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顾问委员会
 ·院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院庆工作办公室
 电  话:68785208
 邮  箱:yinrq@iwhr.com
 联系人:殷人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中国水科院50周年院庆 >> 百人访谈 >> 再创辉煌
难忘的经历 
http://www.iwhr.com     2008-07-16 14:48     来源:      作者:
字体: 】    打印    关闭    

王国秉

    五十年前在新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奠基的夯声中,诞生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五十载春华秋实,一代又一代水科人为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作为一名老水科人见证了她的发展、壮大与辉煌,从心底里感到由衷的喜悦和兴奋。

    抚今追昔,不少往事,犹如昨天刚发生的一样,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八五”建设期间,我院科研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国家科委大力倡导科研院所面向生产,面向市场,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1994年1月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结构材料所与甘肃省水电勘测二总队组成联营体中标承担引大入秦盘道岭隧洞衬砌混凝土缺陷处理施工任务,在科研改革的大潮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是一项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即引青海省大通河水灌溉甘肃省秦王川万倾农田,是甘肃省人民的“生命工程”,工程总干渠长87km。盘道岭隧洞是引大入秦总干渠的关键工程之一,是我国当时最长的一条无压引水隧洞,长达15.7km,于1991年完成。由于隧洞所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围岩岩性很差,加上隧洞断面型式及施工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隧洞二次衬砌混凝土拱墙和底板产生了4千余条纵(斜)向裂缝,渗漏十分严重,危及隧洞的长期安全运行。因此,处理好该隧洞的裂缝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引大工程指挥部经多方调查分析和论证,决定采纳我所建议的补强和防渗处理方案,采用我所一系列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并由我所承担施工任务。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所成立了领导小组,成员有:黄国兴、贾金生、甄永严、于骁中和我。由黄国兴、我任组长,与甄永严一起在工地全面负责施工。由所任命郭立富、韩本正分别担任裂缝化灌和环向施工缝处理技术负责人。

    天有不测风云。临去工地前,一次意外车祸造成我左臂粉碎性骨折,手术后手臂不能自由活动,在康复治疗期间,为了不负使命,奔赴了引大工地,迎接人生征途新的挑战。

    引大盘道岭隧洞位于甘肃省人迹罕至,千古蛮荒的高山峻岭中,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当地没有水源,工地生活用水全靠从40公里外用水车拉来,为节约用水,每人每天限量供应约半脸盆水,而且是苦水。许多人水土不服,长期腹泻。由于隧洞长工期紧,施工人员采用两班工作制,不分昼夜,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一日三餐,其中一餐是在洞子里自带干粮。施工过程中,随时可能遇到各种技术疑难问题和突发性不测事件。

    这种远离故土,风餐露宿的生活,对于水利水电建设者来说已习以为常,太寻常不过了。但对于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大城市坐办公室工作的人,已足以使人感悟到水利水电事业的艰难坎坷和水科人的责任和自豪。

    在引大工地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大家无怨无悔,勤奋工作。太阳、月亮、狂风、飞沙、汗水、雨水……伴随着我们前进的步伐,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分享着成功的喜悦。

    1995年9月盘道岭工程项目通过省级竣工验收,并被评为优质工程.引大工程指挥部特授予结构材料所“创优质工程,为引大争辉”锦旗,予以表彰。该项目化学灌浆技术研究荣获1996年度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水科院引大工程项目部还被水利部评为1995年度安全文明生产先进集体。由于该项目合同额较大,致使我所1994年合同额跃居全院第二,经济效益也有较大增长。

    我本人在这项工作中,尽了一点微薄之力,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却得到了很大的荣誉。我被评为1994年度水科院优秀共产党员和水利部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荣誉属于集体,光荣应归于我们伟大改革开放的年代!

    通过引大工程实践,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才干,促进了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修补技术的发展,更坚定了我所面向生产,面向市场,锐意改革的步伐。

    引大入秦工程已于1994年10月胜利通水,正在发挥巨大效益,对解决我国大西北干旱贫困地区的农业灌溉及人畜饮水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秦王川这片千年旱塬的全面开发,昔日的大漠荒滩与黄土秃山已变成绿洲。引大长河的流水欢歌将铭记水科人的功绩。

    祝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与时俱进,再创辉煌,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此文写于二○○八年五月,编辑:殷人琦)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4:14:15