为正、副处级干部,1人当选为研究所党支部书记,1人破格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继续为水利水电科研事业、为我院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此文写于二○○八年九月,编辑:殷人琦)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4: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