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占义
国际灌排委员会(ICID)于1950年6月成立,总部设在印度新德里。作为科学、技术、专业和自愿参加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国际灌排委员会的宗旨是鼓励和促进工程、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科学技术在水土资源管理、开发中的应用,采用综合的方法和新技术为全世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推动灌溉、排水、防洪和河道治理事业的发展。通过对水与环境的合理管理以及灌溉、排水和防洪技术的应用来改善水土管理,提高灌溉和排水土地的生产率,改善全世界人民的衣食供给。
我国自1979年开始与国际灌排委员会接触,商谈中国加入国际灌排委员会的有关问题。为参加国际灌排委员会的活动,经水利部党组织批准,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于 1980年成立。经过多次协商后,最终在1983年6月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34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一致通过决议,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会员国,确认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为中国的唯一国家代表。
自中国加入国际灌排委员会以来,我国共有4位领导和专家当选国际灌排委员会副主席,其中有3位是来自我院的领导和专家。
在1997年9月12日于英国牛津召开的ICID第48届执行理事会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张启舜当选为ICID副主席。这是我国学者第二次担任ICID的领导职务。
在2002年7月21日至28日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召开国际灌排委员会(ICID)第18届大会暨第53届执行理事会上我院水利所原总工蔡林根教授当选为ICID副主席,这是我国学者第三次进入ICID的领导组织。
我是从1997年开始参与国际灌排委员会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的活动,参加了自1997年以来历次国际灌排委员会大会和执行理事会会议。1998年至2002年我担任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秘书长,从2003年至今担任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副主席,并兼任秘书长。
在国际灌排委员会中,从1999年至2006年我一直担任国际灌排委员会劣质水灌溉工作组成员。2000年至2003年,担任国际灌排委员会下设的青年论坛工作组主席。2003年至2005年担任国际灌排委员会下设的大会及会议专委会主席。于1999年获国际灌排委员会节水灌溉奖。
在2005年9月10日至18日于北京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19届大会和第56届执行理事会上,我当选为国际灌排委员会副主席,这是我国代表第4次当选国际灌排委员会副主席,我也成为国际灌排委员会历史上最年轻的副主席。
2007年在美国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58届执理会上,我当选为国际灌排委员会 “战略规划与组织事务常设委员会”主席,同时也成为由5人组成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管理委员会成员之一,这也是我国代表第一次担任国际灌排委员会这一重要领导职务。
(此文写于二○○八年八月,编辑:殷人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