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顾问委员会
 ·院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院庆工作办公室
 电  话:68785208
 邮  箱:yinrq@iwhr.com
 联系人:殷人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中国水科院50周年院庆 >> 百人访谈 >> 再创辉煌
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工作回顾 
http://www.iwhr.com     2008-09-09 11:30     来源:      作者:
字体: 】    打印    关闭    

李锦秀

    时隔“5•12”已3月有余,汶川强地震的冲击波久久不能散去。回忆我院专家们获悉汶川地震后的第一反应,那就是“灾区的水利水电工程是否安全?是否会因地震引发次生灾害?”因为四川有许多他们亲手参与设计建造的水利水电工程,那里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密集地。院领导针对汶川灾区特殊情况,当即立断,明确抗震救灾作为全院当时的最重要工作。因此,当大多数人尚在思索着“我能为汶川灾区做些什么?”的时候,院里的专家们已全身心投入到了科技抗震救灾工作中。回顾我院在抗震救灾危急时刻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紧急调派专家前往灾区查勘灾情,制定应急抢险对策

    地震发生后,我院专家在电话无法与灾区取得联系的情况下,许多专家都提出了前往灾区现场查勘的请求。5月12日晚,根据水利部统一部署,我院率先派胡晓、温彦峰、赵剑明等经验丰富的专家,前往灾区查勘灾情。截至5月底,我院派往前线专家达36人次。他们抛开个人安危,冒着余震、滑坡等险情威胁,克服生活上的困难,白天奔波于四川灾区现场,开展水工程安全隐患查勘与诊断、堰塞湖等次生灾害险情查勘,参与灾区饮水安全和水土保持等工作,晚上还整理资料、编写查勘报告。为国家全面掌握灾区水利险情、应急处理险情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贾金生副院长,为阿坝工作组副组长,也是灾区条件最为艰苦的工作组之一,他带领本组同志冒着飞石和余震,翻山越岭,实地查勘水电站受损情况、堰塞湖等次生灾害险情,为应急除险提出了建设性方案。80岁高龄的土石坝专家蒋国澄教授两次奔赴灾区,为紫坪铺工程安全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撑。陈祖煜院士作为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的委员,不仅两次亲临灾区查看灾情,而且在后方开展了大量的技术咨询工作,所提建议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国家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成立应急机构,启动应急课题研究机制,为前方灾区抢险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根据灾区水利灾情的技术需要,我院及时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办公室,组建了抗震救灾应急技术工作组,由匡尚富院长亲自挂帅、刘之平副院长和汪小刚副院长轮流值班,分成5个小组,分别是遥感组、水利水电工程组、次生灾害组、饮水安全组、综合组,后方老中青专家齐上阵、共商议,与前方专家紧密互动、昼夜奋战,充分发挥全院多学科优势,全面部署开展抗震救灾应急问题研究,主要内容覆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灾区水库、流域水文、地质、流域人口和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
    (二)灾区震损水库诊断和安全评估方法、震损水库除险加固技术;
    (三)灾区次生灾害研究,利用遥感等技术动态观测灾区滑坡、泥石流等堵江形成堰塞湖的动态跟踪观测,分析研究堰塞湖溃坝风险和洪水影响,提出应急抢险技术和对策;
    (四)灾区饮水安全的应急技术与措施、震后全面恢复供水的技术与对策建议。专家们全面分析研究地震灾区险情发展态势、危险性分析评估与预测预警、应急抢险技术等。

    三、编辑科研简报、科技快报,及时向前方灾区报送我院专家最新灾情分析成果

    在抗震救灾最危急的半个月时间里,我院每天将全院专家对灾区灾情的分析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整理,以编辑科研简报和科技快报的形式,及时将最新的灾情研究成果报送国家防总、水利部领导和有关司局及其灾区前线。截至5月31日,我院共计编辑印刷抗震救灾科技快报46期、科研简报6期,内容主要覆盖地震灾区水利有关灾情风险的分析评估与影响预测、险情应急避险与除险等技术方法及其对策措施建议等,为国家防办和水利部抗震救灾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例如,5月22日,唐家山堰塞湖险情告急,我院匡尚富院长参加完水利部抗震救灾紧急会商已凌晨4点半,为了及时做好技术支撑,匡院长连夜紧急召集我院岩土、防洪减灾、遥感、水力学、泥沙、水文等30余名专家,分析预测唐家山上游来水情况、坝体稳定性,坝体可能的溃决方式、溃决洪峰流量及其下游淹没范围、商讨应急抢险技术与避险对策等等。经过连续十几个小时的昼夜奋战,一份长达17页的《唐家山堰塞湖溃坝风险分析及影响评估报告》终于在5月23日凌晨5点编制完成,并及时送达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前线指挥部,为唐家山堰塞湖险情决策提供了关键性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四、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服务作用

    (一)在院门户网站上开辟“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专栏,及时播报国家和行业抗震救灾工作动态,转载国内外抗震救灾科学技术工作成果,宣传赈灾捐助活动和抗震救灾科普知识,报道本院抗震救灾工作最新进展、专家观点等。
    (二)开辟地震灾区“大坝空间数据库系统”,供抗震救灾指挥机构会商决策参考和查阅浏览。

    五、全力配合国家、科技部等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我院陈厚群、陈祖煜两位院士作为国务院抗震救灾专家组成员,直接参与了国务院抗震救灾科学决策工作;杨晓东副院长带领10余名专家参加了科技部抗震救灾工作,参与编制了《地震灾区应急供水实用技术手册》;我院还配合水利部国科司,参加编辑《地震次生水问题应对措施与技术手册》。

    后记:

    天灾谁也不愿面对,但是恩格斯两句名言启迪了我们乐观、准确地面对灾难的人生哲学,那就是“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今晚又惊悉四川攀枝花发生了6级地震,相信经历过8级汶川大地震考验的四川人民,无论是在逃生、还是在灾情处置等方面,都已能沉着应对了,祝福灾区人民平安!

(此文写于二○○八年八月三十日,编辑:殷人琦)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4: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